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科技

1.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
2. 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3.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 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5. 科创中国“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入选期刊
6. “中国精品期刊展”入选期刊
7. 荷兰Elsevier-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
8. 瑞典DOAJ(开放存取期刊目录)收录期刊
9. 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收录期刊
10.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11. 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收录期刊
12. 英国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数据库收录期刊
13.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收录期刊
14. 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

2023年第31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未来粮油食品科技的发展与挑战(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刘元法,孙彦文,徐勇将
    2023, 31(1):1-5.
    [摘要](159) [HTML](244) [PDF 376.21 K](942)
    摘要:
    粮油安全保障已成为国家战略,对维持社会稳定、带动乡村振兴、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加及食品工业的持续发展,人民对于粮油产品的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健康化、低碳化。但在我国,粮油产业发展正因粮油加工资源有限、绿色加工技术较差、适度加工手段匮乏、营养因子机理不明、危害风险控制困难等问题掣肘。随着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和材料技术的发展,以食品组学、合成生物学、营养学和材料学等为基石的未来粮油食品科学与技术有望从技术层面应对上述挑战。概述了粮油食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归纳了粮油食品产业的发展状况、趋势与市场情况,介绍了我国粮油食品科学与技术面临的挑战,以此为基础,展望未来粮油食品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油脂加工适度化、粮食生产绿色化、安全控制智能化和营养供给精准化等。
    2  未来健康油脂:精准营养与适度加工(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徐勇将,雷竞男,张哲皓,叶 展,刘元法
    2023, 31(1):6-11.
    [摘要](144) [HTML](248) [PDF 444.07 K](535)
    摘要:
    油脂是提供脂肪酸和各类微量功能成分的重要来源,对人体健康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油脂中常量和微量成分与营养健康密切相关。从精准营养与适度加工两个方面介绍未来健康油脂发展目标与策略:一方面,基于生命周期和生理状态的精准营养是油脂科学的重点研究领域。另一方面,适度加工较大程度保留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避免反式脂肪酸等风险因子的生成,既保证了油脂安全,又减少了健康有益脂肪伴随物损失,是油脂工程化研究的发展方向。因此,在营养和安全双重考虑下,油脂精准营养、适度加工将助力“健康中国”和“双碳”战略的落实。未来健康油脂不仅提供基础营养与风味,还赋予不同生命周期人群(如婴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特定的健康功能,并维持不同生理状态人群的机体稳态(如妊娠与哺乳期女性)。
    3  中国结构脂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建议(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王秀秀,贾 敏,宗爱珍,李欣容,黄凤洪,徐同成
    2023, 31(1):12-20.
    [摘要](96) [HTML](251) [PDF 523.45 K](539)
    摘要:
    油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三大宏量营养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供给基本充足。但是随着高血脂、肥胖等疾病人群的数量增加和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传统营养素已不能满足这些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亟需通过质构重组等精深加工技术对其进行改造,赋予其新的营养特性、加工特性和感官特性。现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质构重组产业在国内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但是油脂质构重组产业却处于起步阶段。据此,简要概括了国内结构脂产业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就几种主要结构脂的健康效应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功效探索和加工制备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介绍。此外,还针对结构脂产业存在的问题,从理论突破、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结构脂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4  油脂组学在人体营养健康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叶 展,徐勇将,刘元法
    2023, 31(1):21-32.
    [摘要](118) [HTML](258) [PDF 1.04 M](825)
    摘要:
    油脂是人体所需重要营养素,其对于维持人体营养健康具有关键作用,但不良的膳食油脂摄入方式将增加罹患慢性代谢类疾病的风险,这已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油脂组学整合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等分析方法,已成为解析机体营养与代谢调控机制、构建基于膳食因子功能特性、实现人体精准营养的重要手段。阐述了油脂组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油脂营养健康方面的主要研究方法;同时对油脂组学在人体营养健康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聚焦机体营养与代谢调控、肠内营养和肠稳态、以及人体精准营养三个方面。针对当前的研究现状,进一步对油脂组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拓展油脂组学在油脂营养与健康方面的应用、提升全民营养水平、促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参考。
    5  β-葡聚糖的营养健康功能研究进展(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郭 瑞,周 爽,王文秀,宁方杰,李青原,刘志刚
    2023, 31(1):33-39.
