粮油食品科技

1.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
2. 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3.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 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5. 科创中国“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入选期刊
6. “中国精品期刊展”入选期刊
7. 荷兰Elsevier-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
8. 瑞典DOAJ(开放存取期刊目录)收录期刊
9. 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收录期刊
10.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11. 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收录期刊
12. 英国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数据库收录期刊
13.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收录期刊
14. 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
15. OA开放获取典范期刊

2024年第0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粮食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内涵特征、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
    张淑娟,杨玉苹
    2024, 32(6):1-7.
    [摘要](95) [HTML](0) [PDF 560.09 K](102)
    摘要: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新质生产力是粮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系统梳理了已有关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研究,拟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视角切入,深入剖析其形成机理,并对粮食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予以界定,分别从高科技、高效率、高品质3个层面阐释了粮食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特征;从现实层面指出了当前我国粮食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包括技术水平明显不足、资源环境约束严重、品质安全问题突出、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实现路径建议,即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优化各类资源配置、强化品质安全监管、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等,以推动粮食产业的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2  2023年我国粮食供应链体系建设分析
    洪 涛
    2024, 32(6):8-18.
    [摘要](34) [HTML](0) [PDF 747.35 K](64)
    摘要:
    论文分析了2023年我国粮食供应链的现状,如粮食供应链在生产、进出口、收储、运输、加工、销售等方面不断创新,总结了在实践中探索的多种供应链模式,如以期货市场、集团企业、批发市场(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物流企业、新零售企业、数字技术企业、生产基地、肥料企业、展会、“粮食物流通道”、省级区域品牌为核心的粮食供应链和中谷物流供应链等,分析了我国粮食供应链创新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的七大趋势,即数字化、绿色化、安全化、全球化、协同化、智能化和标准化;提出了中国式粮食供应链创新的政策建议。
    3  粮食供应链韧性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韩光鹤,潘 鑫,张 欣,孙伟仁
    2024, 32(6):19-27.
    [摘要](32) [HTML](0) [PDF 539.59 K](55)
    摘要:
    粮食供应链韧性关乎粮食安全,探究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因素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从预测能力、抵抗能力、恢复能力、成长能力4个维度确定影响粮食供应链韧性的20个重要因素,构建DEMATEL-ISM综合模型并绘制ISM层级结构图。在探究各因素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重要程度和影响力大小的基础上,识别其关键影响因素,并利用ISM将各因素划分层级,明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政策支持、政策与市场变动、信息共享能力、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4个因素是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也是最深层的根本因素。预测能力和成长能力会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产生影响,是韧性能力的基础,对粮食供应链韧性起直接作用。该研究结论为我国粮食供应链韧性提升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4  数字技术对粮食减损的作用与具体做法探析
    林 海,管梦迪
    2024, 32(6):28-39.
    [摘要](23) [HTML](0) [PDF 629.36 K](54)
    摘要:
    保障粮食安全既要增产也要减损,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不断创新高,但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依然突出,节粮减损治理仍需深入开展。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粮食减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要梳理当前粮食减损及粮食供应链中数字技术应用现状,从粮食生产、粮食流通、食品销售、消费四个领域分析数字技术对粮食减损的作用路径,并对我国粮食减损工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对粮食减损的促进作用,减少粮食供应链各环节的损失与浪费,应当完善对粮食损失和浪费的监测与评估,建立常态化粮食损失调查制度;强化政策引导,建立健全粮食减损长效治理机制;培养粮食供应链各主体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提升数字技术促进粮食减损治理软实力;从粮食供应链各环节入手,发挥数字技术对节粮减损的促进作用。
    5  基于跨链技术的食品供需网信息共享激励模式构建
    何 静,蔡咏琪,宗传宏
    2024, 32(6):40-49.
