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科技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
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科创中国“2022、2023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入选期刊
“2022中国精品期刊展”入选期刊
荷兰Elsevier-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
瑞典DOAJ(开放存取期刊目录)收录期刊
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收录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 收录期刊
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收录期刊
英国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数据库收录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收录期刊
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

2023年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中国粮食安全的定位、实践与影响(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毛绿萱,李 鑫
    2023, 31(4):1-9.
    [摘要](62) [HTML](80) [PDF 569.24 K](220)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新时代粮食安全总目标,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形成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本文概述了新时代粮食安全思想与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总体性、人民性、时代性三方面的一致性,梳理了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时代粮食安全思想指导下中国通过体系化建设、法制化保障、专业化协同、科技化兴粮和规范化节粮五方面举措实现粮食安全的成功实践。在国内层面,这些成就对我国维护核心利益、统筹发展与安全乃至实现粮食产业升级、焕发农业现代化生机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国际层面,中国实现粮食安全不仅对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还为稳定世界粮食安全和为全球粮食治理做出重要贡献,是全球粮食治理的重要力量。随着党的二十大对广义的粮食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未来中国粮食安全的内涵将进一步深化。
    2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供应安全面临风险与政策建议(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刘 宇,张 硕,梁 栋
    2023, 31(4):10-17.
    [摘要](70) [HTML](76) [PDF 472.76 K](199)
    摘要:
    近年来,在百年变局叠加全球疫情的新形势下,日趋复杂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加剧了我国粮食供应安全面临的风险,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本研究立足于新形势下国际地缘政治冲突、极端事件频发与国内粮食进口集中度、农产品应急保供机制、粮食供需结构视角,指出当前我国粮食供应安全面临国际粮食供需不平衡加剧、粮食供应不确定性及成本增加和国内粮食供应脆弱性风险提升、粮食供应抗风险能力不足以及粮食供应结构与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矛盾升级等风险。基于对当前粮食供应安全风险的研判,提出首先要通过加强种子等关键技术研发,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同时利用新技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等方式来全方位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立足于自身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其次,要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应急保供体系,保障新形势下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最后,要加强我国粮食贸易伙伴关系,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国家粮食产业链布局、借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创造良好粮食贸易格局、深化与非洲国家间的农业合作来推动我国粮食贸易高质量发展,提升粮食国际贸易的竞争力。本研究为保障我国粮食供应安全提供了参考依据。
    3  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变革与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林 海,罗 璇
    2023, 31(4):18-27.
    [摘要](63) [HTML](75) [PDF 660.97 K](205)
    摘要:
    随着粮食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农业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全球粮食生产和消费空间分离,各国粮食系统越来越多的依赖全球化的粮食系统。然而,在逆全球化、疫情、气候变化等多因叠加下,全球粮食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简要概括现有粮食安全治理体系下全球粮食供求变化趋势以及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从粮食安全内涵、全球粮食供求结构、国际贸易、治理格局、治理机构五个方面总结了当前全球粮食治理体系的特征及面临的困境。研究发现,在发达国家主导下,现有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存在全球粮食分配不平衡、供应链脆弱、治理缺位、多边治理效能发挥不足、改革滞后等问题。为构建更加公平、开放和包容的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打破当前治理僵局,通过加强国际农业合作、改革粮食贸易体系、增强发展中国家参与度、充分发挥数字技术驱动作用、重视区域性粮食治理体系的协调优势,引领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变革,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外部环境的稳定。
    4  互联网生态下舆情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王晓辉
    2023, 31(4):28-35.
    [摘要](48) [HTML](76) [PDF 559.00 K](186)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在全球爆发后,引发一些粮食主要生产国限制出口,还有一些国家对国际贸易增设壁垒、阻断物流,导致良好的全球粮食供需关系被扭曲,全球粮价出现暴涨,引发各国政府和民众对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影响粮食安全的传统因素包括实际的产量、库存量、消费量、贸易量的增减变化,引发供需关系变化,并作用于价格。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上述信息经互联网传播发酵后,会形成一定规模的社会舆情,其传播效应甚至扭曲短期的供需关系和价格,也是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疫情期间国际国内的几次涉粮舆情为例,分析互联网生态下舆情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提出粮食安全基础仍需持续夯实,并要正确认识常态与极限思维下安全的关系、微观安全与宏观安全的关系、现在安全与未来安全的关系,持续做好互联网下的信息发布与舆情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为把握住正向引导预期、管理舆情主动权提供参考。
    5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管理的数字化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宋 洁,张 帆,王榕金子
    2023, 31(4):36-41.
