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科技

1.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
2. 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3.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 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5. 科创中国“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入选期刊
6. “中国精品期刊展”入选期刊
7. 荷兰Elsevier-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
8. 瑞典DOAJ(开放存取期刊目录)收录期刊
9. 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收录期刊
10.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11. 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收录期刊
12. 英国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数据库收录期刊
13.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收录期刊
14. 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

2022年第30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新时期我国粮食物流高质量发展路径(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郑沫利,冀浏果,黄思思,张 璐,吕 超
    2022, 30(4):1-6.
    [摘要](80) [HTML](2480) [PDF 386.44 K](710)
    摘要:
    新时期推动粮食物流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粮食物流连接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是维护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力求在“十三五”时期通道、线路布局和物流水平提升的基础上,在新形势新要求下,突破总体规模大,集约化程度偏低、产销区之间运距长,粮食供需匹配难度大、粮食物流专业化程度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三大瓶颈,从提升系统化水平、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等方面,着力解决粮食物流的布局优化、互联互通、设施完善等关键问题,应用新技术,采用新模式,补短板,降成本,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智慧高效、开放共享、绿色生态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为新时期我国粮食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  新时期我国粮食仓储设施合理规模和布局规划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冀浏果,秦 波,刘增强,乔皓然,杨雪晴
    2022, 30(4):7-12.
    [摘要](53) [HTML](239) [PDF 514.32 K](435)
    摘要:
    粮食仓储设施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物质载体,对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维护我国新时期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粮食的产需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以余粮量为基础的储备规模测算方法,克服了储备规模与产量脱节的缺点,给出了按收购、储备、中转不同环节功能合理测算仓储设施规模的方法,根据不同环节的特点,找出各环节的主要决定因素,收纳主要由商品量决定,储备主要由储备规模决定,中转主要由物流量决定,并通过系数分析建立公式,得出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合理规模。提出了优化仓储设施布局的储备仓经济模型,即以储备功能为主的储备仓在某个规模下效益是最高的,规模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提出的相关测算方法为新期间各地合理规划建设粮食仓储设施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基础依据。
    3  新时期粮食区域公用品牌可持续发展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刘 洁,秦 波,李腾飞,张 璐,杨国蕾
    2022, 30(4):13-22.
    [摘要](27) [HTML](251) [PDF 532.96 K](228)
    摘要:
    粮食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新时期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在已有理论基础上,构建了粮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梳理了影响因素并设计了问卷,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市场与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市场和政府的作用贯穿于可持发展的全过程,政府在“培育阶段”和“成长阶段”作用明显,市场在“成熟阶段”作用更为突出。并相应给出如下建议:一是在“培育阶段”和“成长阶段”以政府为主导,规范品牌管理,划好产权界限;挖掘品质内涵,做好宣传推广。二是在“成熟阶段”以市场为主导,发挥企业经营和区域资源优势。三是所处任何阶段,发展粮食区域公用品牌均需注重产品品质,夯实品牌基础;组建产业联盟,助力区域品牌;强化标准引领,规范品牌发展。
    4  熵权系数法在新时期粮食物流节点规划布局中的应用——以沿海通道为例(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王笑丛,杨玉苹,冀浏果,郑沫利,杨国蕾
    2022, 30(4):23-27.
    [摘要](29) [HTML](230) [PDF 371.02 K](206)
    摘要:
    粮食物流节点是粮食物流体系的重要支撑,采用合理方法确定粮食物流节点城市的层次,是科学布局粮食物流节点的关键。随着“北粮南运”和“外粮内运”粮食流通格局的形成,优化沿海通道粮食物流节点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粮食物流节点布局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物流需求、服务能力、运输设施、粮食产业经济和物流节点重要性五方面内容为一级指标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得到粮食物流节点指标权重,并计算沿海通道粮食物流节点发展指数,从而对粮食物流通道布局优化提供政策建议。
    5  新时期粮食高效收储与管理模式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张 璐,刘成龙,乔皓然,杨雪晴,秦 波
    2022, 30(4):28-34.