    [摘要](8) [HTML](0) [PDF 2.83 M](47)
    摘要:
    随着食品种类多元化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食品生产流程更加复杂,供应链之间交流越来越多,相关企业、食品供应链和行业机构之间的交互形成了复杂的食品供需网结构。食品供需网成员之间信息共享有利于企业之间充分合作实现长期发展,但仍有许多企业共享信息意识较弱,无法进行有效信息沟通。区块链跨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食品供需网信息共享提供了新思路。根据食品供需网复杂性,引入区块链技术和声誉激励机制,将声誉进行量化管理,结合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实现声誉激励机制自动化。进一步引入区块链跨链技术,打破不同行业、地区区块链之间的交易壁垒,构建基于区块链跨链技术的食品供需网信息共享声誉激励模式,以猪肉供需网为例阐述跨链信息共享声誉激励流程。该激励模式不仅保障共享信息安全性与准确性,同时保护企业隐私,最大程度保护交易方自身利益,破解信息无法共享的障碍,激发食品供需网企业参与信息共享积极性。不仅实现食品供需网内部异构区块链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价值互通,还为食品供需网价值信息交流互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6  “粮食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及其供应链建设”专栏介绍
    2024, 32(6):C8-C10.
    [摘要](13) [HTML](0) [PDF 2.75 M](24)
    摘要:
    7  小麦粉品质特性与发面饼加工品质关系的研究
    李 逸,田晓红,王佳雅,姜 平,谭 斌
    2024, 32(6):50-58.
    [摘要](28) [HTML](0) [PDF 768.64 K](59)
    摘要:
    为发面饼工业化加工选取合适的小麦粉原料,选取了湿面筋含量为24.4%~32.7%的12个小麦品种,测定了小麦粉的理化特性、粉质特性、粘度特性、发酵流变特性,分析了小麦粉特性与发面饼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湿面筋含量的升高面团的发酵高度、总体积、保留系数(R)及发面饼的比容都随之增加(P<0.05),而发面饼的最大剪切力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感官评价得分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峰值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回生值、峰值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最大发酵高度(Hm)、最终发酵高度(h)与发面饼的比容呈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和面筋指数与发面饼的比容呈负相关;小麦粉的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发面饼的最大剪切力呈负相关,湿面筋含量与发面饼的最大剪切力呈正相关。湿面筋含量在30.0%~33.0%且面筋指数在70~78、粉质质量指数在58.5~69.5、Hm在38.1~55.1 mm和R在95%以上的小麦粉比较适于制作发面饼。
    8  适宜加工高绿豆含量面条的绿豆品种筛选研究
    李若凝,刘兴浩,李春红,侯殿志,周素梅
    2024, 32(6):59-66.
    [摘要](16) [HTML](0) [PDF 1.09 M](46)
    摘要:
    绿豆面条是我国传统杂面产品,但其绿豆添加量较低。选取国内主产区6个绿豆品种,制备添加量为70%的高绿豆含量面条,筛选适宜加工的绿豆原料品种。分析所加工绿豆面条的蒸煮特性、质构特性以及感官品质等,采集相关特性品质数据;基于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绿豆品种加工面条进行品质综合评估,提取出3类主成分,确定了总淀粉、蛋白质、吸水率、硬度、咀嚼性和粘附性的绿豆面条品质评分关键指标,获得不同绿豆品种加工适宜性评分排序结果,筛选出加工高绿豆含量面条的优异绿豆品种——潍绿7号。
    9  热诱导玉米淀粉模拟面团流变学、热力学和结构特性的变化
    孔庆霞,邝吉卫,杨希娟
    2024, 32(6):67-76.
    [摘要](12) [HTML](0) [PDF 2.13 M](43)
    摘要:
    为探讨不同结构玉米淀粉(高直链、普通和蜡质玉米淀粉)对面团加工品质的影响,测定了玉米淀粉模拟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热特性、微观结构以及面筋蛋白的物化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高直链玉米淀粉模拟面团的粘弹性显著高于普通/蜡质玉米淀粉模拟面团,这归因于其不易糊化和高度填充的特性。蜡质玉米淀粉通过竞争吸水显著抑制了面筋蛋白的热聚集,导致热处理后面团呈现较为松散的结构。分子量分布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也证实,蜡质玉米淀粉主要通过抑制二硫键的交联来阻碍高分子量面筋蛋白的形成,从而导致面筋蛋白从刚性的α-螺旋向无序的β-转角结构转变。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淀粉-面筋蛋白的互作机制,为通过调控淀粉结构特性来改善面制品加工品质提供参考。
    10  藜麦皂苷分离与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周学永,牛 艳,杨利艳,魏作富,张丽红,吴宝美
    2024, 32(6):77-83.
