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科技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
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科创中国“2022、2023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入选期刊
“2022中国精品期刊展”入选期刊
荷兰Elsevier-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
瑞典DOAJ(开放存取期刊目录)收录期刊
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收录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 收录期刊
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收录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收录期刊
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

2023年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机理/数据联合驱动储备粮数字监管智能方法(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吴文福,乌云山丹,陈 凯,崔宏伟,张忠杰,尹 君,许启铿,吴晓明
    2023, 31(2):11-17.
    [摘要](61) [HTML](0) [PDF 6.68 M](313)
    摘要:
    储备粮监管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物联网,尽管仍然存在数据质量不高、利用率不高、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等问题,但依然为开展储备粮数字化监管提供了基础。在研究粮堆多场耦合及生物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储备粮数字监管的连续性、周期性和协调性原理,进一步给出了利用粮情大数据分析的7项智能策略和粮仓储粮10模态的智能分析方法,并结合2018年参与全国政策性储备粮清仓查库10个省的应用案例,剖析了储备粮数字监管原理以及7项智能策略,以期为加速相关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同时加速建构高质量储备粮监管技术体系,推进储备粮管理从“人管”向“技管”转变,让数据在储粮决策和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  事联管理方法及其智慧化在粮食围收储期的应用(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吴文福,张 娜,李姝峣,王雨佳,韩 剑,马昀钊
    2023, 31(2):18-26.
    [摘要](37) [HTML](0) [PDF 3.73 M](285)
    摘要:
    以智能感知、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赋能传统行业,农业同步迈入数字化、智能化乃至智慧化新时代,为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契机。现有农业生产管理研究多限于概念界定、适用理论等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构建起有一定覆盖度的低水平物联网,带来了一些便利,但因数据孤岛、数据浪费、数据滥用、数据造假等棘手问题,而不能有效支撑农业管理和决策。因此,该研究从顶层设计和系统管理的视角出发,针对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重新认识农业产业链的事件及自然事件链的特性,首次提出了事联管理方法及其智慧化策略。事联管理方法的实施包括目标一致化、指标系统化、资产物联化、过程事联化和效果追溯化五方面的内容。应用事联管理方法及其智慧化界定了农业生产5T管理事件及事件链,并在稻谷围收储期完成5T管理产业链指标体系的设定和系统构建。在吉林大米品牌建设5T管理标准制定和益海嘉里稻谷产业“六步鲜米精控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应用表明,能够改善稻谷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减少损耗、提高质量和增加经济效益。
    3  基于进出仓作业频繁的筒仓散粮堆平均密度计算方法研究及应用(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许启铿,刘永超,袁庆利,吴 强,周志耀,王俊岭,韩 峰
    2023, 31(2):27-32.
    [摘要](36) [HTML](0) [PDF 620.50 K](202)
    摘要:
    散粮堆的平均密度是粮食库存数量实时在线检测的重要参数。为解决粮食加工企业库存数量盘点中存在的散粮堆平均密度取值难题,在对比分析了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粮食加工企业进出仓作业频繁的筒仓散粮堆平均密度计算方法,并选取一个稻谷筒仓的完整进出粮过程,对该方法的测量精度和实用性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满足使用要求。该方法简单实用,精度较好,克服了现有修正系数法的不足,为粮食加工企业动态库存数量盘点提供了技术手段。
    4  粮食库存数量动态监测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揣 君,项鹏飞,许启铿,吴文福,袁庆利,吴 强,刘永超,周志耀
    2023, 31(2):33-40.
    [摘要](37) [HTML](0) [PDF 6.53 M](295)
    摘要:
    粮食库存数量动态监测技术已成为粮食仓储管理新的技术需求。在粮食库存数量静态监测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提出动态监测技术的难点问题,重点介绍了动态库存数量监测在三维测量装置开发、超大型粮堆多测站数据采集及融合技术、不规则粮堆高精度体积算法、复杂异型粮堆平均密度取值方法、集成管理软件平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粮食库存数量动态监测系统测量误差小于2%,满足使用要求,为粮食行业仓储业务信息化管理和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5  便携式粮食库存数量检测设备研发及应用(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许启铿,周晓军,吴 强,袁庆利,刘永超,吴文福,周志耀
    2023, 31(2):41-46.