    [摘要](511) [HTML](255) [PDF 515.06 K](743)
    摘要:
    近年来,β-葡聚糖因其显著的生理学活性和健康特性,受到了各相关领域的广泛研究。β-葡聚糖存在于青稞、大麦、燕麦等天然植物及酵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中,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可再生多糖。因其来源广泛而具有的不同物理性质,也影响着β-葡聚糖在多种生物活性功能领域的开发应用。从不同来源的β-葡聚糖及构效关系入手,归纳了其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发现β-葡聚糖具有调控糖脂代谢紊乱、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脑功能、调节肠道菌群等特殊生理活性,可作为膳食补充剂与功能因子干预调节机体健康,在保健品研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为β-葡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6  一种小麦新兴功能活性成分——苯并恶唑啉酮的含量解析与降血糖评价(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龚凌霄,杨若言,王 静
    2023, 31(1):40-47.
    [摘要](190) [HTML](250) [PDF 710.80 K](282)
    摘要:
    苯并恶唑啉酮(Benzoxazolinones,BXs)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近年来发现其存在于成熟的谷物籽粒及其烘焙食品中,其中6-甲氧基-2-苯唑啉酮(6-Methoxy-benzoxazolin-2-one,MBOA)和2-苯并恶唑啉酮(Benzoxazolin-2-one,BOA)是两种主要的苯并恶唑啉酮类化合物。采用液质联用方法分析河南省13种小麦中MBOA、BOA含量,并考察MBOA、BOA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同时,研究了MBOA、BOA对α-葡萄糖苷酶以及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全小麦中的MBOA、BOA含量具有较大差异,其中,MBOA含量一般在4.30~5.02 ng/g,BOA含量一般在1.62~7.98 ng/g,但是在热烘干和发芽处理后全麦粉中的MBOA和BOA含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1.5~2.0和500~1 000倍。在体外降糖活性方面,MBOA与BOA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均呈非竞争性抑制作用,MBOA、BOA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73、73.9 mg,对α-淀粉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4.98、17.68 mg。综上所述,MBOA、BOA作为新兴的食源性健康因子,在我国河南省的各小麦品种中普遍存在,虽然全麦籽粒中含量较低,但经合适的加工方式可显著提高其含量水平。因此,MBOA和BOA等苯并噁嗪类物质是全麦食品发挥健康作用的可能原因之一,为全麦及其加工制品健康作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7  “未来粮油食品”特约专栏介绍(刘元法,徐勇将,徐同成)
    刘元法,徐勇将,徐同成
    2023, 31(1):C15-C16.
    [摘要](20) [HTML](140) [PDF 2.19 M](275)
    摘要:
    8  全谷物饮品稳定性的多尺度表征方法
    姜 平,刘 明,康子悦,田晓红,刘艳香,谭 斌
    2023, 31(1):48-55.
    [摘要](68) [HTML](256) [PDF 1.33 M](376)
    摘要:
    随着全谷物健康认知和科学饮食概念的普及,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形式各异的全谷物食品。全谷物饮品作为全谷物食品中的一种重要产品形式,其物理稳定性是研究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由于全谷物饮品是一种以水为连续相,以淀粉、膳食纤维、蛋白质等为分散相的多相浊状液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其分离速度快,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可接受度。通过文献梳理,总结了全谷物饮品稳定性的宏观、介观、微观、纳观等多尺度表征方法及特征化学组分的表征方法,期望能为全谷物饮品的开发提供方法指导,特征化学组分助力全谷物食品的快速发展。
    9  稻米中脂质对淀粉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李彩云,袁洁瑶,刘艳兰,吴苏喜,易翠平
    2023, 31(1):56-65.
    [摘要](61) [HTML](248) [PDF 1.31 M](749)
    摘要:
    脂质是稻米中除淀粉、蛋白质以外的一种重要组分,不仅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且对淀粉的功能特性有很大影响。概述了稻米中脂质的种类、结构、分布及含量,讨论了淀粉与脂质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及淀粉与脂质相互作用对淀粉特性的影响,包括溶胀、糊化、流变、回生和消化特性,为进一步研究稻米中淀粉与内源性脂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稻米淀粉性质的影响提供参考,有助于稻米品质改良及功能性稻米的开发。
    10  豫西南小麦品种馒头制作适宜性研究
    魏益民,张 磊,赵 博,严军辉,汪江华,张影全,张 波,郭波莉
    2023, 31(1):66-76.