    [摘要](53) [HTML](238) [PDF 515.28 K](418)
    摘要:
    高效粮食收储体系的建设是提高我国粮食收储调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是端牢“中国饭碗”的客观需要。通过对我国粮食收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新时期粮食收储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粮食储备新要求,以“环境要美好、资源要节约、管理要科学、技术要先进、库容库貌要美丽、效益要提升”为目标,提出粮食高效收储与管理模式,即“1+5”标准化收储模式,包括建立优质粮源基地、提供“五代”服务、提供信息服务“三位一体”的产后服务体系1个,打造功能合理的收储布局、全程散粮物流、环保高效出入库系统、绿色现代化储粮、标准化管理收储关键点5个,切实推进收储现代化,为新时期我国粮食收储环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6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现代粮食产业体系构建及其实现路径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张淑娟,李腾飞
    2022, 30(4):35-42.
    [摘要](95) [HTML](246) [PDF 537.58 K](643)
    摘要:
    建立现代粮食产业体系,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有力举措,是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的有效路径。基于新时代发展特征、主要矛盾、社会需求与产业规律,研究了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其构成,认为我国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以产业链现代化、供应链高效化、价值链高级化、储运加销各环节高效协同为主要特征,指出建设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的目标是形成多要素、全链条、多层次、韧性可持续的现代化粮食产业发展方式。在发展路径上,要从建设现代粮食储备体系、现代粮食加工体系、绿色低碳物流体系、现代科技支撑体系等四个方面着力。在此基础上,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统一的粮食流通大市场、提升产业政策稳定性系统性和推动粮食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的政策建议。
    7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西部粮食物流国际通道示范节点现状与建议(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吕 超,秦 波,张 璐,刘增强,刘成龙
    2022, 30(4):43-50.
    [摘要](81) [HTML](239) [PDF 1.00 M](532)
    摘要:
    “一带一路”国家是世界重要粮食产区,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粮食的数量逐年增加,随着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开辟我国西部地区粮食物流国际通道对于粮食进口渠道多元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和粮食进口陆路物流通道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外基地内走廊、产业园区牵引对外通道、沿运输通道共建仓储设施三类示范节点模式,并提出了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可持续优质粮源供应体系,发展保税加工、构建“一带一路”特色产业链,建设粮食物流园区、发挥国际通道重要载体作用等示范节点发展建议,为新时期规划建设国际粮食物流节点提供了参考,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实践意义。
    8  “新时期粮食安全保障新趋势新对策研究”特约专栏介绍(郑沫利,冀浏果)
    郑沫利,冀浏果
    2022, 30(4):C5-C7.
    [摘要](41) [HTML](137) [PDF 2.20 M](286)
    摘要:
    9  国内外主要粟类作物的种植、研究及产业化概况(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沈 群,王 超
    2022, 30(4):51-59.
    [摘要](110) [HTML](361) [PDF 4.47 M](681)
    摘要:
    粟类作物是一类籽粒小、抗旱、耐贫瘠的一年生作物的统称,多种植和消费在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栽培面积比较大的是谷子和糜子。与种植和消费情况不同,亚洲、欧洲和美洲相对发达国家的政府更重视粟类作物的科学研究及其科研投入。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的粟类研究论文居世界之首,欧洲委员会、英国研究与创新署、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粟类研究论文数量排名紧跟其后。梳理了近5年发表的粟类科研论文,印度最多,其次是我国和美国。基于粟类作物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矿物质、多酚等,其具有多方面的健康功效,因此粟类的食品科学技术和植物科学成为最热的研究领域。最后阐述了国内外传统的和工业化的粟类产品情况。
    10  中国谷子种植历史演变及未来发展方向(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李顺国,刘 斐,刘 猛,赵文庆,赵 宇
    2022, 30(4):60-67.