    [摘要](48) [HTML](82) [PDF 455.21 K](224)
    摘要:
    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突发猛进,数字化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并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推动世界进入一个数据驱动决策的智慧时代。科技的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动能,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本文从日常粮食供应链安全和应急状态下粮食安全两方面着手,详细阐述了数字化建设在粮食安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对加强日常粮食供应链产、运、储、加、销各环节的多主体信息共享和交互、助力粮食生产的精细化、促进粮食供需关系的动态平衡等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可以捕捉系统的细节逻辑和随机性,对建立突发事件下的粮食安全的应急管理模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提升粮食储备能力、优化粮食储备布局,加强粮食监测预警能力、达成粮食动态供需平衡,健全粮食应急保供能力,实现粮食区域协同调度。本研究有助于搭建粮食应急数字化平台,推进粮食应急智慧决策,为信息化时代我国粮食安全的数字化建设提供支持。
    6  国际大粮商掌控模式分析(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李圣军
    2023, 31(4):42-47.
    [摘要](13) [HTML](84) [PDF 424.28 K](235)
    摘要:
    新时期分析国际大粮商的发展趋势及掌控模式,对于培育本土跨国粮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国际大粮商呈现“经营范围多元化、主体类型多样化、新粮商异军突起”等三大发展趋势;掌控模式也不断调整完善,既掌控前端粮源,又掌控后端食品;既掌控关键节点,又掌控产业链条;掌控既立足现在,又引领未来。我国本土粮商国际化道路总体尚处在初级阶段,应充分吸取国际大粮商的成功发展经验,提高自身掌控力,服务国内粮食保供稳市工作。
    7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特约专栏介绍(王晓辉)
    王晓辉
    2023, 31(4):C8-C10.
    [摘要](8) [HTML](52) [PDF 9.77 M](86)
    摘要:
    8  揉混时间对酸化面团中玉米醇溶蛋白的影响
    刘昊,李玥,郑焱诚,谢胜海,吴东亮,乔 瀚,赵金辉
    2023, 31(4):48-54.
    [摘要](44) [HTML](102) [PDF 2.34 M](192)
    摘要:
    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玉米淀粉、沙蒿胶为原料,制备了zein基无麸质模拟面团(Z面团)。基于粉质检测,比较了不同乳酸含量的zein模拟面团在揉混成型时(扭矩达1.1 Nm;设为ZS面团)与揉混12 min时(设为ZL面团)面团的揉混扭矩、水分组成情况,以及蛋白分布状态;研究耐揉混面团的最佳乳酸添加量,通过一定时长揉混作用下,不同乳酸含量的面团中zein理化性质,讨论了经长时间揉混面团逐渐弱化的原因,为zein模拟面团的加工、相关谷物制品的制备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添加少量乳酸能促使zein在面团中构建起蛋白质网络,但长时间的揉混会导致酸化面团强度下降,破坏面团中zein网络连贯性,降低zein对淀粉颗粒包裹水平,面团中弱结合水占比下降、游离水占比增加,zein发生脱酰胺反应、表面疏水性上升、相对分子质量下降。面团经长时间的揉混逐渐弱化,是因为揉混作用会扩大乳酸对面团中zein的作用效果,促使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增加、蛋白质碎片化,进而导致zein网络连贯性下降。
    9  不同糖醇对黄心甘薯浓浆品质的影响
    熊 婧,魏嘉怡,杜雅欣,李尚蔚,肖建辉
    2023, 31(4):55-62.
    [摘要](32) [HTML](78) [PDF 984.33 K](182)
    摘要:
    分别添加不同糖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制作低糖黄心甘薯浓浆,研究其对黄心甘薯浓浆流变特性、贮藏期色泽、β-胡萝卜素含量及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假塑性流体,经Power-law模型拟合,麦芽糖醇与赤藓糖醇显著降低了薯浆粘度(P<0.05),与空白组相比体系更均匀。经过杀菌与贮藏,糖醇能够有效减少β-胡萝卜素的损失,起到稳定色泽的作用(色差值ΔE<4)。21 d贮藏后,麦芽糖醇组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为504.66 mg/kg,相比空白组,显著提高了35.54%,使抗氧化活性(DPPH·和ABTS+·清除率)也有所提高。经体外消化后,麦芽糖醇与山梨糖醇组中β-胡萝卜素的释放均高于85%。综合考虑,麦芽糖醇为开发低糖黄心甘薯浓浆的最佳选择。
    10  脂肪替代物在低脂冰淇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范军营,尹永智,逯彩云,崔 醒,韩喜艳,王 斌
    2023, 31(4):63-68.