    [摘要](39) [HTML](239) [PDF 385.25 K](290)
    摘要:
    馒头是我国居民的传统主食之一。随着馒头机械化生产和市场化销售比例增加,馒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在工业化馒头制作条件下,小麦品种特性及其面粉的馒头制作适宜性,尤其是面粉质量的稳定性,显著影响馒头的产品质量、消费体验及工业化生产的经济效益。选用豫西南地区生产上种植面积大、代表性较强的小麦品种为原料,分析其小麦粉品种的理化特性,研究馒头制作的适宜性及其小麦粉品种质量和馒头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豫西南小麦粉湿面筋含量较高,但面筋指数还有待改进;优质小麦占比有待提高;小麦粉色泽红绿值(a*值)、黄蓝值(b*值)、面筋指数、粉质参数的面团软化度、拉伸参数的拉伸面积及吹泡参数的面团延展性,是评价馒头粉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小麦品种郑麦119、平麦998、陕道198、郑麦1342、郑麦1860比较适合制作馒头。
    11  马铃薯生浆馒头的加工工艺研究
    曹燕飞,李思齐,郝 鑫,鲁 梅,周陆红,赵升鹏,李宏军
    2023, 31(1):77-83.
    [摘要](32) [HTML](248) [PDF 864.78 K](376)
    摘要:
    采用马铃薯生浆和小麦粉为原料制作馒头,对马铃薯生浆馒头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在以比容和质构的结果基础上,以馒头比容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30%马铃薯生浆馒头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马铃薯生浆馒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酵母添加量1.1%、发酵时间70 min、压面次数12次、发酵温度35 ℃、醒发时间19 min。该条件下制作的馒头比容为2.34 mL/g,相比于未优化的30%马铃薯生浆馒头(2.02 mL/g),工艺优化后馒头的比容明显提高。
    12  低温等离子体对精酿啤酒杀菌效果的研究
    吕广瑞,吴 龙,戴晓勇,徐 庆,李占勇
    2023, 31(1):84-92.
    [摘要](76) [HTML](246) [PDF 5.85 M](477)
    摘要: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对精酿啤酒进行连续杀菌,探究其杀菌效果和对品质的影响。以菌落总数、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为微生物指标,研究等离子体杀菌和巴氏杀菌对精酿啤酒杀菌的对比效果,同时评估了其对啤酒色度、泡持度和pH值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得出最优杀菌工艺。结果表明:与巴氏杀菌相比,等离子体处理后杀菌率几乎相同,但是色度、亮度和泡持度更优,更接近原浆啤酒。当等离子体处理电压40 kV、时间10 s、气体流速60 mL/min时,能够将活菌落和大肠杆菌几乎全部杀灭,酵母菌数量减少了97.5%。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在电压40 kV,时间10 s,气体流速60 mL/min时杀菌效果和亮度最好,其预测值与实测值相符,各因素影响大小为电压>时间>气体流速。
    13  薏苡仁的营养组成与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付敬菊,董 学,钟方晓,李晓宇
    2023, 31(1):93-99.
    [摘要](198) [HTML](255) [PDF 461.59 K](1538)
    摘要:
    薏苡仁具有健脾补肺利湿、清热、排脓、除痹止泻的功效;其主要营养成分为脂肪酸及酯类、多糖类、黄酮类、糖蛋白等;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薏苡仁具有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糖、抗炎镇痛、调节血脂代谢等多重药理作用。通过查阅近几年相关文献,综述了薏苡仁营养成分脂肪酸及酯类、多糖类、黄酮类、薏苡仁油等的提取工艺,及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糖及调节血脂代谢等现代药理作用,梳理了薏苡仁降糖、抗炎镇痛、抑制骨质疏松等相关功能食品的开发方向,以期为薏苡仁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14  高果糖饮食诱导代谢综合征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甘倩云,孙学谦,宋歌,彭文婷,徐美虹,綦文涛
    2023, 31(1):100-108.