    [摘要](65) [HTML](244) [PDF 637.06 K](722)
    摘要:
    谷子是我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的代表,在距今8 000年左右完成驯化并开始种植,在距今5 000年左右粟作栽培逐步占据粮食生产主导地位,距今2 000年左右达到史前时期的顶峰。夏商周是粟作原始生产技术向传统农业技术过渡时期,牛耕和铁农具出现以及精耕细作栽培技术使春秋战国时期粟作栽培取得突破进展,秦汉时期粟种植区域继续扩大,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粟作也达到了繁盛阶段。进入隋唐时期,稻、麦地位逐步上升,逐步取代粟的传统地位,但在传统的黄河流域,谷子仍然占据主粮地位。元宋时期,小麦继续向南方传播,粮食生产地位逐步超过谷子。明清时期,为满足急剧增长的人口粮食需求,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种植面积快速扩大,但谷子仍是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建国以后我国谷子种植面积持续下降,经历了主粮时期、主粮向杂粮过渡时期和杂粮时期三个阶段,主要原因在于单产提升较慢、栽培繁琐、消费需求减少和政策缺失。新时期,谷子具有的营养、生态以及文化属性给谷子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未来,我国谷子种植面积将稳中有升,优质食用、营养保健、加工专用等特色品种需求成为趋势,加工产品类型将更加丰富,谷子产业逐步向功能化、品牌化、精品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谷子育种的主要研究进展(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程汝宏,张 婷,王根平,罗焱杰
    2022, 30(4):68-75.
    [摘要](63) [HTML](204) [PDF 427.41 K](680)
    摘要:
    了解谷子育种研究发展,对指导谷子育种和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综述了我国谷子育种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各阶段育种目标和代表性品种。新中国建立后到新世纪之前的谷子育种目标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高产育种阶段(1950—1985年)和高产多抗兼顾优质阶段(1986—2000年)。2001年之后的新世纪以来,我国谷子育种目标和育种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大致分为3个阶段:(1)2001—2008年的第一阶段突破了优质与高产的矛盾,育成了一级优质的冀谷19、长农35号,在区域试验中产量较高产对照增产10%以上;育成了第一个抗烯禾啶除草剂杂交种张杂谷3号、第一个抗烯禾啶除草剂多系品种冀谷25。(2)2009—2018年的第二阶段突破了光温敏感限制,育成了在4个生态区均能应用的优质广适品种豫谷18;区域试验参试品种50%抗除草剂,并育成冀谷39、金苗K1、张杂谷13等聚合优质、广适、抗除草剂、适合机械化生产等优良性状的突破性品种;育成抗咪唑乙烟酸、抗烟嘧磺隆的新型抗除草剂品种,高谷蛋白品种、高抗性淀粉品种等专用品种。(3)2018年之后的第三阶段区域试验中抗除草剂品种占89%,育成了抗嘧草硫醚新型除草剂品种;同时抗除草剂品种得到广泛应用,全国年推广面积前5位的谷子品种有4个为抗除草剂类型;生物育种取得初步进展,建立了谷子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分子标记辅助育成高油酸品种,基因编辑创制出单倍体诱导系等新材料。
    12  小米饲料干预对高脂膳食联合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任 欣,张付龙,秦梦园,沈 群
    2022, 30(4):76-84.
    [摘要](77) [HTML](241) [PDF 1.36 M](262)
    摘要:
    肠道菌群在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全面探究小米饲料干预对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从横(不同组别)、纵(干预前后)两个维度全面比较了高脂饲料联合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经小米饲料饲喂后肠道微生物结构、组成及相对丰度的变化。结果显示,小米饲料干预后,糖尿病大鼠肠道内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比值下降,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_2)和乳酸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布劳特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减少,并且均与生理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表明小米饲料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Ⅱ型糖尿病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使大鼠肠道微生物组成向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13  糙小米发芽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分析(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刘敬科,张爱霞,赵 巍,刘莹莹,张佳丽,李少辉,王运亭,李朋亮
    2022, 30(4):85-94.
    [摘要](41) [HTML](236) [PDF 1.27 M](451)
    摘要:
    发芽可以提高糙小米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从而进一步改善谷物的营养价值。研究了发芽过程中温度和时间对糙小米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在不同发芽温度(20、25、30、35、40 ℃)和发芽时间(0、6、12、18、24、30 h)下分析了发芽糙小米中的游离氨基酸变化,结果表明21种游离氨基酸组分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氨基酸的积累,其中30 ℃下发芽30 h大多数氨基酸会积累到最高,且总游离氨基酸和总必需氨基酸积累到最大,分别达(810.7±69.0)和(367.8±30.2)mg/100g。在所有氨基酸中,丙氨酸和苏氨酸增加量最高,其中丙氨酸在30和35 ℃下其含量达到(120.0±12.0)和(115.0±14.0)mg/100g,苏氨酸在30 ℃下达到(106.0±1.0)mg/100g。γ-氨基丁酸(GABA)在35 ℃下发芽的谷子中积累到最大,达到(60.1±1.8)mg/100g,说明糙小米发芽能促进游离氨基酸增加和调整谷子营养成分,发芽糙小米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功能食品被开发和利用。
    14  “谷子的发展与营养”特约专栏介绍(沈群)
    沈 群
    2022, 30(4):C8-C12.