    [摘要](13) [HTML](0) [PDF 569.13 K](43)
    摘要:
    藜麦皂苷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和药理活性的五环三萜化合物,由于种类繁多、极性跨度较大,采用常规的纯化分离手段不仅工作量大,且容易造成部分稀有皂苷的遗漏。关于纯化藜麦皂苷的方法,国内外已有部分实验研究,但我国引种藜麦时间较短,相关积累仍较薄弱。为更好地梳理并推动藜麦皂苷分离与纯化技术的相关研究,总结国内外纯化藜麦皂苷的方法、解析技术要点(如正丁醇萃取、大孔树脂吸附、C18色谱柱纯化、HPLC系统纯化、泡沫收集纯化和超滤浓缩纯化等),介绍藜麦总皂苷中单体皂苷的分离方法、展望生物活性导向分离皂苷单体具有重要意义,为藜麦皂苷分离纯化研究提供参考。
    11  水酶法提取特色植物油的研究进展
    关梦真,陈复生,王颖颖
    2024, 32(6):84-91.
    [摘要](14) [HTML](0) [PDF 564.59 K](45)
    摘要:
    特色植物油含有独特的脂肪酸和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开发和利用特色植物油不仅可以保障消费者需求,还可以推动我国植物油的高端化发展。水酶法作为高效提取植物油和蛋白技术,具有工艺简单、绿色环保和提取的植物油和蛋白品质较好等优点。通过介绍特色植物油料的营养成分,综述水酶法提取特色植物油的原理与工艺特点、工艺条件、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品质等,展望对水酶法提取特色植物油的前景,以期为水酶法提取特色植物油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12  椒蒿精油成分随生长时间的OPLS-DA分析
    孙艺铭,杨嘉璐,后春静,李守柱,王林庆,高涵泽
    2024, 32(6):92-98.
    [摘要](8) [HTML](0) [PDF 1.42 M](37)
    摘要:
    为探究不同生长时间椒蒿精油品质的差异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椒蒿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聚类热图分析验证生长时间对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的影响。GC-MS分析结果表明,各生长时间共有物质25种,其中13种萜烯类、9种醇类、3种其他物质,除此之外在个别生长时间还检测出酯类、脂肪酸及酮类等物质。聚类热图分析表明,大多数物质含量在采摘时间S1和S2较多,S3和S4次之,S5和S6最低。萜烯类物质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萜烯类物质总的相对含量在4月份相对偏高,5月份次之,6月份最低。醇类物质在S4之前各生长时间含量相对较多,S4之后相对含量变少,同时α-生育酚在S4之前含量也较多。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分析表明,共有5种物质的VIP大于1,分别为榄香素、α-蒎烯、3-蒈烯、γ-谷甾醇、β-谷甾醇。因此,5月下旬之前采摘椒蒿并提取精油,得到的椒蒿精油品质相对较好。
    13  乳酸菌发酵芋泥的制备及其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王锦惠,王 钰,方加军,熊河生,涂 瑾,肖建辉
    2024, 32(6):99-107.
    [摘要](19) [HTML](0) [PDF 1.24 M](43)
    摘要:
    为拓宽芋泥资源的应用,提升其营养价值,以芋泥为发酵基质,经TR22型植物乳杆菌发酵后,将其添加进面团制作面包。在考察发酵过程中芋泥基质营养成分变化的基础上,测试不同添加量(0%、5%、10%、15%,w/w)的发酵芋泥对面团粉质特性、流变特性及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乳酸菌发酵的芋泥,其乳酸菌菌落总数最高可达8.39×106 CFU/mL,乳酸和乙酸分别达到5.21 mg/g和4.96 mg/g,胞外多糖由1.43 g/kg增长为2.38 g/kg,氨基酸含量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发酵芋泥的添加可以增强面团的吸水性、弹性和柔软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大面包比容和持气性,使其组织状态变得柔软,瓤芯气孔个数减少。综上可知,添加乳酸菌发酵的芋泥可提升面包品质,为发酵芋泥在面包产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14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对蛋白质脱酰胺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刘兴丽,任晨辉,刘 洋,王宏伟,张艳艳,张 华
    2024, 32(6):108-116.
