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科技

1.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
2. 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3.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 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5. 科创中国“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入选期刊
6. “中国精品期刊展”入选期刊
7. 荷兰Elsevier-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
8. 瑞典DOAJ(开放存取期刊目录)收录期刊
9. 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收录期刊
10.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11. 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收录期刊
12. 英国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数据库收录期刊
13.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收录期刊
14. 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
15. OA开放获取典范期刊

2023年第31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健全“两个机制”调动“两个积极性”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机制保障
    颜波
    2023, 31(5):1-8.
    [摘要](91) [HTML](0) [PDF 502.79 K](373)
    摘要: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两个机制”,对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主产区重农抓粮“两个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特别是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之后,“两个机制”制度政策逐渐完善,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向着更加注重市场化方式、更加注重“绿箱”补贴政策、更加注重发挥保险作用方向发展,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以中央纵向利益补偿为主、亟需建立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建议加大力度提高准度,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体系,不断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强化“纵向”创新“横向”,完善“横纵结合”的综合补偿机制,不断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立足国内衔接国际,处理好与国家财力、产业发展、国际规则等方面关系,确保不断健全“两个机制”行稳致远。
    2  “粮食安全”专论介绍(颜波)
    颜波
    2023, 31(5):C20-C20.
    [摘要](46) [HTML](0) [PDF 2.32 M](202)
    摘要:
    3  新世纪中国粮食储藏科技发展新脉络的梳理与展望
    吴子丹
    2023, 31(5):9-18.
    [摘要](116) [HTML](0) [PDF 557.89 K](1535)
    摘要:
    本世纪以来,中国在粮食储藏领域的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应用技术研发都得到加速发展。在简要回顾上世纪中国粮食储藏科技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本世纪以来粮食科技取得的新发展进行了归纳,从微观、宏观、信息化与人工智能三个维度对粮食科技发展新脉络进行梳理和展望。微观维度的发展是指粮堆生物体的微观机理研究的进展。从粮食基础参数研究起步,介绍了在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生命科学理论和方法支持下,对粮食籽粒、储粮害虫和微生物的微观参数、特征、代谢和品质变化规律、以及真菌毒素防控技术等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宏观维度的发展是指在储粮生态理论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研究粮食储藏中环境生态因子之间的互相影响。介绍了在粮堆生物场和物理场等多场耦合理论支持下取得的新成果。在信息化与人工智能维度的发展方面,介绍了我国粮食领域人工智能(AI)的发展过程,在机理驱动AI和数据驱动AI相结合的“机理+数据”双驱动AI的新理念指导下取得的新成果。通过对发展新脉络的梳理,提出展望:一是在发展战略层面,要通过科技提升粮食流通系统管理能力,包括粮食储备安全的监管技术、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和追溯、提升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仍然要继续开展重大粮食科技难题和“卡脖子”问题的行业攻关。二是在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层面,运用好粮食领域“技术平移”优势和交叉学科突破优势,推进理论创新和技术迭代,加快步入中国粮食储藏科技发展的高速路。
    4  粮食分仓储存适配仓廒规模及应用技术研究
    徐永安,严晓平,汪中明
    2023, 31(5):19-24.
    [摘要](87) [HTML](0) [PDF 358.32 K](414)
    摘要:
    大宗粮食分仓储存是以粮食用途和品质控制为导向,满足“五优联动”,增加优质粮食供应为目的的现代粮食储存方式,代表粮食储存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分仓储存单仓仓容的确定,与储存的粮食种类、品种、用途及出仓过程中的品质控制技术等直接相关。通过对储粮用途、销售出仓存在问题和客户接纳能力的分析得出:不同粮种、用途的粮食分仓储存单仓仓容规模应与其销售去向的接纳能力相匹配。初步研究提出了现有技术条件下,与客户接纳能力相匹配的适宜单仓仓容规模和开展现代粮食分仓储存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粮食分仓储存品质控制技术及粮仓仓型研究等意见建议。
    5  基于 LSTM-MPC 的粮食干燥机智能控制方法研究
    金 毅,谢辉煌,尹 君,张忠杰
    2023, 31(5):25-34.