    [摘要](57) [HTML](0) [PDF 1.29 M](210)
    摘要:
    为提升粮食库存数量大清查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水平,综合应用光电检测、集成电路、软件开发、数学建模等技术进行了便携式粮食库存数量检测设备的研发。在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设备研发的总体技术路线,重点阐述了高精度测量设备及集成控制程序、自适应粮堆体积测量方案及算法、粮堆平均密度算法、管理软件等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简要介绍了设备的应用情况。该设备为粮食库存数量检查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 。
    6  粮情智能分析基础数据手册的开发(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卢延辉,李欣泽,吴文福,崔宏伟,徐 岩,韩 峰,李志民,丰 博,石井峰,张 记
    2023, 31(2):47-55.
    [摘要](53) [HTML](0) [PDF 2.22 M](254)
    摘要:
    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粮安工程等项目,推动了储粮技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物联网。但由此产生的大量粮情数据,以温度为主,暂未有效支撑决策和管理。团队在前期研究了粮堆生态多场耦合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出了储备粮数字监管的连续性、周期性及协调性原理,以及AID、ABC、6R、SIN、O、CAE、U等系列智能策略,但这些策略的应用直接面对原始数据,存在效率低、误差大等问题。鉴于此,基于我国不同储粮生态区域典型粮仓、主要粮食品种的储粮原始粮情数据进行了有针对的挖掘,开发了粮情智能分析基础数据手册,以便智能策略的高效正确应用。以夯实粮情智能分析的基础,助推储粮数量和质量数字监管,实现由“人防”向“技防”的转变。
    7  多功能储粮安全现场快速检测分析仪的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刘 哲,陈 凯,吴文福,刘玉娟,韩 峰,徐 岩,孙凤阳,石井峰,丰 博,许启铿
    2023, 31(2):56-65.
    [摘要](39) [HTML](0) [PDF 9.49 M](245)
    摘要:
    粮食在仓储过程中会受到生物场和非生物场等诸多方面影响,从而导致易出现发热、霉变、结露以及虫害等现象,迫切需要研发便捷、快速、多功能和高精度的现场检测工具。多功能储粮安全现场快速检测分析仪针对实际储粮管理的需求,在多点高精度检测温度、湿度和CO2浓度的基础上,以模型和算法推算储粮水分、水分活度、绝对湿度、积温、积湿、J/Q值和绝对水势,对推算结果进行图形化表达,辅助判定安全、结露、发热、霉变等储粮状态、选择机械通风作业参数,并进行智能控制。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仪器对粮仓管理能够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8  基于NMR的粮仓多场耦合图形化探测系统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吴文福,张 记,徐 文,李 洁,马昀钊,王玉铎,刘 哲,韩 峰
    2023, 31(2):66-73.
    [摘要](34) [HTML](0) [PDF 11.67 M](251)
    摘要:
    粮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内部生物、非生物以及环境的耦合关系复杂,且只能对温度等少数参数进行探测,粮仓生态近乎“黑箱”。为了便于研究粮仓复杂的耦合关系、核实其中的基本规律,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的粮仓多场耦合图形化探测系统。该系统由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粮仓模拟装置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可同时实现粮堆温度、湿度和水分三参数的真实精准探测,并能通过配套云图生成软件直观、形象地呈现粮堆温度场、湿度场和水分场分布云图。该系统首次将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粮堆多场耦合作用研究领域,为探明粮仓生态复杂的耦合关系,进一步证实相关理论研究结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该系统的提出有助于深化行业正在致力发展的粮堆多场耦合及生物场理论。
    9  基于仿生智能算法的高水分玉米收购定等系统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王 锐,王桂英,吴文福,韩 峰,刘 哲,马昀钊,徐 岩,张亚秋
    2023, 31(2):74-82.
    [摘要](28) [HTML](0) [PDF 3.20 M](282)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在解决传统农业难题方面表现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粮食收购中对高水分玉米的水分含量和等级判定仍然以人工感官检测为主,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重复性差、主观性强等问题,影响企业效益和农民利益。针对玉米高水分快速检测的技术难题,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在挖掘玉米图像丰富信息的基础上,以互信息熵为耦合程度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高水分玉米图像快速无损检测新方法及智能收购定等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实现“机器看水”仿生智能算法的基础上,进行高水分玉米收购定等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技术路径。
    10  粮食连续干燥工艺及过程控制模拟实验系统(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韩 峰,吴文福,刘 哲,张亚秋,王桂英,徐 岩,金 毅,陈俊轶,岳中芬
    2023, 31(2):83-89.