    [摘要](30) [HTML](129) [PDF 3.57 M](314)
    摘要:
    15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进展与展望(上)——熏蒸杀虫剂篇(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徐永安
    2022, 30(4):95-104.
    [摘要](293) [HTML](230) [PDF 513.56 K](1508)
    摘要:
    国内外粮食行业主要使用的熏蒸杀虫剂有两种:磷化氢和硫酰氟。磷化氢是“王牌”储粮熏蒸杀虫剂,硫酰氟主要作为磷化氢抗药性管理用药,两者有一定的互补性。针对我国储粮害虫防治技术应用现状、防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调研和梳理了国内外储粮熏蒸杀虫剂磷化铝(磷化氢)的基本技术特性、主要生产企业、产销情况、应用技术、残留问题、残渣处置方法、及其应用主导地位;结合国内外情况,综述了硫酰氟熏蒸杀虫技术特性、与磷化氢的关系、需求量、应用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要系统开展硫酰氟熏蒸杀虫技术研究、深入开展其对环境影响研究的建议和必要性,以遵从“绿色、生态、经济、高效”理念,为我国储粮害虫综合防治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16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进展与展望(下)——综合防治技术篇(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徐永安
    2022, 30(4):105-110.
    [摘要](236) [HTML](240) [PDF 390.56 K](1108)
    摘要:
    在储粮害虫综合防治原则指引下,调研梳理了储粮害虫综合防治的几类方法(物理、化学、生物防治)、磷化氢抗性管理原则、储粮害虫抗性治理效果、综合防治要义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储粮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相关发展技术途径和重点的建议,以期遵从“绿色、生态、经济、高效”理念,重视熏蒸剂与防护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方法组合应用,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粮食产后仓储物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有效应对害虫抗药性,减少虫害发生几率,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减轻对化学熏蒸剂的“依赖”,为我国储粮害虫综合防治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17  “储粮害虫防治技术进展与展望”专论介绍(徐永安)
    徐永安
    2022, 30(4):C13-C14.
    [摘要](19) [HTML](163) [PDF 1.30 M](381)
    摘要:
    18  海水稻米糠饼干生产工艺优化及其品质特性分析
    何静盈,李海玲,皮彩玉,唐振冬,徐 杰,苏伟明,钟赛意
    2022, 30(4):111-119.
    [摘要](41) [HTML](220) [PDF 1.32 M](323)
    摘要:
    米糠是海水稻海红米的主要副产物,含有许多营养素及生理活性物质,对其进行利用开发新产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海水稻米糠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米糠饼干的生产工艺,结合质构、电子鼻测定分析与感官模糊评定方法,分析米糠粉、黄油、白砂糖添加量对米糠饼干的色泽、风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水稻米糠饼干最佳配方为:以总面粉质量为基准(100%),低筋面粉63.5%、粟粉23.68%、澄面13.16%、鸡蛋26.32%、黄油59.38%、细砂糖31.12%、米糠粉10.53%,此时米糠饼干的感官评分最高。质构分析发现,随着米糠添加量的增加,饼干的硬度、韧性和脆性及感官评分先升高后下降,饼干色泽不断加深。电子鼻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饼干产品的风味特征之间存在差异,各配方的饼干产品均对氮氧化合物以及硫化物较为敏感,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简单区分不同饼干产品。以期开发海水稻副产品的精加工产品,促进谷物副产物综合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19  浅谈粮食破碎和自动分级形成原因、预防措施及装置应用现状
    郑来宁,侯文庆,杜连鹏,冯攀屹
    2022, 30(4):120-127.