    [摘要](119) [HTML](0) [PDF 1.31 M](526)
    摘要:
    当前粮食干燥过程控制方法主要致力于保障粮食含水率均匀度、节能减排等,对干燥品质的精准调控尚属瓶颈问题。为应对粮食干燥过程强耦合、非线性、品质调控难等多方面问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和模型预测控制(MPC)耦合控制器,结合优质稻谷品质定向调控干燥工艺参考图对粮食干燥过程进行调控。在仿真环境下对比了两种控制器的控制精度;开展了优质稻谷连续干燥实验,对比了嵌入工艺参考图前后的系统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器相比,LSTM-MPC控制器响应速度提升15%~30%,干燥后出机水分控制精度提升0.2%以上,且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利用干燥工艺参考图可以实现干燥过程品质指标可视化,工艺参考图参与控制决策后,干燥后稻谷品质显著提升。
    6  马六甲肉食螨防控储粮害虫研究进展
    伍 祎
    2023, 31(5):35-41.
    [摘要](114) [HTML](0) [PDF 6.28 M](317)
    摘要:
    储粮害虫绿色生态防控是我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捕食螨防治储粮害虫是一种利用生态因子抑制储粮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马六甲肉食螨通过取食害虫和害螨的卵及低龄幼虫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种群的目的。具有分布广、数量多、捕食虫谱广和捕食量大等优点,是我国粮库中的优势捕食螨。本文简述了储粮害虫捕食螨的防控技术,并结合团队近几年的研究,分析了马六甲肉食螨防控储粮害虫优势与进展,以及马六甲肉食螨人工扩繁技术和粮库防控释放技术,实仓应用情况。该技术成本低廉、操作便捷,而且无污染、无抗性,为绿色、生态、安全的储粮害虫综合防控和化学药剂减量提供参考。
    7  S-烯虫酯防治拟谷盗持效性及解毒酶功能影响研究
    李燕羽,胡铁源,姜 雪,谢冰冰,王森山,宋丽雯,张洪清,穆海亮,王明亮
    2023, 31(5):42-52.
    [摘要](59) [HTML](0) [PDF 1012.88 K](373)
    摘要:
    在当前害虫抗药性强和社会安全健康意识增强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开发生态友好的防治手段。因此,采用小麦入仓全仓拌和S-烯虫酯进行防治。通过分别扦取处理90天和365天后的小麦样品,在实验室内模拟了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的防治效果,并测定了S-烯虫酯对拟谷盗幼虫三种解毒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药时间和虫态是影响S-烯虫酯杀虫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施用S-烯虫酯90天后的小麦样品中,武汉、成都和齐河3个品系的赤拟谷盗卵孵化率为0%,广东和北京2个品系的杂拟谷盗卵孵化率分别为1.67%±2.04%和0%。此外,施用S-烯虫酯90天后对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的杀蛹活性较好,羽化成虫无繁殖能力;施用365天后的杀蛹活性大大降低,羽化成虫有繁殖能力,而F1代蛹无法羽化。两处理组对两种成虫直接致死作用也有一定效果,但施用365天后的致死率大大降低,赤拟谷盗F1代仅有幼虫,而杂拟谷盗F1代有部分幼虫可化蛹但不能进一步转化为成虫。说明赤拟谷盗比杂拟谷盗更为敏感。S-烯虫酯胁迫之后,两种拟谷盗科幼虫体内的3种解毒酶活性受到了影响,且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强。
    8  粮食安全储存水分研究进展
    唐 芳,付鹏程,张海洋,祁智慧,田 琳,雷雨晴
    2023, 31(5):53-60.
    [摘要](189) [HTML](0) [PDF 562.48 K](1096)
    摘要:
    近年来,随着粮安工程和优质粮食工程的贯彻实施,粮食仓储行业依据不同区域气候条件和粮食品种、储存规模及加工需求,开展了空调控温、谷冷控温控湿、内环流保水控温、气调储粮、虫霉综合防治等多项绿色储粮技术研发应用,有效提升了我国粮食储存安全保障水平。粮食储存安全与水分密切相关,水分过高,可能引起粮食霉菌生长甚至发热,危害储存安全;水分过低,可能影响粮食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在确保粮食储存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确定粮食安全储存水分,能有力推动“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助力节粮减损。研究团队通过十余年的研究和专家论证,结合国内外实际仓储情况,确定了影响粮食安全储存水分的关键指标、检测方法及粮食安全储存的判定依据,系统开展了常规储藏和控温储藏条件下粮食安全储存水分的研究,建立了粮食安全储存水分与温度关系,提出了新形势下区域粮食安全储存水分阈值,可为绿色储粮技术的有效实施提供科技支撑。
    9  “粮食干燥与绿色仓储”专栏介绍(张忠杰)
    张忠杰
    2023, 31(5):C21-C22.