    [摘要](27) [HTML](82) [PDF 1.11 M](253)
    摘要:
    冰淇淋作为一种复杂的多相食品,由分散在半冷冻溶液中的脂肪球、气泡和冰晶组成。其脂肪含量通常为8%~16%,在冰淇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脂肪摄入过多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采用脂肪替代物部分或全部代替冰淇淋中的脂肪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冰淇淋中脂肪替代物的研究进展,侧重于不同类型脂肪替代物的介绍,以及脂肪替代物对低脂冰淇淋理化和感官特性的影响,总结了其应用情况,并对未来的研发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11  复合酶法提取花生蛋白的工艺优化及性能评估
    高 凤,马 赫,张文玉,刘常金
    2023, 31(4):69-77.
    [摘要](33) [HTML](75) [PDF 2.04 M](226)
    摘要:
    采用多种酶对花生进行分步水解制备蛋白粉。以花生为原料,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酶添加量、温度、pH为实验因素,采用响应面建立数据模型,优化提取工艺,并将该条件下制备的蛋白粉和水提法、单一酶提取法制备样品与市售蛋白进行功能性对比,研究复合酶提取蛋白粉的粒径分布、溶解性、乳化性、表面疏水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的最优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1.8%、反应温度55 ℃、适宜pH9.2,在此条件下蛋白提取率达到89.21%。复合酶制备的蛋白粉粒径分布均匀,颗粒物更小,蛋白溶解性和乳化性都显著提高。
    12  山楂皮渣中果胶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与抗氧化性研究
    王 博,姚伦广,鲁云风
    2023, 31(4):78-86.
    [摘要](41) [HTML](78) [PDF 2.51 M](195)
    摘要:
    确定山楂皮渣中果胶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参数,对所提取的果胶抗氧化性进行研究。以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时间作为研究因素,在进行单因素实验的前提下,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开展数据分析。四个研究因素对山楂皮渣中果胶得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料液比>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时间>提取温度。山楂皮渣中果胶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为1∶15、提取温度为74 ℃、超声波功率为425 W、超声波时间为55 min。在此条件下,山楂皮渣中实际果胶得率为6.154%±0.041%。抗氧化性实验结果显示,提取的山楂皮渣果胶对•OH、•O2–均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响应面优化的山楂皮渣中果胶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有可行性,提取的山楂皮渣果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13  河套小麦胚芽源多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牛培荣,李 炜,夏美茹,阿木日汗,王吉力特,刘 聪
    2023, 31(4):87-94.
    [摘要](19) [HTML](71) [PDF 1.29 M](163)
    摘要:
    利用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等酶解河套小麦胚芽蛋白获得多肽,测定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确定其多肽分布。结果表明,胚芽蛋白及多肽浓度与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不同浓度的中性蛋白酶酶解获得的多肽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获得的多肽(P<0.05),其还原能力、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和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清除率最高达(1.17±0.004)1.0 mg/mL、(84.82%±0.87%)1.5 mg/mL和(55.01%±0.01%)1.0 mg/mL,且其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显著高于胚芽蛋白(P<0.05)。另外,不同蛋白酶水解能力不同,其中胃蛋白酶的水解能力最大,中性蛋白酶水解能力最小;胚芽蛋白多肽的抗氧化能力与其分子量大小相关,但不一定蛋白多肽的分子量越小,其抗氧化效果越好。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河套小麦胚芽抗氧化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14  常见食品添加剂对植物蛋白饮料植物源性成分检测的影响
    张 双,张子仑,陈勃旭,王 慧,许苗苗,严陶陶,史国华,周 巍
    2023, 31(4):95-101.