    [摘要](18) [HTML](0) [PDF 6.87 M](54)
    摘要:
    为了探究蛋白质脱酰胺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系统地检索了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关于蛋白质脱酰胺的133篇中文文献和337篇英文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量趋势、作者合作网络、国家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以及关键词等内容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及可视化展示。结果表明:中文发文量较少,呈平稳趋势;英文发文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且2020—2023年发文量增长迅速,每年都在30篇以上。此外,中英文文献的作者之间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作者集群,群体内合作联系较为紧密,但集群之间合作联系较少;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大体一致,都是以脱酰胺对蛋白质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为主,在其影响功能特性的机理及蛋白质的致敏性方面也开展了部分研究;近年来,蛋白质谷氨酰胺酶在蛋白质脱酰胺领域的应用成为热点。
    15  基于GC-MS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固始鹅块不同加工阶段的风味变化机制
    周 舟,柳诚刚,曹 蒙,姚恒喆,李 飞,杜险峰
    2024, 32(6):117-124.
    [摘要](7) [HTML](0) [PDF 605.59 K](37)
    摘要:
    为探究河南信阳固始鹅块在加工过程中的风味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4个不同加工阶段的固始鹅块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GC-MS共鉴定出24种挥发性化合物,可分为醛类、酮类、酯类、硫醚类、醇类与其它,其中炖煮后和灭菌后的醇类挥发性风味物质占比高达83.38%、83.39%,乙醇、乙醛的占比较高,酮类挥发性风味物质随着加工阶段的推进不断增加,赋予鹅块果香、清香、奶油香气。多元统计学分析表明不同样品的特征性风味成分存在统计学差异。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法确定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有7、5、4、4种,其中醛类为4个加工阶段的关键挥发性风味成分,对不同加工阶段的固始鹅块风味起到积极的贡献作用。基于GC-MS结果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均表明炖煮后和灭菌后的样品风味较接近,说明灭菌后对固始鹅块产品的风味产生较大的影响。该研究对提高固始鹅块的精深加工水平及规模化生产,提升信阳菜附加值具有参考价值。
    16  鲢鱼蛋白酶解物对冷冻面团及面包品质特性的影响
    田金河,王艳婕,吴 悦,郭瑞瑞,王立龙,孙雨博
    2024, 32(6):125-133.
    [摘要](8) [HTML](0) [PDF 8.04 M](47)
    摘要:
    为拓展鲢鱼蛋白酶解物在冷冻面团中的应用,研究了鲢鱼蛋白酶解物对冻藏过程中冷冻面团可冻结含水量、水分分布及迁移、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发酵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其制作出面包的比容、质构特性和感官评分。差示扫描量热仪和低场核磁结果表明,添加鲢鱼蛋白酶解物抑制了冻藏过程中面团可冻结水含量的增加和水分流动。扫描电镜、动态流变学和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鲢鱼蛋白酶解物的加入减轻了面筋蛋白网络结构受到的机械破坏作用,增大了冻藏过程中面团的弹性性质占比和发酵体积。比容、质构及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添加鲢鱼蛋白酶解物增大了面包的比容和弹性,减小了其硬度和咀嚼性,提高了其感官评分。综上可知,鲢鱼蛋白酶解物可有效改善冷冻面团及面包的品质。
    17  4种颜色藜麦的营养价值比较
    刘建垒,张 东,王文娟,杨维巧,孙 辉,段晓亮
    2024, 32(6):134-142.