    [摘要](36) [HTML](0) [PDF 5.79 M](203)
    摘要:
    10  国粮院粮食加工领域近30年发展与展望
    谭 斌,翟小童
    2023, 31(5):61-72.
    [摘要](111) [HTML](0) [PDF 577.53 K](647)
    摘要:
    时值《粮油食品科技》创刊30周年之际,记录总结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国粮院”)近30年在粮食加工领域的发展情况,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国粮院下一步升级发展提供参考。全文共分四部分:一是总结回顾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加工领域的发展情况。二是概述了近30年来国粮院在粮食加工领域的重要成果及其对推动该领域发展的贡献,从政策建议、科技创新及标准引领等方面,推动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粮食加工链条从初级加工向粮食食品加工的延伸,“十五”、“十一五”期间为提升我国粮食食品供给保障能力提供了支撑,通过从杂粮到全谷物的健康谷物食品研究布局,从“十一五”至今,专注于营养健康谷物食品加工领域,有力推动了我国粮食加工行业转型升级。三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人民生命健康大背景下,分析了新时代我国粮食加工领域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四是结合我国重要战略布局,进一步展望国粮院在粮食加工领域未来发展中的重点工作与使命,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粮食行业公益性科研机构,国粮院将进一步加强我国全谷物领域的科技创新、标准体系建设、科普引领及全民推广等方面的工作,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和加工环节的节粮减损,推动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11  冻结温度对冷冻全麦馒头复蒸品质及组分性质的影响
    汪丽萍,吴远宁,李晓宁,谭 斌
    2023, 31(5):73-82.
    [摘要](44) [HTML](0) [PDF 7.00 M](387)
    摘要:
    分析不同冻结温度(–20、–40、–80 ℃)对不同全麦粉替代率(30%、50%、100%)冷冻全麦馒头复蒸品质及组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冻结温度越低,冷冻速度越快,复蒸全麦馒头比容保持越好,对复蒸全麦馒头的质构品质影响越小。冻结温度对不同全麦粉替代率冷冻馒头的高径比无显著影响。–20 ℃下,不同全麦粉替代率冷冻馒头复蒸后硬度均显著高于新鲜馒头;–80 ℃下,复蒸后馒头硬度最接近新鲜馒头。冻结温度越低,冷冻全麦馒头淀粉的糊化焓值越低,100%全麦馒头淀粉糊化特性指标值越接近新鲜馒头;–40 ℃下,30%和50%全麦馒头淀粉糊化特性指标值与新鲜馒头更接近。较低的冻结温度下冷冻馒头中面筋蛋白的可萃取率较低,面筋蛋白二级结构破坏较小。冻结温度越低,全麦馒头内部的微观结构受损越小,复蒸后,其品质越接近新鲜馒头。综上,较低的冻结温度有利于保持全麦馒头较好的品质。
    12  鲜湿糙米线品质劣变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吴娜娜,乔聪聪,田晓红,谭 斌
    2023, 31(5):83-92.
    [摘要](56) [HTML](0) [PDF 3.96 M](422)
    摘要:
    全谷物以其对营养健康的重要作用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关注。鲜湿糙米线作为营养健康的全谷物主食食品存在更易腐败、老化变硬、易断条、蒸煮损失率高等问题。系统阐述了鲜湿米线品质影响因素,鲜湿糙米线在储藏过程中的水分含量、pH值、蒸煮品质、水分迁移、质构、微观结构等品质变化规律,分析了鲜湿糙米线品质劣变机理;并进一步对选择糙米原料、外源添加物、糙米全籽粒磨粉及回填法制备工艺等鲜湿糙米线品质调控技术2016—2023年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鲜湿糙米线的品质调控和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13  小麦萌芽程度对全麦面包品质的影响
    高 琨,魏 敏,汪丽萍,李晓宁,谭 斌
    2023, 31(5):93-100.