    [摘要](143) [HTML](252) [PDF 1.27 M](1004)
    摘要:
    果糖(Fructose)由于甜度高,且对血糖水平的影响较低,使其成为广受欢迎的添加糖。高果糖饮食模式常见于西方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均果糖摄入量也在逐年上升,因此果糖与健康之间关系成为研究热点。果糖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可激活PI3K/AKT、NF-κB、JAK- STAT、AMPK、MAPK和Toll样受体等多个信号通路,从而下调或上调下游信号分子的水平,并引起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型肝炎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介绍了果糖的吸收与代谢,综述了果糖诱导代谢综合征所涉及的多个分子信号通路,以期为果糖的合理消费和生物学效应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5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农产品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熊春晖,佘永新,焦 逊,邵 勇,贾 莉,王 淼,肖 明,王 静
    2023, 31(1):109-122.
    [摘要](77) [HTML](233) [PDF 598.36 K](715)
    摘要:
    高光谱成像技术具有“图谱合一”的特点,其汇集了传统成像和光谱技术的特点,能同时获得待测农产品样本的图像信息和光谱信息,因此该技术既可以通过成像技术检测物体的外部特征,又可以通过光谱技术得到农产品的内部品质和食用安全性信息,包括品种分类、理化指标测定、真菌感染检测和农药残留检测等。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高光谱成像以其检测过程中前处理简单、无污染、无破坏性的特点,在农产品无损检测领域有所应用。从高光谱成像的理论基础出发,对其图像获取与分析方式进行概述,并阐述了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农产品无损检测领域中近五年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农产品的品种分类、营养品质和食用安全性评估方法提供参考。
    16  部分国家玉米质量标准主要指标的比较与分析
    刘红梅
    2023, 31(1):123-128.
    [摘要](90) [HTML](239) [PDF 540.62 K](820)
    摘要:
    通过对APEC区域中的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四个经济体的玉米质量标准主要指标的对比,结合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分析,以期为国际玉米贸易标准的互联互通提供参考。这四个国家的玉米质量标准均以容重、杂质和不完善粒(损伤粒)作为玉米定等作价的主要指标,在指标限量设置上,充分考虑了本国玉米流通的特性,立足于自身玉米生产、储存和贸易实践,指标体系带有各自鲜明的特点;玉米容重、不完善粒、杂质等指标的定义、测定仪器、测定方法和质量要求均存在一定差异,相同样品使用不同标准检测和判定时,质量结果和质量等级存在差异,结果之间缺乏可比性。建议加强国际同行沟通与协调,统一术语和定义、检测仪器、检测方法等,以在国际玉米贸易和流通过程中,能够提高贸易效率,减少贸易成本,促进玉米贸易便利化。
    17  酿酒高粱不完善粒检测仪检测模型的研究与检验(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李小红,褚毅宏,毛育志,尹冠军,聂 叶,焦 富
    2023, 31(1):129-134.
    [摘要](81) [HTML](243) [PDF 1.10 M](401)
    摘要:
    针对现阶段酿酒企业检测高粱不完善粒效率较低和识别率不高等问题,结合市场上现有的粮食不完善粒检测仪器,开发了一套基于图像识别的高粱不完善粒快速检测仪,对图像的采集、关键硬件、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研究,研究分别采用单一特征分析技术、基于机器学习的图像分类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类技术、细粒度图像分类技术对高粱图片进行分类识别分析,通过对比,最终利用Tensorrt部署技术将细粒度图像分类网络部署到设备中。结果表明,开发的高粱不完善粒快速检测仪的识别精度与人工检测的平均误差控制在1%以内;50 g高粱样品的检测时间控制在5 min以内。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检测,检测时间大大缩短,同时避免了人工检测主观上的偏差,对于酿酒企业的高粱不完善率检测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18  稻米中多氯联苯及多溴联苯醚残留及风险评估
    张 炜,杨永坛
    2023, 31(1):135-142.