    [摘要](17) [HTML](0) [PDF 542.64 K](63)
    摘要:
    为比较不同颜色藜麦的营养价值,选取我国藜麦主产省的白、黑、红、灰藜麦主要品种样品各4份,比较其营养成分含量,用层次聚类分析对样品和营养指标分类。结果表明,同小麦粉、大米等主粮及燕麦、荞麦、小米、青稞等杂粮相比,藜麦具有更高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不溶性膳食纤维(IDF)、P、K、Zn和更低的总淀粉含量;藜麦维生素B1、B2高于小麦粉和大米,但低于荞麦、小米和青稞。不同颜色藜麦相比,灰藜麦同其它3种颜色藜麦的区分度最大,红藜麦和黑藜麦的相似度最高。总膳食纤维(TDF)、IDF、Cu、Zn、总淀粉、Mn和K这7种组分在黑色和红色等深色藜麦中含量较高;维生素B1、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Se在灰色和白色等浅色藜麦中含量较高;总黄酮、Fe、粗脂肪在灰色和红色藜麦中含量较高;维生素B2、粗蛋白在白色和红色藜麦中的含量较高;Ca、Mg和P在灰色和黑色藜麦中含量较高。综上,不同颜色藜麦的营养特性有一定的互补性,混合颜色的藜麦可提供更全面的营养。
    18  电子束辐照对青稞米理化性质及食用品质的影响
    陈雪从,杨希娟,张文刚,马 萍,周文菊,党 斌
    2024, 32(6):143-150.
    [摘要](6) [HTML](0) [PDF 538.91 K](40)
    摘要:
    为评价电子束辐照对青稞米的理化性质及食用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青稞米加工的辐照剂量,采用0、0.5、1.0、1.5 kGy 4种剂量的电子束辐照,测定了青稞米的基本营养成分、菌落总数和霉菌数、储藏指标、糊化特性、流变学特性和食用品质。结果表明:0~1.5 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青稞米的基本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影响不显著;菌落总数和霉菌数显著降低(P<0.05),1.5 kGy时灭活率分别达83.75%和54.09%。电子束辐照后青稞米的脂肪酸值上升至20.21 mg KOH/100 g,丙二醛值上升至0.53 mg/kg,过氧化值无显著变化,且经0.5 kGy处理后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了7.54%;青稞米的峰值粘度、最低粘度、衰减值、最终粘度和回生值显著降低(P<0.05);青稞米的弹性模量和储能模量升高,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无显著影响,加热吸水率和体积膨胀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在0.5 kGy时无显著影响。因此,青稞米的辐照加工剂量不宜超过1 kGy,以0.5 kGy的辐照剂量较适宜。
    19  萌发芝麻提取物改善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焦虑和肠道炎症
    张滋龙,杨雅娴,李竞萌,李 菁,王玉堂,原 田,郭 瑞,刘志刚
    2024, 32(6):151-160.
    [摘要](9) [HTML](0) [PDF 3.87 M](36)
    摘要:
    芝麻是一种在我国被广泛种植的作物,它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还有膳食纤维、芝麻木酚素及γ-氨基丁酸(GABA)等活性营养成分。近几年很多研究指出,GABA和芝麻木酚素中的芝麻酚具有缓解焦虑、抑制炎症的作用,但其在食源性致病菌侵染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及机制尚未报道。对乙醇浸提萌发芝麻得到的萌发芝麻提取物进行检测,发现与芝麻相比芝麻酚和GABA含量分别提升6倍和4倍。使用鼠伤寒沙门氏菌SL1344侵染小鼠构建动物模型,探究萌发芝麻提取物、芝麻酚和GABA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的影响,发现萌发芝麻提取物可以减少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的体重降低、改善焦虑行为、减少对小鼠脾脏的侵染、增加感染小鼠结肠绒毛长度和黏蛋白含量、抑制结肠炎症因子、增加粪便中乙酸和丙酸含量。萌发芝麻提取物缓解了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的焦虑,同时对小鼠的肠道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为饮食干预缓解焦虑、保护肠道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20  马铃薯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杨广辉,李红岭,张 华,李 辉,刘小龙,贾尚云,胡 博,尚奕博
    2024, 32(6):161-169.
    [摘要](12) [HTML](0) [PDF 440.11 K](42)
    摘要:
    “十四五”以来,随着“三农工作”的不断深化,马铃薯品质检测和产品分级对马铃薯产业扩大及加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针对传统依靠人工进行马铃薯品质分类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易造成二次损伤且无法判别内部品质等问题,围绕无损检测技术阐述了国内外高光谱、近红外光谱、机器视觉、超声波等检测技术在马铃薯品质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通过研究分析,提出马铃薯品质无损检测技术面临的问题,对优选成像系统、多模态检测技术、算法优化、智能化检测技术进行展望,为马铃薯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借鉴。
    21  基于近红外拉曼光谱结合LSTM-CNN模型提高牡丹籽油掺假浓度的预测精度
    张凯萍,杨青波
    2024, 32(6):170-179.