    [摘要](56) [HTML](0) [PDF 2.96 M](428)
    摘要:
    小麦的萌芽程度对全麦面包食用品质产生较大影响,以萌芽小麦形态学变化作为萌芽反应程度控制点,通过测定不同萌芽程度全麦粉制备的全麦面包的比容、烘焙损失率、色泽、水分含量、质构品质及感官品质,分析小麦萌芽程度对全麦面包食用品质的影响,探讨高添加量(50%和100%)萌芽全麦粉在全麦面包中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适度控制萌芽全麦粉制备全麦面包可以显著提高全麦面包综合食用品质,其中露白阶段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实现萌芽全谷物原料精准化控制生产及产品应用开发等提供参考,对萌芽谷物的未来开发和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4  “国粮院粮食加工 30 年历程与发展”专栏介绍(谭斌)
    谭斌
    2023, 31(5):C23-C25.
    [摘要](12) [HTML](0) [PDF 4.62 M](164)
    摘要:
    15  我国油料油脂品质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展望
    段章群,薛雅琳
    2023, 31(5):101-109.
    [摘要](88) [HTML](0) [PDF 554.93 K](1106)
    摘要:
    多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油脂化学与加工技术团队为我国主要油料油脂品质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油料油脂品质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一是基于我国主要油料品种的调研和品质分析,二是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发展趋势并借鉴国际标准,三是通过完成国家、行业科研项目形成的我国主要油料品质和油脂加工用途数据库,四是研究建立各种植物油掺伪检验技术和评价方法。这些标准完善了油料及油脂质量标准体系,推动提升油脂行业加工技术水平,促进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规范了市场,为保障国家利益和油脂产业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
    16  国粮院油脂化学与加工技术研究的回顾及展望
    栾 霞,朱莹丹,赵英男,段章群
    2023, 31(5):110-117.
    [摘要](62) [HTML](0) [PDF 491.89 K](588)
    摘要:
    值此《粮油食品科技》创刊30周年之际,回顾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国粮院”)近30年来在油脂化学与加工技术领域走过的历程,系统总结了近30年来国粮院在油脂化学与加工技术领域开展的科学研究及推动该领域产业发展的突出贡献;面对国家新形势下的发展战略,对当前国粮院在油脂化学与加工技术领域开展的重点工作进行概述,对在该领域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进行展望。
    17  “国粮院油脂研究30年历程与发展”专栏介绍(段章群)
    段章群
    2023, 31(5):C24-C25.
    [摘要](15) [HTML](0) [PDF 4.62 M](130)
    摘要:
    18  基于高分辨质谱的稻谷游离脂质和淀粉结合脂质轮廓分析
    张 东,黄珊珊,段晓亮,孙 辉
    2023, 31(5):118-125.
    [摘要](60) [HTML](0) [PDF 1.54 M](334)
    摘要:
    以我国东北地区 4 个品种稻谷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分辨质谱开展游离脂质和淀粉结合脂质轮廓分析。从 4 个品种稻谷中共检测出 371 种游离脂质(包括甘油磷脂、甘油酯、神经酰胺、脂肪酸)和 14 种淀粉结合脂质(磷脂)。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显示,四种稻谷可以通过游离脂质和淀粉结合脂质被区分开。研究结果为揭示稻谷脂质组成和脂质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19  可食性淀粉/瓜尔胶复合纳米纤维递送载体的可控制备技术研究
    杨维巧,王文娟,赵汝霞,张智航,段晓亮
    2023, 31(5):126-132.
    [摘要](51) [HTML](0) [PDF 2.27 M](345)
    摘要: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构建可食性纳米递送载体已成为新型定域药物或食品活性组分高效利用的 重要方式。然而以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制备纳米递送系统通常存在有机溶剂使用造成毒性污染、纳米结 构难以稳定成型等问题。本研究选用天然植物多糖瓜尔胶(guar gum,GG)作为成纤基材协载玉米淀粉 (starch,ST),研制出 100%食品级 GG/ST 复合纳米纤维递送载体。结果显示,GG 作为成纤基材发生 分子链缠结的最低浓度为 1.1wt%,配制不同 GG/ST 配比(4∶1、2∶1、1∶1、1∶4)纺丝溶液,并对 GG/ST 溶液静态和动态流变学测试以及纤维微观形貌表征,结果显示:采用 ST 部分替代 GG 后,随 着 ST 浓度的增加,黏性逐渐增加,弹性区间(储能模量 G′=损耗模量 G″)逐渐向较高频率移动。GG/ST 配比为 2∶1 是连续形成均一、光滑纤维的最适浓度。ST 含量为 5wt%~ 10wt%时,形成纤维具有珠串缺 陷结构,所得纤维直径呈非正态分布,静电纺丝工艺对纤维缺陷结构无显著性改善。研究结果将为可食 性纳米递送载体研究提供支撑,为新型药物或功能性食品研发提供参考。
    20  糙米和全麦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及脂代谢的影响
    王 勇,宋 歌,庞邵杰,綦文涛
    2023, 31(5):133-141.