    [摘要](58) [HTML](0) [PDF 2.55 M](267)
    摘要:
    对工艺参数优化和过程智能控制的研究是设计开发粮食干燥装备的重要内容,现有方法多采用模拟仿真、特性实验或现场实验等获取数据,与实际干燥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或实验过程费时费力,易受干扰。研究参考大型连续式粮食干燥生产设备工艺和结构,设计了一种连续式粮食干燥模拟实验系统,包括进粮设备、干燥机主体、排粮设备、余热回收、冷凝装置、热风设备和测控系统,可模拟粮食干燥作业过程,优化干燥工艺参数,在室内开展粮食干燥品质变化规律、能耗规律和生产效率等实验研究。该系统不仅可作为科研机构的实验研究系统,还可用于生产一线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
    11  农产品能源循环节能干燥工艺智能实验系统的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王桂英,韩 峰,刘 哲,吴文福,许启铿,岳中芬,陆必发,潘礼萍
    2023, 31(2):90-96.
    [摘要](40) [HTML](0) [PDF 1.05 M](152)
    摘要:
    热风干燥是大宗粮食以及农产品加工的关键环节,当前农产品热风干燥节能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多限于实际作业跟踪和经验设计,通过传热传质理论进行数值计算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物模拟是一种潜在的比较有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冷凝增效节能工艺过程中,开发了可以模拟实际热风干燥、能源循环利用的实验系统,具有多参数可调、图形化显示干燥状态、能耗监测等功能,可为农产品热风干燥节能工艺的研究提供有效手段。利用该系统开展的玉米干燥实验表明,能源循环节能干燥比普通开放式热风干燥节能32%~56%。
    12  “智慧粮食基础探索”特约专栏介绍(吴文福,张忠杰,许启铿)(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吴文福,张忠杰,许启铿
    2023, 31(2):C6-C12.
    [摘要](20) [HTML](0) [PDF 4.92 M](260)
    摘要:
    13  响应面法优化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制备配方的研究
    吴汶静,宗爱珍,李子松,王爱月,干昭波,黄凤洪,贾 敏,徐同成
    2023, 31(2):97-105.
    [摘要](26) [HTML](0) [PDF 749.24 K](143)
    摘要: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具有降低体重、调节脂代谢、缓解疲劳等功效,其常温下为液态,为方便其在食品领域应用,以乳清蛋白、菊粉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复配壁材比例、壁材添加量、芯壁比、乳化剂添加量、复配乳化剂比例对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实验优化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的制备配方,并测定制备的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最佳制备配方为乳清蛋白:菊粉3∶1(w/w)、乳化剂添加量0.4 g/100 mL、芯壁比1∶1(w/w)、复配壁材(乳清蛋白和菊粉)添加量14 g/100 mL、复配乳化剂(单甘酯∶羧甲基纤维素钠)1∶1(w/w),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5%,具有良好流动性、分散性及溶解性,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4.43 μm。
    14  粮仓哲学——对储粮科技走向智慧化的哲学思考(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纪杭燕
    2023, 31(2):1-10.
    [摘要](111) [HTML](0) [PDF 2.59 M](288)
    摘要:
    关于科学技术影响认知变化的探索由来已久,分别形成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我国储粮技术发展,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初探、改革开放后30年的现代化粮仓建设以及近10年数字化智能化开创等3个阶段。从以“四合一”储粮新技术为主构建现代化粮仓,到以信息技术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物联网、原创粮堆多场耦合及生物场理论、以粮情云图扫描技术实现储备粮动态监管等,中国储粮的科技进步有目共睹。新时期面临百年未有大变局、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粮食安全的新要求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冲击,粮食科技智慧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从我国近40多年储粮实践科技成果积累,结合团队对粮堆多场耦合和生物场理论、储备粮云图动态监管、粮食围收储自然区块链5T事联信息化管理以及粮食干燥智能EAT窗口测控方法等的研究,尝试在解构储粮系统三元微结构的基础上,以“一分为二、二分为三、三生变化”为基本思想,以机理、数据等联合驱动为智慧化策略,引入粮仓哲学,以提升对已有科技成果的认知高度、指导新时期储粮科技智慧化的探索,为构建高质量的智慧粮食体系提供支撑。粮仓哲学是对储粮实践情景的深度思考,源于储粮实践,但不限于储粮实践,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15  不同种类淀粉与黑米粉复配体系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结构特性研究
    靳凤芳,牛丽亚,曾子聪,涂 瑾,余莉莉,肖建辉
    2023, 31(2):106-115.