    [摘要](9) [HTML](0) [PDF 1.44 M](39)
    摘要:
    为建立一种适用于市场在线监测玉米油掺假牡丹籽油的方法,研究了便携式785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一线市场质检的潜力,制备了525个玉米油掺假牡丹籽油的油品,评估了每种混合油品便携式近红外拉曼光谱数据集的稳定性和21种混合油品拉曼光谱谱峰的差异性,分析了拉曼光谱谱峰的振动归属。随机选择16种混合油品的拉曼光谱数据集用于训练定量模型,将剩余的5种混合油品的拉曼光谱数据集用于测试定量模型。牡丹籽油与玉米油的近红外拉曼光谱存在较大差异,根据特征峰位的归属判定,拉曼光谱谱峰差异很好地反映了植物油间的脂肪酸含量差异。提出一种将长短期记忆网络结合卷积神经网络(LSTM-CNN)的模型应用于玉米油掺假牡丹籽油的量化预测,对比了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便携式785拉曼光谱的稳定性良好,具备实现对牡丹籽油掺假量的在线、快速量化的性能,且结合LSTM-CNN模型可以实现对玉米油掺假牡丹籽油含量的预测,其模型评价参数决定系数(R2)为0.990 8,均方根误差(RMSE)为0.029 9。便携式近红外拉曼光谱结合LSTM-CNN模型是一种快速、高效、可行的鉴别玉米油掺假牡丹籽油的有效方法。
    22  基于HACCP的糌粑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构建
    胡 云,蒋朋丽,王欣欣,杨 杰,张一帆,李 梁,刘振东,罗 章
    2024, 32(6):180-188.
    [摘要](9) [HTML](0) [PDF 1.50 M](44)
    摘要:
    糌粑是西藏重要的特色食品,为保障群众安全食用,构建其工业化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提高食用品质及安全性尤为重要。对糌粑原料到成品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并确立关键限值及纠偏措施,制定并验证HACCP计划。将HACCP体系应用于西藏本土糌粑企业生产过程中,确定该过程的原料验收、原料贮藏、炒制、包装和成品贮藏5个关键控制点并深入研究其显著危害,针对危害做出相应措施并确定控制参数及临界值。采用HACCP体系对糌粑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其质量安全,促进西藏糌粑产业发展。
    23  空调控温对小麦粮堆空气特性及品质的研究
    赵明慧,罗晓宏,吴建章,李兴军,姜玉山,李 莉
    2024, 32(6):189-195.
    [摘要](13) [HTML](0) [PDF 939.64 K](40)
    摘要:
    研究空调对小麦高大平房仓控温过夏的效果及评价指标,选用鲁粮集团某库19仓,在小麦入仓后第二、三年过夏期间将空调设定在25 ℃,与对照17号仓比较,粮堆表层、二层、三层及四层分别降低3.4、2、1.5及1.35 ℃,含湿量、相对湿度(RH)及湿球温度对表层粮食和整个粮堆分别降低3.85和1.5 g/kg、3.55%和3.85%、3.65 ℃和2.2 ℃。DSC测定的两个仓粮堆热特性参数没有显著差异。与17号仓比较,19号仓小麦RVA测定的糊化峰值粘度、衰减值、最终粘度略降低;全麦粉馒头质构特性参数如硬度、黏着性、弹性、咀嚼性略降低。主成分分析确定了糊化结束温度及峰高度、糊化温度及峰值时间、质构参数如硬度及咀嚼性均是评价小麦控温过夏储藏的优选指标。扫描电镜分析表明,与17号仓比较,19仓中小麦籽粒横截面要致密,微孔均匀;纵截面大淀粉颗粒之间的小淀粉粒少一些。结果表明:小麦高大平房仓夏季开启空调有助于降低粮堆干球温度及籽粒间隙空气特性参数,延缓储粮害虫生长发育,保持小麦籽粒微观结构,延缓品质劣变。
    24  一种利用空气比焓及绝对湿度选择粮食降水通风时机的方法
    尹国彬
    2024, 32(6):196-202.