    [摘要](50) [HTML](0) [PDF 3.87 M](355)
    摘要:
    为评价糙米和全麦对肠道菌群及脂代谢的调节作用,以 SPF 级 SD 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6 组,每组 12 只,包括空白对照组、糙米组、全麦组、高脂模型组、糙米高脂组、全麦高脂组,实验周期为 12 周。实验结束后对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和结肠组织病理学指标及结肠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糙米可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体质量增加,并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缓解结肠组织炎细胞浸润(P<0.05)。全麦降低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水平并抑制肝脏脂质蓄积(P<0.05)。在正常饮食组中,糙米可降低结肠内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并增加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和乳杆(Lactobacillus)
    21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对大鼠脂肪代谢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王薇薇,杨 莹,王 丽,宋 丹,李爱科
    2023, 31(5):142-151.
    [摘要](43) [HTML](0) [PDF 2.13 M](326)
    摘要:
    日常饮食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占比对脂质代谢、糖代谢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在有效 能(代谢能)一致的前提下,研究了饮食中不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对大鼠脂肪代谢和肠道菌群 的影响。试验采用 64 只 9 周龄 SPF 级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成 4 组,分别为:HFf 组(脂肪与碳水化 合物供能比(F/C)为 40% : 45%)、MFf 组(F/C 为 31% : 54%)、LFf 组(F/C 为 21% : 64%)和 CON 组(对照饲粮)。结果表明,各组间大鼠体重、血糖和血脂以及肝脏脂肪变性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 > 0.05)。 HFf 组的肝脏甘油三酯、腹脂脂联素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 < 0.05);且相比 CON 组,HFf 组 的肝脏乙酰辅酶 a 羧化酶(ACC)基因表达量降低,而脂肪酸转运酶(FAT/CD36)、控制脂肪合成的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以及促进脂肪细胞分化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 基因表达量增加(P < 0.05)。与 CON 组相比,HFf 组、MFf 组和 LFf 组的大鼠肝脏胆固醇合成因子羟 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 A(HMG-CoA)基因表达量均增加(P < 0.05)。另外,饮食中 F/C 高时(40% : 45% 和 30% : 55%),大鼠肠道绒毛发育受损,肠道中有益菌属丰度降低,潜在致病菌属丰度增加。高脂 组虽然饮食中脂肪占比高,由于纤维素含量高,缓解了由高脂饮食引起的体重增加和血糖血脂异常, 但仍然存在肝脏脂肪升高和肠道健康受损等症状,大鼠饮食中 F/C 不宜超过 30%。研究结果为膳食中 适宜的宏量营养素配比提供了理论参考。
    22  生物技术在粮油饲料资源增值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永伟,施晶晶,段 涛,何贝贝,刘宽博,王 丽,李爱科
    2023, 31(5):152-159.
    [摘要](64) [HTML](0) [PDF 545.03 K](509)
    摘要:
    优质蛋白饲料资源短缺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变量。我国粮油加工副产物资源丰 富,但是饲用价值偏低,通过生物发酵、酶解、合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技术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 处理,能实现资源提质增效,达到替代大豆粕的目的。本文重点综述了发酵饲料、酶解饲料和菌 体蛋白饲料的生产工艺、饲用价值以及在豆粕减量替代研究中的应用效果,同时介绍了微生物吸 附、降解以及生物酶在脱除真菌毒素上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生物发酵饲料的开发、产业化应用、 标准制定、行业监管等方面提出了研究展望。本文可为生物技术在粮油饲料资源增值上的应用提 供有力指导。
    23  “粮食品质提升与营养改善”专栏介绍(李爱科,綦文涛)
    李爱科,綦文涛
    2023, 31(5):C26-C27.