    [摘要](42) [HTML](0) [PDF 857.72 K](146)
    摘要:
    为了改善黑米粉的凝胶特性,分别将绿豆淀粉、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与黑米粉进行复配。对复配体系的糊化特性及凝胶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并结合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进一步分析复配体系的分子结构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淀粉浓度的增加,淀粉-黑米粉复配体系的峰值黏度均显著增加,糊化时间和温度降低。绿豆淀粉和马铃薯淀粉显著增强了复配体系的持水力和膨润力,马铃薯淀粉和玉米淀粉显著降低了复配体系的溶解度。三种淀粉均可以促进复配体系凝胶网络结构的形成,改善凝胶的质构特性,包括凝胶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和回复性。此外,三种淀粉增强了复配体系淀粉链间的氢键相互作用,降低了凝胶的持水性,增强了体系的分子短程结构有序性和相对结晶度。上述研究表明,三种淀粉都可以改善黑米凝胶的品质,且绿豆淀粉的改善效果更佳。
    16  Ⅲ型抗性淀粉在发酵乳中的研究进展
    赵 晶,刘新雨,张振宇,王红梅,张 岚,朱萌萌
    2023, 31(2):116-123.
    [摘要](16) [HTML](0) [PDF 506.33 K](128)
    摘要:
    抗性淀粉有益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控制胆固醇水平和血糖指数。近些年最受关注的是抗性淀粉的益生元效应。发酵乳被认为是益生菌与益生元最佳载体,将Ⅲ型抗性淀粉加于发酵乳中不仅可以改善发酵乳品质,还可以发挥益生元效应,增强发酵乳的功能性。简要介绍了抗性淀粉与益生元的关系,概述了Ⅲ型抗性淀粉在发酵乳中的应用,阐述了Ⅲ型抗性淀粉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及其益生性评价,以期为Ⅲ型抗性淀粉在功能性发酵乳的应用提供参考。
    17  强筋小麦氮气气调启封后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洪 宇,常 柳,段晓亮,孙 辉,吴海彬,周桂英,颉 宇,刘 辉
    2023, 31(2):124-130.
    [摘要](26) [HTML](0) [PDF 849.61 K](140)
    摘要:
    以强筋小麦-济麦44为实验材料,采用气调盒充氮至氮气浓度为98%,储存1个月后启封,以自封袋储存样品为对照,研究启封后6个月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气调启封后小麦的水分含量、面筋吸水量,小麦粉的降落数值、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峰值粘度、最终粘度、粉质参数、拉伸参数与对照样品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小麦粉降落数值气调启封后样品与对照样品在20 ℃下储存结束期(即第六个月)具有显著性差异,在30 ℃下没有显著性差异,气调启封后样品和对照样品组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无法说明气调启封后对小麦粉降落数值有影响;气调启封后短期内储藏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水作用,但其绝对差值较小,在20 ℃和30 ℃下气调启封后与对照样品第六个月水分含量的绝对差值分别为0.3%和0.4%,对实际生产中的影响较小;除水分含量和降落数值以外,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差异。
    18  高水分小麦通风干燥过程中加工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宋 玉,刘 超,邵子晗,陶 澍,曹 磊,洪 莹,段依梦
    2023, 31(2):131-136.
    [摘要](29) [HTML](0) [PDF 553.26 K](134)
    摘要:
    将刚收获的高水分小麦放置在就仓干燥模拟仓内进行通风干燥,测定小麦粮堆各层水分含量变化,及小麦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粉质特性、降落值等指标。结果表明:含水量超过20%的小麦在模拟仓中采用纵向通风技术可以在短期内将小麦水分含量降低至安全水分,对其加工品质没有显著不良影响。使用通风技术可有效降低小麦水分含量,但各粮层降水存在一定不均匀性,在实仓干燥中可辅以其他技术予以改善。
    19  基于超导体包被的免疫荧光快检试纸法同时测定玉米中3种毒素的适用性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顾雨熹,马 志,唐颜苹,杨颖康,李 理,王 锦,陈晋莹
    2023, 31(2):137-145.