    [摘要](12) [HTML](0) [PDF 689.02 K](37)
    摘要:
    提出了一种利用空气比焓及绝对湿度选择粮食降水通风时机的新方法,即以空气比焓为X轴,以空气比焓对应的绝对湿度为Y轴,通过添加粮食解吸平衡绝对湿度线、允许降水通风区间线等绘制降水通风时机选择图,并用该图选择粮食降水通风时机。与常见空气焓湿图相比,所绘制粮食降水通风时机选择图融入了行业标准规定的允许粮食降水通风条件参数,直观呈现出不同温度、水分的粮食在不同温度、相对湿度和比焓空气中的允许降水通风区间分布等,方便使用者选择粮食降水通风时机和开展相关研究,对确保储粮安全、改善粮食降水通风效果和节约能耗成本等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25  箱内马铃薯码放形式对贮藏效果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甄 琦,马林欢,塔 娜,闫彩霞,孙云峰,许 超
    2024, 32(6):203-210.
    [摘要](5) [HTML](0) [PDF 4.10 M](41)
    摘要:
    随着马铃薯逐步使用包装箱进行贮藏,为研究其在包装箱内不同摆放方式下对贮藏效果产生的影响,采用直接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方法对模型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对比分析各种码放形式下的气体流速和温度分布均匀性情况,对贮藏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最佳的码放方式。结果表明,包装箱内中间层气流速度较高,马铃薯的温度相对较低;其他平面的气流速度较低,马铃薯的温度高于中间层的温度且分布较均匀。在通风300 min后,包装箱内马铃薯的温度均降低为3~5 ℃,符合预期要求,具有较好的通风效果。针对不同码放形式,错位间隔排列时上下两平面气流速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2.5,温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0.2 ℃;中间平面气流速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4.8、相差约2.85 m/s,且箱内气流速度均匀,降温效果较好。对于箱装马铃薯的贮藏,应当优先选择错位间隔排列码放方式,以得到较好的贮藏效果。
    26  基于CiteSpace的磷化氢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2004—2023年)
    张惠妍,李燕羽,訾佳玉,陈 鑫,崔鹏程,周桂明,陶海华,田小卫
    2024, 32(6):211-218.
    [摘要](12) [HTML](0) [PDF 6.33 M](45)
    摘要:
    磷化氢在化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及农业等研究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塑料工业及储藏物熏蒸等方面。为系统梳理磷化氢各研究领域,深入了解在农业领域的研究动态,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从年度发文量、关键词、作者及机构等维度,利用CiteSpace完成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磷化氢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研究主要分布在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在农业领域研究中,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希腊和巴西占据主导地位。此外,应重点关注《Journal of Stored Products Research》《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和《Pest Management Science》期刊,紧跟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在研究热点方面,当前主要集中在磷化氢熏蒸手段的优化及磷化氢抗性机制的研究。RNA干扰(RNAi)技术在磷化氢研究中的应用可能成为未来受关注的前沿热点之一。本次文献计量研究侧重于阐明磷化氢在农业领域的科研动态,对当前的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可供对该领域感兴趣的行业专业人士和研究人员使用。
    27  赤拟谷盗在小麦粮堆内部分布特征研究
    张泽钰,周国鑫,崔 淼,汪中明
    2024, 32(6):219-225.
    [摘要](13) [HTML](0) [PDF 3.11 M](39)
    摘要:
    利用新型害虫探管诱捕器,采集分析赤拟谷盗在试验仓内小麦粮堆中的活动和分布情况,探究其在粮堆内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虫口密度评估方程,为其准确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赤拟谷盗的每日捕获数不会随时间出现明显变化。当虫口密度较小时,赤拟谷盗主要在粮堆内的顶层和中层聚集分布;当虫口密度较大时,赤拟谷盗在粮堆内均匀分布。赤拟谷盗表现出趋温性和趋湿性,其适宜活动的温度为22~30 ℃,相对湿度为40%~53%。综合分析害虫时空分布的规律以及温度、湿度的影响,可根据探管透捕器捕获害虫数量对实际虫口密度做出估算,其虫口密度评估方程为:y = 10.566 – 0.321 × x1 – 0.017 × x2 + 0.026 × x3,x1为温度(℃)、x2为相对湿度(%)、x3为捕获数(头)。
    28  6种储粮害虫成虫对LED光的趋光行为研究
    袁清娇,吕建华,白春启,韩志强,张 峰,张袁泉
    2024, 32(6):226-233.