    [摘要](20) [HTML](0) [PDF 3.92 M](160)
    摘要:
    24  基于适配体亲和磁珠的黄曲霉毒素 B1单样本前处理试剂盒的制备及应用
    刘洪美,沈文洁,轩志宏,倪保霞,石亚坤,叶 金
    2023, 31(5):160-169.
    [摘要](89) [HTML](0) [PDF 1.53 M](344)
    摘要:
    :黄曲霉毒素 B1 (aflatoxin B1, AFB1)适配体共价偶联于磁珠表面制备适配体亲和磁珠(aptamer affinity magnetic beads, AAMB),将 AAMB、孵育液、洗涤液和洗脱液预封装于试剂条中开发了 AFB1 单样本前处理试剂盒,借助真菌毒素全自动净化仪实现了 AFB1 前处理的自动化,使用超高效液相色 谱仪对洗脱液中 AFB1 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优化磁珠粒径、适配体间接臂长度、适配体亲和磁珠用 量、孵育液体积确定了 AAMB 的制备条件以及 AFB1单样本前处理试剂盒的使用条件,对比了手动和 自动两种前处理方式下 AAMB 回收率的差异。在优化条件下,AFB1的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 为 0.6 ng/mL,玉米和小麦中低、中、高三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 92.8%~110.1%之间,日内精密度的 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小于 5.1%,日间精密度的 RSD 为 6.7%,具有良好的 灵敏度、准确性和重复性;粮油基质(玉米、糙米、花生油和花生酱)中 AFB1 成分国家有证标准物 质的测定结果在其扩展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基质适用性。开发的单样本前处理试剂盒借助真菌毒素全 自动净化仪仅需一步操作即可在 20 min 内自动完成 10 个样品的前处理,具有时间短、通量高、批次 间差异小的优点,在真菌毒素定量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开发针对其它靶标的自动化前处 理方法奠定了基础。
    25  UPLC–Q–Orbitrap HRMS 结合全碳标记稳定同位素内标法精确测定粮油中黄曲霉毒素
    叶 金,刘彤彤,罗丽娟,吴 宇,李 丽,王松雪
    2023, 31(5):170-178.
    [摘要](37) [HTML](0) [PDF 628.79 K](322)
    摘要:
    建立了全自动免疫亲和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UPLC-Q-Orbitrap HRMS)结合全碳标记稳定同位素内标法对粮油中四种黄曲霉毒素精确定量方法。 样品准确称量后加入全碳标记稳定同位素内标,经 84/16(V/V)的乙腈/水提取、离心、稀释后,通过全 自动固相萃取仪采用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进行全自动净化,净化液在 UPLC-Q-Orbitrap HRMS 上进 行检测后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的加标回收率为 84.7%~104.6%,日内相 对标准偏差为 1.7%~9.4%,日间精密度为 0.7%~8.4%。采用本方法对国家标准物质的检测结果在赋值 范围内,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实验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结果偏差, 适用于粮油中黄曲霉毒素的精准测定,可满足日常检测和监测需求。
    26  PQQ 依赖性呕吐毒素脱氢酶的鉴定与性能表征
    汪 洋,赵冬蕾,王楠希,杨永坛,郭宝元
    2023, 31(5):179-187.
    [摘要](36) [HTML](0) [PDF 1.83 M](433)
    摘要:
    谷物及其制品中呕吐毒素(DON)的污染给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利用生物酶将真菌毒 素转化为低毒产物的生物脱毒技术是一种环保且高效的脱毒方法。本研究基于同源比对方法,从呕吐 毒素脱毒菌株德沃斯氏菌 Devosia sp. FJ2-5-3 的基因组中挖掘鉴定了 1 个呕吐毒素(DON)脱毒酶编 码基因 adh2,对该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进一步对其编码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dh2 基因长度 1 770 bp,其编码的 ADH2 酶原由 589 个氨基酸组成,N 端前 1~24 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属于 Ⅰ型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依赖性醇脱氢酶。该酶最适反应 pH=9,最适反应 温度为 35 ℃,在 65 ℃孵育 4 h 后仍保留 50%以上的酶活,显示了较好的热稳定性;另外,Ca2+是其 必须辅因子,而 1%的乙醇和异丙醇均对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ADH2 对 DON 的 Km 和 Kcat 值分别 为(708.00±47.01)μg/mL 和(3.37±0.11)S–1,该研究结果可为 PQQ 依赖性呕吐毒素脱氢酶后续工业 化应用提供参考
    27  粮油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应用及展望
    周明慧,伍燕湘,李 丽,李 鹏,王松雪
    2023, 31(5):188-195.