    [摘要](140) [HTML](240) [PDF 2.61 M](845)
    摘要:
    粮食破碎和自动分级现象是粮食运输和储藏过程中常见且无法避免的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粮食的使用价值,降低粮食的加工品质及贸易等级,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给粮食的储藏安全性带来极大风险。合理解决粮食破碎及自动分级问题,对于保证粮食数量、提高入仓粮食品质及储粮稳定性,确保储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粮食筒仓的储粮特点,对粮食入仓过程中,粮食破碎和自动分级的形成原因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同时对目前已应用至筒仓中的防破碎及自动分级装置的特性、优缺点以及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仓储企业及粮食工作者在设计及设备选择时提供依据和参考。
    20  中链甘油三脂和共轭亚油酸复配食用油对大鼠脂肪囤积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许艺飞,洪 铭,周 娜,尹西拳,操红缨
    2022, 30(4):128-135.
    [摘要](92) [HTML](234) [PDF 2.11 M](519)
    摘要:
    为了研究中链甘油三脂和共轭亚油酸复配食用油对大鼠脂肪囤积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蒸馏水)、猪油、健康油脂和复配油脂组,灌胃大鼠4周,记录大鼠体重、摄食和饮水量;进行水迷宫测试;测定Lee’s指数、肾周、腹部、附睾和心外膜脂肪重量,以及血糖、肝功、血脂代谢、瘦素、TNF-α的水平;观察小肠和肝小叶组织结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猪油组大鼠肾周脂肪、附睾脂肪、心外膜脂肪重量、TNF-α和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与猪油组相比,健康油脂组、复配组不同剂量大鼠空腹血糖值、谷丙转氨酶、TNF-α、肾周脂肪、附睾脂肪和心外膜脂肪重量显著降低;与对照和猪油组相比,复配油脂低剂量组的甘油三酯明显降低。复配油脂在控制甘油三酯水平和炎性反应上有一定优势。
    21  木奶果的营养成分及果酒制备工艺研究
    黎秋杞,刘小莉,杨婧娟,姜定红,吴 越,陆姝余,张 希
    2022, 30(4):136-142.
    [摘要](33) [HTML](231) [PDF 519.18 K](339)
    摘要:
    对3种不同品种的木奶果果皮、果肉、果核分别进行营养成分的测定;从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木奶果果酒的发酵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人工种植、西双版纳野生及泰国白皮种的木奶果果皮水分高于85%、黄酮含量高于13.18 mg/g;西双版纳人工种植的木奶果果皮多酚及果肉多糖分别是46.95 mg/g、743 mg/g;泰国种的果肉Vc含量为5.63 mg/100 g。木奶果果酒发酵的最佳条件是:发酵温度为27 ℃,发酵时间6 d,初始糖度24% vol,料水比1∶1(w/v),酵母菌接种量0.2%(w/w)。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木奶果果酒酒精为12.3%vol,感官评分86.5分,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13.84 mg/mL,铁离子还原能力为14.32 mg/mL,经发酵得到的果酒产品具有浓郁果香味,口感余味清爽。
    22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荠菜维生素C工艺
    吴海燕,施晓玲,袁秋梅,陈建军,袁春新
    2022, 30(4):143-149.
    [摘要](37) [HTML](255) [PDF 1.31 M](412)
    摘要: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荠菜中维生素C,使用混合分式析因设计(Confounded Fractional Factorial)实验选出荠菜维生素C提取的主要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得到荠菜中维生素C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荠菜中维生素C提取的显著因素为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1%草酸;料液比1∶10 (g/mL);超声时间12 min;超声温度32 ℃;超声功率100 W,在此条件下提取荠菜中维生素C的量为(54.88±0.22)mg/100 g。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方程拟合度高,可用于预测荠菜中维生素C的提取。
    23  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微球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陈怡莹,许征娣,姜 婕,程炳铎,李元增,马云淑
    2022, 30(4):150-156.