    [摘要](21) [HTML](75) [PDF 1.26 M](160)
    摘要:
    为了探究常见添加剂对植物蛋白饮料植物源性成分检测的影响,在荧光PCR反应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添加剂来判定其对大豆DNA荧光PCR反应的干扰浓度,测定其DNA紫外吸收峰值,并比较了试剂盒、试剂盒+氯仿、《植物蛋白饮料中植物源性成分鉴定方法》(BJS201707)三种方法。当安赛蜜的浓度大于105.00 μg/μL,甜蜜素浓度大于100.00 μg/μL,抗坏血酸浓度大于108.30 μg/μL,D-异抗坏血酸钠浓度大于132.00 μg/μL,肌苷酸二钠浓度大于335.00 μg/μL,谷氨酸钠大于150.00 μg/μL,氯化钾的浓度大于37.85 μg/μL时,使得大豆DNA 荧光PCR反应出现假阴性。安赛蜜浓度大于75.00 μg/μL,甜蜜素浓度大于133.38 μg/μL时,抗坏血酸浓度大于65.00 μg/μL,D-异抗坏血酸浓度大于79.13 μg/μL,肌苷酸二钠浓度大于335.00 μg/μL,检测不到DNA紫外吸收峰。298.75 μg/μL浓度的肌苷酸二钠、100.00 μg/μL、200.00 μg/μL的谷氨酸钠与对照组DNA紫外吸收峰差异显著,其他添加剂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三种方法中(BTS201707)提取DNA的效果最好,Ct值最小,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显著。安赛蜜、甜蜜素、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钠、肌苷酸二钠、谷氨酸钠、氯化钾对植物源性成分荧光PCR检测具有影响作用,使得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并且这些添加剂到一定浓度时会通过影响DNA峰值而影响荧光PCR反应的准确性。该研究为今后探究添加剂对检测植物源性成分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15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烘焙程度对咖啡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罗发美,谭文涵,金红芳,胡圆圆,张晓花
    2023, 31(4):102-110.
    [摘要](43) [HTML](71) [PDF 1.44 M](191)
    摘要:
    探究烘焙程度对10支不同产地(产地一:云南,产地二:非洲,产地三:美洲)卡蒂姆咖啡豆中7种绿原酸化合物含量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豆和烘焙豆中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和5-阿魏酰奎宁酸含量。经响应面法优化7种绿原酸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100 mL 0.1%磷酸溶液沸水浴提取30 min,7种绿原酸化合物在2~15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4,方法检出限0.005~0.500 mg/g,定量限0.02~2.00 mg/g,咖啡生豆中绿原酸的含量最高,其次是5-阿魏酰奎宁酸。随着烘焙程度增加,绿原酸和5-阿魏酰奎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含量先升高再降低,异绿原酸A的降解速度明显高于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C,绿原酸、5-阿魏酰奎宁酸的降解速度与其余5种绿原酸相比,较为稳定。通过对不同烘焙程度下7种绿原酸化合物含量变化的研究,可以进一步针对咖啡绿原酸功效成分进行评价,为咖啡烘焙和品质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16  粮食中重金属无人化检测样品代表性的保障因素研究
    张洁琼,周明慧,李 丽,杨鸣赫,王松雪
    2023, 31(4):111-117.
    [摘要](31) [HTML](69) [PDF 715.89 K](167)
    摘要:
    样品代表性是确保检测结果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以无人化检测应用场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有无人化扦样装置样品处理中主要重金属含量检测的样品均匀性研究,明确混匀操作和控制取样量是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的必要环节。采用染色模拟和实际样品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对自动化扦取样品的混匀操作方式和参数,样品粉碎后取样量和测试用样品量等关键参数进行系统研究,获得一套保障无人化重金属检测样品代表性的最优混匀取样方案,结果表明:采用锚式山型桨以公转方式搅拌100圈或者反复混合分样3次,粉碎用最小样品取样量为150 g;样品最大粉碎粒径为1 mm,最小称样量为0.5 g。该方案适合混匀6 kg及以下稻谷、小麦样品中铅、镉元素的代表性检测,研究结果为确保粮食实现无人化重金属检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提供技术支撑。
    17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添加的乙基麦芽酚
    林翠华
    2023, 31(4):118-122.