    [摘要](19) [HTML](0) [PDF 1018.30 K](125)
    摘要:
    应用基于超导体包被的免疫荧光快速定量检测技术,建立了一种AFB1-ZEN-DON三合一联检卡法,可同时快速测定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三种常见真菌毒素。对质控样准确度、加标回收率、检测限、定量限进行测定,检测多个玉米样品并与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评估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AFB1-ZEN-DON三合一联检卡检测AFB1含量在0.5~30 µg/kg,ZEN含量在5~200 µg/kg,DON含量在100~2 500 µg/kg的范围内线性良好。AFB1在5~20 µg/kg加标量范围时,回收率为97.62%~ 99.37%,ZEN在50~150 µg/kg加标量范围时,回收率为98.03%~104.07%,DON在500~2 000 µg/kg加标量范围时,回收率为102.49%~108.53%。与液相色谱法相比,使用该方法检测AFB1相对偏差在–2.84%~11.91%,ZEN相对偏差在–3.43%~18.12%,DON相对偏差在1.83%~12.91%,均在液相色谱法允许偏差20%、15%和23%之内。该方法检测AFB1检测限为0.41 µg/kg,定量限为1.12 µg/kg;ZEN检测限为3.22 µg/kg,定量限为9.15 µg/kg;DON检测限为35.42 µg/kg,定量限为100.84 µg/kg。通过研究证明,AFB1-ZEN-DON三合一联检卡是一种有效、准确、快速的方法,能满足同时检测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的要求。
    20  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快速检测米糠油过氧化值和酸价
    彭志兵,张 晨,徐 雄,辛迪薇
    2023, 31(2):146-153.
    [摘要](20) [HTML](0) [PDF 997.69 K](166)
    摘要:
    研究旨在建立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米糠油中过氧化值和酸价的方法。以化学滴定法测定米糠油中过氧化值和酸价为参比方法,采用近红外分析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米糠油中过氧化值和酸价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过氧化值和酸价定量分析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99.11%和99.72%,预测标准差分别为0.436 7%和0.044 78%,交叉验证标准差分别为0.452 2%和0.046 69%。利用78个验证集样品对定标模型进行外部独立验证,过氧化值及酸价的绝对误差分别在–0.78%~0.82%和–0.142%~0.139%之间,相对误差分别在–13.21%~14.44%和–14.85%~12.46%之间。表明所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及方法可对米糠油中过氧化值和酸价进行简便、快速测定。
    21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芝麻和茶叶中环氧乙烷的残留量
    吕亚宁,张逸君,胡亚蓉,占 昊,晏 敏,韩 芳
    2023, 31(2):154-162.
    [摘要](42) [HTML](0) [PDF 914.62 K](168)
    摘要:
    环氧乙烷常用于食品杀菌剂,且极易在食品中造成残留,目前我国暂无可用于食品中环氧乙烷含量测定的相关标准。为解决进出口食品中环氧乙烷残留量测定问题,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环氧乙烷的残留量的快速方法。对芝麻、茶叶等食品基质中环氧乙烷的提取条件参数进行正交优化,结果表明:使用二甲基乙酰胺溶剂超声提取方法最佳,提取温度对环氧乙烷的回收率影响最为显著,超声功率和时间次之,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40 ℃,超声功率200 W,时间30 min,回收率最高为89.25%。使用HP-PLOT\Q气相色谱柱,在载气最佳流速为2 mL/min时环氧乙烷的分离效果最好,且峰形对称无拖尾。在方法测定条件下,环氧乙烷在0.01~1.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相对标准偏差RSD≤2.96%,总体回收率介于76.9%~91.6%之间,能够满足食品中环氧乙烷含量检测的要求。该方法实验流程简单,可快速对食品中的环氧乙烷进行检测及定量。
    22  食源性高F值寡肽的制备及护肝功效研究进展
    蒋丽娜,张秀清,裴海生,李媛媛,梁 亮,翟晓娜
    2023, 31(2):163-171.