    [摘要](56) [HTML](290) [PDF 577.92 K](315)
    摘要:
    制备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微球,进行制备工艺与药剂学性质考察。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作为载体,虾青素为芯材,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微球,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制备工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微球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测定虾青素微球的体外释放度。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微球外观形态良好,包封率为93.28%,载药量为9.91%,平均粒径为39.75 μm,虾青素微球最佳工艺为载体与药比4∶1,明胶阿拉伯胶浓度15%,乳化温度60 ℃,工艺重现性良好。虾青素明胶阿拉伯胶微球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为以药剂学技术改善虾青素气味并制备虾青素固体类功能食品提供依据。
    24  葛根枳椇子植物饮料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吴名草,郁 星,沈旭丹,蒋文浩,钱 和
    2022, 30(4):157-163.
    [摘要](65) [HTML](265) [PDF 1.07 M](259)
    摘要:
    研究了葛根枳椇子植物饮料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一次性灌胃50%酒精的方法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及肝组织形态,评价葛根枳椇子植物饮料的肝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葛根枳椇子植物饮料中剂量组的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至(19.17±6.22)U/L、(14.81± 4.61)U/L、(4.77±0.33)mmol/L、(1.92±0.24)mmol//L、(0.22±0.09)mmol/L,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活性明显升高,丙二醇含量显著降低至(0.80±0.09)nmol/mg pro。葛根枳椇子植物饮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减轻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结果表明,葛根枳椇子植物饮料对小鼠急性酒精暴露后的肝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5  基于时间分辨荧光纳米微球的伏马毒素B1快速定量检测卡的制备及应用
    刘洪美,郑梦瑶,袁华山,王平东,赵 皖,肖理文,叶 金,王松雪
    2022, 30(4):164-171.
    [摘要](53) [HTML](237) [PDF 474.37 K](298)
    摘要:
    为了满足粮食谷物中伏马毒素B1快速定量检测的需求,以伏马毒素B1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时间分辨荧光纳米微球的FB1荧光快速定量检测卡,检测前无需调整样品提取液pH,并借助酶联免疫试剂盒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比对了该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在粮食谷物(大米、玉米、小麦)中的检测性能。结果表明其检测不同样品的LOD在35.37~37.17 μg/kg之间,LOQ在117.9 ~123.9 μg/kg之间,灵敏度良好;线性范围均为250~6 000 µg/kg,相关系数R2在0.997 2~0.999 5之间;不同样品中6个添加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3.38%~114.66%,变异系数(CV)小于15%,准确性和重复性良好;国标液相色谱法和伏马毒素B1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同时检测FB1污染的不同样品,检测结果的符合度为92.53%~106.26%,CV小于10.37%;与其他常见的5种真菌毒素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5%,且添加浓度和检出浓度的差异极显著,表明特异性良好。因此,所制备的FB1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能够满足粮食谷物中伏马毒素B1现场化快速定量检测的需求。
    26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魔芋粉中葡甘聚糖和淀粉含量
    吴 博,李明瑕,刘姝瑞,刘忠思,黄朝波,陈历水
    2022, 30(4):172-177.
    [摘要](87) [HTML](223) [PDF 483.75 K](435)
    摘要:
    为了精确测定魔芋粉中葡甘露聚糖(KGM)和淀粉含量,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酸水解法将魔芋粉水解为葡萄糖和甘露糖,通过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对魔芋粉的水解产物进行衍生化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同时测定魔芋粉中葡甘露聚糖(KGM)和淀粉含量。该方法测定4种魔芋粉中葡甘聚糖和淀粉含量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RSD)≤4.40%,葡甘聚糖回收率在87.98%~103.31%之间,RSD≤5.25%;淀粉回收率在91.50%~108.05%之间,RSD≤7.67%。该方法可用于魔芋粉中葡甘露聚糖和淀粉含量的同时测定,并对魔芋粉的分级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27  蛋白核小球藻的培养及应用研究
    岳海艳,刘小杰,孙 敏,李 娜,刘占峰
    2022, 30(4):178-184.