    [摘要](68) [HTML](0) [PDF 645.03 K](320)
    摘要:
    粮油基体标准物质由于具有实际样品的特性,普遍用于与其有相同或相似基体的粮油原 料及其制品分析方法开发和评价、实验室能力验证以及定性定量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 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分析领域重要的“计量器具”。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 粮油基体标准物质的发展现状、研制种类和典型应用,并在分析该领域研究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 上,对粮油基体标准物质的需求与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后续粮油基体标准物质研究提供一定 的参考与借鉴。
    28  “粮油污染物检测及控制”专栏介绍(杨永坛)
    杨永坛
    2023, 31(5):C28-C29.
    [摘要](20) [HTML](0) [PDF 5.64 M](156)
    摘要:
    29  我国粮食物流发展回顾、最新进展及未来方向
    冀浏果,秦 波,刘成龙,吕 超,张 璐,刘 洁,郑沫利
    2023, 31(5):197-203.
    [摘要](137) [HTML](0) [PDF 442.42 K](1836)
    摘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 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粮食物流连接粮食生产、流 通和消费,高度集成并融合运输、仓储、分拨、配送、信息等服务功能,在构建现代粮食流通体 系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稳定、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回顾我国粮食物流发展,分析存在的突出问 题,并通过我国粮食物流行业最新进展研判以及我国与国外粮食物流研究比较,提出我国粮食物 流的发展重点和措施建议,包括完善粮食物流设施布局、发展粮食物流节点和园区、提升多元化 粮食物流技术水平、优化多式联运衔接和物流管控技术、加快技术装备升级、智能化技术引领、 推广粮食物流标准、完善配套政策、加快人才培养等,为粮食物流技术与装备创新、物流系统优 化、物流设施建设以及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制定等提供有益参考。
    30  粮食物流多式联运高效衔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邢 勇,邱 平
    2023, 31(5):204-207.
    [摘要](36) [HTML](0) [PDF 333.90 K](684)
    摘要:
    阐述了粮食物流多式联运在高效衔接和标准化作业及环保高效、保质减损、品质管控、 流通监管、信息融合等方面技术、装备、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未来开展散粮 多式联运高效衔接及环保减损、成品粮多式联运质量监管及智能高效装卸、多式联运品质控制及 质量一体化监管等方面的技术、装备研究,及开展基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粮食多式联运高效 衔接技术体系研究的技术发展趋势和相关技术、装备、管理模式研究的创新方向建议。
    31  国外粮食减损治理模式及经验启示
    李腾飞
    2023, 31(5):208-216.
    [摘要](60) [HTML](0) [PDF 511.52 K](420)
    摘要:
    治理粮食损失浪费是世界性难题,不同国家由于发展阶段、政治结构和治理理念不同导致对粮 食损失浪费的治理模式也存在明显差异性。研究认为,各国反对粮食损失浪费的理论根基可归纳为三种: 一是粮食损失浪费造成巨大资源环境负担;二是粮食损失浪费造成明显公共财富损失;三是粮食损失浪 费造成粮食自给率下降危害国家安全。基于此,认为国外主流国家存在三种典型粮食损失治理模式,即 欧洲国家形成的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主的治理模式,美国形成的以公共财富管理理念为主的治理模式, 日韩形成的以资源和安全理念为主的治理模式。结合我国发展阶段和损失特征,提出了深入实施节粮行 动、加大专项投入力度、提高科技支撑水平、强化消费引导宣传、加强国际合作共治等政策建议。
    32  以科技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石翠霞,张 越,谢 刚
    2023, 31(5):217-221.
    [摘要](52) [HTML](0) [PDF 458.83 K](309)
    摘要:
    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步伐,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日益突出。高新技术企业应以国 家、行业需求为己任,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企业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构建创新平台,注重自 主科技创新,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对外秉持开放态度谋求合作共赢,推动技术标准化进程,真抓 实干探索出一条科技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使得以创新为驱动的科技进步与企业发展同 频共振,创造良好的社会价值
    33  全球钴矿供应格局变化及未来需求分析
    周园园,赵子明
    2023, 31(5):222-228.