    [摘要](41) [HTML](257) [PDF 438.93 K](315)
    摘要:
    通过分析稻米样品中指示型多氯联苯(PCBs)和12种代表性多溴联苯醚(PBDEs)的存留状况及含量水平,通过膳食风险评估,阐明PCBs和PBDEs在稻米中的安全风险。稻米样品粉碎后,采用直接提取法–酸性硅胶净化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通过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其中7种指示型PCBs和12种代表性PBDEs进行同时检测。45个稻米样品中,PCBs的检出率为42%,合计含量水平在0~78 pg/g干重之间,稻米中PCBs主要检出单体为PCB-28和PCB-52,特征符合我国多氯联苯的生产历史情况;仅在一个样品中检出PBDEs,合计含量为41 pg/g干重。稻米中的PCBs和PBDEs污染水平低,经过风险评估,其未造成稻米的食品安全风险。
    19  超导体包被免疫荧光试纸法同时测定玉米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适用性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单晓雪,马 志,唐颜苹,杨颖康,顾雨熹,王 锦,陈晋莹
    2023, 31(1):143-149.
    [摘要](27) [HTML](258) [PDF 1.32 M](288)
    摘要:
    为了能同时快速测定玉米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两种毒素,采用基于超导体包被的免疫荧光快速定量检测技术,检测了多个玉米样品,结合加标回收率、稳定性、检出限、精密度等指标,并与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超导体包被的免疫荧光试纸法检测DON含量在100~2 500 µg/kg,检测ZEN含量在5~200 µg/kg的范围内线性良好。DON在500~2 000 µg/kg添加水平范围内,回收率为103.72%~108.17%,ZEN在50~150 µg/kg添加水平范围内,回收率为97.81%~111.27%。该方法于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对比,DON相对偏差在3.72%~8.17%,ZEN相对偏差在2.19%~11.27%,均低于液相色谱法允许偏差23%和15%,超导体包被的免疫荧光试纸法是一种有效、实用、快速、定量的分析方法,能满足同时检测玉米中DON和ZEN的要求。
    20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化及在测定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应用
    李文廷,刘 玲,夏加恩,董玉英,冉亚莉,赵 丽
    2023, 31(1):150-157.
    [摘要](72) [HTML](257) [PDF 881.51 K](392)
    摘要:
    建立优化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苯并芘的检测方法。实验过程中通过对样品不同固相萃取净化效能、最佳检测波长、流动相体系及色谱柱使用的考察,结果表明,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净化柱比较适合植物油样品的前处理萃取及净化,最佳检测波长为激发波长365 nm和发射波长410 nm,苯并芘色谱峰在此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响应值和信噪比,在90%乙腈–10%水流动相体系下,目标峰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采用150 mm的短柱子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苯并芘在浓度0.3~20 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 9,方法检出限为0.05 μg/kg,定量限为0.10 μg/kg,3个添加浓度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7.6%~95.9%,相对标准偏差为1.08%~2.16%。实际样品检测中,苯并芘的检出率为39.0%,超标率为2.4%,合格率为97.6%。该优化方法灵敏度高,操作便捷,快速准确,可适用于植物油中苯并芘的批量检测及污染监测情况分析。
    21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菜籽油中菜籽多酚Canolol的研究
    李昕阳,李贵友,杨 微,杨 军
    2023, 31(1):158-163.
    [摘要](26) [HTML](240) [PDF 1.12 M](415)
    摘要:
    对快速测定菜籽油中菜籽多酚Canolol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NP-HPLC)测定菜籽多酚的检测方法。以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96∶4为流动相,在流速为0.8 mL/min,柱温30 ℃,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98 nm,发射波长325 nm的条件下,测定菜籽油中的菜籽多酚,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加标回收率在96%~110%之间;仪器检出限为15 ng/mL,精密度优于3%。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析时间短、准确度高、环境污染小的特点。采用优化后的检测方法,对90个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油菜籽采用压榨工艺生产的菜籽油样品进行了测定,Canolol含量在190~2 246 mg/kg之间;同时检测了从市面上随机采购的不同类型植物油,结果表明菜籽多酚Canolol为压榨工艺菜籽油中特有成分。
    22  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豆奶粉中镍的不确定度评定及优化(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薛敏敏,刘芳芳,朱 礼,袁列江,吴海智,陈 瑶
    2023, 31(1):164-172.