    [摘要](25) [HTML](91) [PDF 478.34 K](194)
    摘要: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专项抽检样品中乙基麦芽酚的含量,了解乙基麦芽酚的非法添加情况。该方法采用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柱(2.0×100 mm, 1.8 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柱温40 ℃。结果表明,乙基麦芽酚在10~100 ng/mL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 8,加标回收率平均为99.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1%。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83批食用植物油中的乙基麦芽酚,一批花生油中检测出乙基麦芽酚含量为36.4 μg/kg。该方法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的质量控制,也可为食用植物油的监管提供科学参考。
    18  UPLC-MS/MS法测定生菜中吗啉胍含量及不确定度评价
    李彤辉,袁利杰,尚 伟,张培毅
    2023, 31(4):123-129.
    [摘要](26) [HTML](79) [PDF 610.46 K](168)
    摘要: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生菜中吗啉胍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进行不确定度评价。样品经提取净化后,通过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对吗啉胍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并量化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不确定度。吗啉胍在0.1~20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2为0.999 3,在0.5、5.0和10.0 μg/kg这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4.08%~98.06%(n=6),相对标准偏差为3.58%~5.26%(n=6)。样品中吗啉胍含量测定结果为17.5 μg/kg时,在95%置信区间下,扩展不确定度为2.84 μg/kg(k=2)。该方法前处理快速高效、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回收率及精密度均能达到实验要求,不确定度主要由标准溶液、标准曲线的建立及样品加标回收引起。实验结果可为UPLC-MS/MS法测定生菜中吗啉胍残留量及不确定度评价提供参考。
    19  吸附材料在食品重金属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王 玥,陈 曦,伍燕湘,杨鸣赫,周明慧
    2023, 31(4):130-137.
    [摘要](18) [HTML](81) [PDF 1.10 M](161)
    摘要:
    因重金属超标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对百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开发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技术,是防止重金属超标的食品流入市场行之有效的手段。但由于食品中重金属快速检测技术受限于目标物限量低和快速前处理后样品基质的干扰严重等因素,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均难以保障。吸附材料对重金属具有较好的富集作用,同时可有效去除食品基质干扰,为食品重金属快速检测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在分析总结吸附材料在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应用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不同种类的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检出限等优劣势作了详细的论述,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20  结晶母液回收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工艺优化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许 萍,刁玉段,胡晓霞,张香治,刘小杰
    2023, 31(4):138-144.
    [摘要](28) [HTML](77) [PDF 604.69 K](137)
    摘要:
    D-对羟基苯甘氨酸(D-HPG)是合成甜味剂、药物的重要中间体,为降低工艺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出了一种结晶母液回收D-HPG的连续色谱新工艺。优选纳滤膜进行前处理,增浓结晶母液,筛选Applexion NF200纳滤膜增浓D-HPG效果较好。通过单柱实验筛选连续色谱系统填料树脂,其中Applexion XA945树脂对D-HPG和硫酸铵分离度可达16。进一步对色谱系统的分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连续色谱分离后,进料液中D-HPG平均纯度由42.2%提高至96.3%,平均收率达91%。利用连续色谱系统从结晶母液中回收D-HPG,是较有前途的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新工艺既保证了D-HPG总收率,又降低其工艺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21  传统甜醅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甜醅性质关系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任 菲,谭 斌,刘 明,黎雯意
    2023, 31(4):145-153.
    [摘要](44) [HTML](71) [PDF 5.55 M](168)
    摘要:
    以我国典型地区传统甜醅样品为对象,采用高通量扩增子测序技术开展甜醅样品细菌微生物区系研究,解析了甜醅细菌群落结构与甜醅性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甜醅样品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含量最高。在属水平,以魏斯氏菌(Weissella)、乳杆菌(Lactobacillus)、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等丰度最高。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3种甜醅样品的细菌群落组成不同。利用Lefse分析发现了每种甜醅样品相关的生物标志分类单元,包括乳杆菌(Lactobacillus)和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等。通过冗余分析(db-RDA)发现,甜醅细菌群落与甜醅性质(乳酸、黄酮、氨基酸、蛋白、淀粉、游离脂肪酸和还原糖含量)显著相关。基于16S rDNA预测分析,甜醅细菌功能主要涉及氨基酸转运和代谢及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等。为了解传统全谷物发酵食品微生物资源多样性、利用微生物改善甜醅品质及今后工业化生产等奠定理论基础,也为其他发酵食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22  重组大肠杆菌生产TaqDNA聚合酶发酵工艺优化
    肖 云,陈 洁
    2023, 31(4):154-161.