    [摘要](52) [HTML](0) [PDF 3.49 M](326)
    摘要:
    高F值寡肽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动植物中,是一种来源丰富、天然环保、无副作用的优质肽源,具有抗疲劳、抗氧化、醒酒、辅助治疗肝病及苯丙酮尿症等多种生物活性。高F值寡肽因其支链氨基酸含量较高,能够逆转肝病患者体内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比例失衡现象,在辅助治疗慢性肝病及其多种并发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对食源性高F值寡肽的蛋白原料、制备与分离纯化方法、护肝功效及相关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植物蛋白、动物蛋白中的水产品蛋白和乳源性蛋白几种原料蛋白,酶解法和微生物发酵法两种高F值寡肽的制备方法,膜分离法、活性炭吸附法和色谱分离法几种分离纯化方法,以及高F值寡肽的护肝功效和发挥护肝功效的三种途径,旨在为提高食源性高F值寡肽开发及其在食品医药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3  气调剂在优质籼米保质保鲜储藏中的应用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颉 宇,李倩倩,尹 君,王 法,刘北辰,方玉强,张国红,张忠杰
    2023, 31(2):172-177.
    [摘要](51) [HTML](0) [PDF 495.49 K](130)
    摘要:
    绿色储粮技术的创新发展是粮食储藏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气调储粮是绿色储粮技术之一。开展了气调剂在第五储粮生态区域(中温高湿环境)对优质籼米保质保鲜储藏的实验研究,实时监测储藏环境氧气浓度、温度和相对湿度,并对保质保鲜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型气调剂气调技术可有效保持第五生态区域所储优质籼米的品质,并可适当延长保质储藏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气调剂实验组在5个月储藏期间,密闭储藏空间内氧气浓度维持在0.1%以下,相对湿度维持在70%;气调剂实验组优质籼米的水分含量比对照组高0.98%,脂肪酸值比对照组低1.34 mg (KOH)/100 g,新鲜度比对照组高7分。由此可知,气调剂气调技术可以按照需求调控密闭空间内氧气浓度和相对湿度,实现保质保鲜储粮目的,是一种绿色低碳保质的储粮新技术。
    24  氮气气调储藏启封前后小麦品质变化研究
    王丽娜,郭 超,陈 亮,卢颖欣,许妙霞,郑小善,郭红红,何梦婷
    2023, 31(2):178-184.
    [摘要](33) [HTML](0) [PDF 509.39 K](140)
    摘要:
    研究了在温度为(30±2)℃、相对湿度在75%的条件下氮气气调启封前后小麦的加工品质变化,分析了小麦水分、蛋白质、湿面筋、降落数值、面筋吸水量、面团流变学特性等重要加工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氮气气调储藏60 d和启封后60 d的小麦粉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面团流变学特性无显著变化。小麦初始阶段、气调储藏阶段和启封后的蛋白质、湿面筋(全麦粉)、面筋指数、面筋吸水量、湿面筋(小麦粉)、吸水率差异不显著。启封前小麦粉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随时间逐渐增加,气调储藏阶段增速高于启封阶段的变化。小麦粉面团的拉伸能量值、拉伸阻力、拉伸比例随着启封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小麦从缺氧到富氧过程面团的筋力有所增强,面团从开始拉伸到拉断为止所需能量逐渐增大,但其延伸性变化不大。
    25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粮改饲”政策量化评价(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韩成吉,杨玉苹,隋剑利,刘 莹
    2023, 31(2):185-193.
    [摘要](23) [HTML](0) [PDF 2.82 M](271)
    摘要:
    基于2015—2019年我国中央和地方层面出台的47项“粮改饲”政策,采用文本挖掘的分析方法,提取高频关键词,进而综合参照现有研究和政策特点构建“粮改饲”政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PMC指数模型,并对随机抽取的6项样本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研究表明:各项政策的PMC指数均值为7.25,整体情况优秀,其中4项政策等级为优秀,2项为可接受;可接受的2项政策中,“山东省推进粮改饲试点促进草牧业发展实施方案”(P2)虽然在政策领域、政策工具、政策受众、政策评价和政策作用等方面低于均值,但其发布时间早于全国性指导文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参考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19年粮改饲工作任务的通知”(P6)的政策内容较为单一,是得分低于其他政策的主要原因;现有政策的共性问题在于时效均为短期和临时,中长期时效的政策则为空白,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粮改饲”及相关产业功能的发挥。最后,针对各项政策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