    [摘要](10) [HTML](0) [PDF 661.47 K](39)
    摘要:
    灯光诱捕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害虫监测方法。深入了解不同波长和光强的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对储粮害虫趋向性的影响可以提高灯光诱捕效果。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米象、赤拟谷盗、烟草甲、锈赤扁谷盗、杂拟谷盗和玉米象等6种常见储粮害虫成虫对不同波长和强度的LED光的趋性。研究表明,米象对波长590 nm、光照强度为170 lx的LED灯趋光率最高,达到81.11%;赤拟谷盗对波长520 nm、光照强度为120 lx的LED灯趋光率最高,达到92.22%;烟草甲对波长460 nm、光照强度170 lx的LED灯趋光率最高,达到77.78%;锈赤扁谷盗对波长356 nm的LED灯趋光率最高,达到93.33%;杂拟谷盗对波长460 nm、光照强度120 lx的LED灯趋光率最高,达到84.44%;玉米象对波长365 nm的LED灯趋光率最高,达到88.89%。研究结果对科学利用储粮害虫趋光性开展害虫综合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29  基于重心模型的中国粮食生产与加工时空耦合分析
    王笑丛,金萌萌
    2024, 32(6):234-239.
    [摘要](8) [HTML](0) [PDF 456.15 K](35)
    摘要:
    保障粮食安全从抓粮食生产向抓粮食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将粮食产业增值收益和粮食产业主体留在产区,是提高产区种粮积极性的有效手段。采用重心模型,从全国层面分析2017—2020年粮食生产重心与加工重心的演变趋势、时空耦合程度,评价我国粮食生产和加工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集聚重心迁移方向整体向北偏西迁移,粮食加工集聚重心整体向北偏东迁移,粮食生产和加工的重心总体向北迁移,具有变动一致性,粮食加工集聚重心迁移距离要高于粮食生产集聚重心迁移距离。粮食生产与加工集聚重心的空间距离在逐年减小,粮食产加空间耦合性越来越好。产粮大省要发挥粮食生产优势,挖掘粮食加工产业发展潜力。
    30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农产品期货市场间的时频联动性研究
    林 凌,严 洁
    2024, 32(6):240-248.
    [摘要](7) [HTML](0) [PDF 715.70 K](42)
    摘要:
    基于极大重叠离散小波变换分析,构建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时变波动风险溢出指数,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我国小麦、玉米期货市场间的时变性风险联动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我国小麦、玉米期货市场价格之间风险联动性较强,溢出效应呈现非对称、时变性和异质性特征,中长期存在周期性特征。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充当风险溢出的发出方,而小麦和玉米期货价格则是充当接收者的角色,且对小麦期货价格的风险溢出效应要大于对玉米期货价格的溢出效应。在金融危机、“钱荒”、俄乌冲突等不确定性事件发生时,中长期溢出成分占据主导地位,而在股灾危机后受短期溢出成分驱动愈发明显。
    31  我国预制菜研究热点、现状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汪普庆,张仁義,别晓薇
    2024, 32(6):249-258.
    [摘要](22) [HTML](0) [PDF 1.48 M](45)
    摘要: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4—2024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310篇预制菜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通过对预制菜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与热点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该领域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发现:预制菜领域内文献发表数量逐年增加;作者合作与机构合作网络密度较低(分别为0.015 2与0.004 9,小于0.1),表明多数作者研究独立,机构间合作有限。研究热点与趋势围绕预制菜、产业现状与发展、食品安全、乡村振兴等方面,但现有研究领域中仍存在不足,未来可深入探索如消费者认知及消费意愿等热点问题。
    32  《粮油食品科技》2024年1-6期总目录
    2024, 32(6):259-262.
    [摘要](41) [HTML](0) [PDF 481.15 K](35)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