    [摘要](59) [HTML](80) [PDF 1.09 M](240)
    摘要:
    Taq DNA聚合酶是PCR技术中广泛应用的耐热酶。为提高重组大肠杆菌生产Taq DNA聚合酶的产量,以Taq DNA聚合酶产量和酶的比活力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产生TaqDNA聚合酶含量的单因素:发酵温度、pH值、IPTG诱导剂用量、诱导时间、接种量,结果表明:发酵温度、pH值、IPTG诱导剂浓度,对该基因工程菌发酵产Taq DNA聚合酶的比酶活力有显著影响,而诱导培养时间、接种量对产Taq DNA聚合酶的比酶活力影响不显著。故选择发酵温度、pH值、IPTG诱导剂浓度作为响应面的三个因素优化重组大肠杆菌生产Taq DNA聚合酶发酵工艺,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对酶的比活力显著性顺序为:IPTG诱导剂浓度>发酵温度>pH值,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7.2 ℃,pH值为7.5,IPTG诱导剂浓度为0.800 mmol/L,在此条件下发酵,Taq DNA聚合酶比活力达到(43.822±0.878)kU/mg。
    23  新时期我国粮食仓储管理关键控制点及对策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宋晓杰,安春梅,侯 岩,李春花,李 建
    2023, 31(4):162-169.
    [摘要](53) [HTML](83) [PDF 485.69 K](283)
    摘要:
    粮食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确保粮食储备安全的核心业务是仓储管理。从粮食仓储管理全流程出发,将仓储管理分为准备、入库、在存、出库4个主要环节和23个具体步骤,利用矩阵图法将发生在各环节的问题匹配人、机、料、法、环、测6个本质因素和15个细分因素,并通过帕累托图确定了我国粮食储备仓储管理业务流程中的6个关键控制点:准备环节仓房整理整洁度,准备环节人员技术能力,准备环节未深入调查粮食产地情况,在库环节仓储技术设备投入,在库环节部分工序缺少操作规程,入库环节扦样检验质量把关程度。针对关键控制点,提出了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储备安全和提升仓储管理规范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24  高温高湿地区两种空调控温模式对稻谷安全储藏的影响研究
    陈月银,黄东阳,吴问君,魏海山,钟伟先,蔡庆春,郑元欣,郭 超
    2023, 31(4):170-176.
    [摘要](43) [HTML](68) [PDF 3.39 M](188)
    摘要:
    研究了温度为22 ℃、日开启时长13 h和温度为24 ℃、日开启时长24 h的空调控温模式下高温高湿储粮区稻谷储藏过程粮堆温度变化情况,比较了控温储藏前后稻谷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深度粮堆水平方向上各层温度变化差异,评估了利用空调控温实现准低温储粮的技术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空调运行模式下,粮堆平均温度和最高粮温均缓慢升高。空调控温储粮对粮堆表层温度影响较大,对中层粮温影响较小,在空调控温储藏期间下层粮温可能受地坪温度影响。降低控温温度但缩短其控温时长的控温模式更加经济高效,采取22 ℃+13 h的控温模式比24 ℃+24 h的控温模式能够节约12.4%左右的用电费用。同时,控温空调对基础粮温较低的粮堆在仓温、表层粮温以及平均粮温的控制效果上较为明显,粮堆基础粮温对控温储粮技术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25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粮机出口特征与发展路径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关佳晨,李腾飞
    2023, 31(4):177-184.
    [摘要](30) [HTML](77) [PDF 514.54 K](152)
    摘要:
    作为农业对外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粮机产业出口是加强农业对外合作、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本研究基于UN CONTRADE数据库,结合统计分析和案例剖析,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粮机出口面临机遇、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粮机出口带来良好机遇,凭借技术、价格等比较优势,我国粮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呈现出市场结构日益集中、产品结构基本稳定的特征。但随着对外合作的深入发展,我国粮机出口也面临着出口模式单一、出口价格过度竞争、核心技术存在短板、品牌建设落后等发展困境,未来粮机可以从强化自主研发、加强品牌建设、丰富对外贸易手段和模式等方面拓宽对外合作路径,同时可以从优化顶层设计入手,强化海外信息服务,进一步夯实粮机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基础,提升粮机产业对外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