    [摘要](31) [HTML](236) [PDF 501.46 K](279)
    摘要:
    对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豆奶粉中镍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与优化。以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与CNAS—GL006:2019《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为依据,建立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并评定不确定度分量,进而计算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与扩展不确定度,最后分析不同来源对不确定度的影响,提出减小不确定度的可能优化方法。当包含概率为95%(即包含因子k=2)时,镍元素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222 mg/kg,即豆奶粉中镍含量的测定结果为(3.825±0.222) mg/kg。通过降低不确定度的优化方法,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从0.029 0下降至0.023 8。标准工作溶液的配置与标准曲线的拟合是超级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豆奶粉中镍的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优化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
    23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海南霉素的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池可心,姚卫蓉
    2023, 31(1):173-180.
    [摘要](33) [HTML](238) [PDF 973.05 K](276)
    摘要:
    海南霉素钠(C47H79O15Na)是一种广泛添加在鸡、牛羊等动物饲料中的新型一元酸聚醚类抗生素,主要用于防治球虫病、调节生长代谢。利用海南霉素与衍生剂发生显色反应,可以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香草醛两种衍生剂对海南霉素衍生后衍生产物分别在595 nm、590 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海南霉素经香草醛衍生后检测限最低,当衍生剂组成为4%香草醛(g/100 mL)、20%盐酸和80%无水乙醇时,与海南霉素溶液按照4∶6(V∶V)的比例在90 ℃下衍生化反应5 min,衍生后显色效果最好,海南霉素在5~50 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为0.993,可用于定量检测预混剂和饲料中的海南霉素含量。在饲料中定量限为4.8 mg/kg,在饲料、预混剂中海南霉素回收率分别为75%~94%、83%~101%,可作为饲料和海南霉素钠预混剂中检测海南霉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24  微晶纤维素掺假的快速鉴别方法
    陈秀明,梁浩新,黄伟强,奚星林,李 双,张嘉俊
    2023, 31(1):181-188.
    [摘要](29) [HTML](242) [PDF 2.96 M](411)
    摘要:
    研究了微晶纤维素掺假的近红外光谱快速鉴别方法。基于微晶纤维素样品及掺假物(可溶性淀粉,小麦粉)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分别创建材料谱数据库及掺假物光谱数据库,建立微晶纤维素分类模型及掺假物模型,采用Adulterant Screen算法技术进行计算分析,创建了微晶纤维素掺假快速鉴别方法。微晶纤维粉单一组份掺假的识别最低检出含量为:可溶性淀粉2%、小麦粉1%,双组分(可溶性淀粉+小麦粉)掺假量在单组份掺假检出限浓度的2~10倍时,准确的识别率均为100%,对未知样品微晶纤维素在检出限以上的准确识别率为100%。该方法简单、快速、可靠,可快速鉴别微晶纤维素样品的掺假,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日常微晶纤维素样品的掺假检测和鉴定,为海关打击逃税漏税行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5  一种新型通风网络对房式仓通风效果影响的模拟研究
    李加斌,王远成,刘家琦,杨 泰,杨开敏
    2023, 31(1):189-195.
    [摘要](55) [HTML](235) [PDF 4.27 M](417)
    摘要:
    机械通风是维持房式仓内粮堆温度和水分在安全储藏范围内的重要手段,与储粮安全和仓储企业的效益息息相关。为了解决传统圭字型通风网络的进风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推进速度较慢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圭字型加垂直立管的新型通风网络,以缩短空气或熏蒸气体在粮堆内的行进路径和时间,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其通风效果进行模拟预测,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此种通风网络的降温速率和均匀性均较好,明显减小了进风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流动阻力,立管位置处的冷锋面在通风第二天就可穿过5.5 m高的粮面,且与相同条件下的传统圭字型通风网络相比,通风能耗降低16%左右,此结果为房式仓储粮最优通风网络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26  智能扦样和检验系统在智慧粮库建设中的应用
    王超群
    2023, 31(1):196-202.
    [摘要](83) [HTML](244) [PDF 2.44 M](612)
    摘要:
    当前国内大部分基层粮库存在仓储设施水平不高、原粮收储方式不精细、传统扦样和检验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影响了粮食储存安全精细化管理提升。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管控”的智慧粮库建设对保障粮食储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在粮食扦样和检验两个关键环节中存在样品不具有代表性、检验结果重复性不可靠、工作效率低等现状问题,探索通过智能扦样系统自动扫描粮面,自动计算点位随机取样,提升样品代表性的方法;通过智能检验系统自动检验生成水分、容重、杂质等质量指标,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研究在粮库推广使用智能扦样系统和智能检验系统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