    [摘要](107) [HTML](0) [PDF 810.66 K](393)
    摘要:
    一直以来全球钴矿供应高度依赖刚果(金),2022 年刚果(金)产量约占全球 72%,以开 采露天高品位铜钴矿为主;2020 年以后印度尼西亚镍湿法冶炼中间品带入钴产量不断增加,2022 年 占比已达 6%。全球钴消费结构以电池和高温合金领域为主,2022 年两者产量合计约占 83%。根据预 测,2030 年全球钴需求量将达到 24.95 万 t,2023 年以后全球钴矿供应将达到 25 万 t 以上,未来全球 钴矿供应能满足消费需求。
    34  “粮食产业发展和物资储备”专栏介绍(郑沫利)
    郑沫利
    2023, 31(5):C30-C32.
    [摘要](14) [HTML](0) [PDF 24.94 M](148)
    摘要:
    35  《粮油食品科技》创刊 30 年发展脉络回顾
    李思源,谭洪卓,尤梦晨
    2023, 31(5):229-235.
    [摘要](47) [HTML](0) [PDF 413.35 K](297)
    摘要:
    文化传承是一本期刊可持续发展的精神谱系和生命源泉,本文以《粮油食品科技》(以下简 称“本刊”)为例,以创刊历史的发展脉络为根基,划分酝酿期(1991—1992 年)、初长期(1993—1996 年)、成熟期(1997—2018 年)和新发展时期(2019 年至今)四个阶段,回顾了本刊在我国 30 多年 的社会时代变迁与科研体制改革中的重要表现和成长进步。通过梳理创刊发展历程与办刊经验,概述 了本刊在运行特点、办刊特色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实质性进展,总结凝练了历史贡献、耕耘收获, 为本刊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促进品牌文化建设奠定重要基石,推动期刊发展迈上新台阶,也为同行期 刊梳理历史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36  《粮油食品科技》近 10 年综合影响力分析
    尤梦晨,李思源,谭洪卓
    2023, 31(5):236-243.
    [摘要](44) [HTML](0) [PDF 1.42 M](299)
    摘要:
    通过对《粮油食品科技》的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行业影响力展开研究,围绕期刊 稿件情况、学术影响力指标、新媒体指标和行业影响力指标,系统分析了期刊论文结构与数量、 下载与被引情况、出版时效性、微信公众号和官网运行情况、作者与发行群体、国内外媒体关注 度、数据库收录及荣誉等 17 个小项,统计近 11 年及新媒体建成以来的数据,从多个维度全面分 析并客观评价了该刊 2019 年以来改革措施的实践效果,掌握期刊发展动态,为调整期刊工作重点、 优化改革措施、完善办刊质量、扩大学术影响力、提升学科地位提供数据参考
    37  新时期中文科技期刊特色发展路径的探索实践 ——以《粮油食品科技》为例
    谭洪卓
    2023, 31(5):244-253.
    [摘要](40) [HTML](0) [PDF 474.96 K](306)
    摘要:
    针对普通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困境,结合新时期我国期刊发展形势,以《粮油食品科技》改 革办刊为例,介绍其因刊制宜的探索特色之路: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 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近年来国家有关期刊发展的各项政策文件的主导方向及落地情况;二 是要把握意识形态,增强政治意识、使命意识和创新意识,找准期刊定位,牢牢守住正确舆论导向的 办刊阵地;三是用意识指导行动,将政治理论融入办刊改革实践中,规划、理念与支撑措施融为一体; 四是改革措施的实践形成了该刊独特的国际特色、专栏特色和形象特色,使其学术影响力和行业影响 力大幅提升,这得益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条件保障支撑。最后讨论了中文科技期刊要摒弃“应试 教育”,追求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努力实现自立自强,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走特色发展之路。本文 旨在呈现一种办刊思路和路径的尝试,为助力我国科技期刊强国建设提供一个案例参考。
    38  “《粮油食品科技》期刊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专栏介绍(谭洪卓)
    谭洪卓
    2023, 31(5):C33-C34.
    [摘要](19) [HTML](0) [PDF 12.54 M](193)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