    [摘要](19) [HTML](234) [PDF 474.15 K](833)
    摘要:
    选用密闭气升式反应器进行自养培养蛋白核小球藻,通过单因素优化获得碳源二氧化碳的通气量2%,氮源硝酸钠为10 g/L;通过对蛋白核小球藻培养基的均匀设计,获得了适宜的培养基组成:磷酸氢二钾0.6 g/L,硫酸镁0.2 g/L,硝酸钠11 g/L,硫酸钾0.8 g/L,柠檬酸铁胺0.006 g/L,氯化钙0.05 g/L,维生素B10.11 g/L,EDTANa20.01 g/L,钨酸钠0.08×10–3 g/L,氯化镍0.02×10–3 g/L;实验采用中间白光四周彩光的合适光源,用除氧剂使氧气维持在20%左右,获得了8.648 g/L的干菌体。经分析,蛋白核小球藻蛋白质含量高达58 g/100 g,同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用蛋白核小球藻替代艾草粉,制作出了蛋白核小球藻青团。
    28  不同中心集风管形式对浅圆仓降温通风效果的模拟研究
    杨 泰,张修霖,孙浩森,王远成,杨开敏
    2022, 30(4):185-192.
    [摘要](65) [HTML](292) [PDF 4.16 M](334)
    摘要:
    在CFD数值模拟技术的基础上,对浅圆仓不同中心集风管形式下的径向通风降温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并进行对比以评判优劣。研究的粮食种类为大豆,数值模拟了四种变径形式的中心集风管顶部,或开孔或不流通,共八种情况的通风条件下,粮堆内部温度分布和气流组织情况,将八种情况下的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其通风均匀性和通风降温速率。研究发现,集风管高度与粮面平齐且上粗下细时有较为明显的优越性,通风均匀性较好。研究结果对浅圆仓仓储大豆通风降温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29  模拟储粮堆积情况探究盒维数影响因素
    陈晓宇,陆 欣
    2022, 30(4):193-198.
    [摘要](40) [HTML](244) [PDF 1.84 M](249)
    摘要:
    为研究粮堆渗透率的影响因素,基于分形理论,探究与渗透率密切相关的分形维数的影响因素。首先使用EDEM软件模拟粮堆形成过程,验证图像二值法盒维数检测法的准确性,再用此法测得粮堆截面的分析维数,探究粮食入库速度和颗粒均匀度两因素对分形维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粮堆分形维数与渗透率正相关,较大的粮堆渗透率有利于后续粮堆的温度控制和机械通风降温能耗的降低。堆粮的入库速度对于粮堆的渗透率有较大影响,模拟发现单个运粮机速度为14.3 t/h时,分形维数较大,渗透率较大,同时不影响堆粮的效率;粮堆的堆积方式对于渗透率的影响较小,采用运粮机自然堆积方式对粮食比较有利。计算结果对于指导粮食入库具有参考意义。
    30  气膜钢筋混凝土球形仓小麦储藏品质的分析研究
    姚 渠,张忠杰,尹 君,李彦伟
    2022, 30(4):199-205.
    [摘要](49) [HTML](247) [PDF 6.44 M](288)
    摘要:
    为研究新仓型气膜钢筋混凝土球形仓(以下简称“气膜球形仓”)的实仓储粮效果,以我国首座气膜球形仓为研究对象,小麦储粮粮堆为研究目标,对粮温、虫霉害、质量、品质、毒素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储藏周期内,小麦粮堆无虫害、无霉变,各项品质指标均处于宜存标准内,粮情稳定,质量良好,气膜球形仓是一种适合粮食保质安全储藏的新型仓型。
    31  碳中和目标下国有粮食仓储企业低碳发展路径探索(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彭 威,梁东林,殷贵华,张忠杰
    2022, 30(4):206-210.
    [摘要](34) [HTML](295) [PDF 359.44 K](506)
    摘要:
    中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大国担当。近年来,国有粮食仓储企业在升级粮食仓储设施设备、革新储粮技术及加强仓储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绿色低碳、高效发展之路。结合国有粮食仓储企业发展现状,首次提出了实施“碳中和粮库”的概念,阐明了“碳中和”目标下国有粮食仓储企业在做好低碳运营“减法”的同时,积极利用库区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的“加法”,以率先实现自身低碳发展和行业垂范引领。
    32  食品相关产品标识和使用说明技术规范研究
    张丽媛,韦存茜,李海燕
    2022, 30(4):211-217.
    [摘要](43) [HTML](346) [PDF 435.14 K](253)
    摘要:
    研究我国食品相关产品标识和使用说明规范,以期为生产企业设计标签的合规性提供技术指导。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食品相关产品标签管理的法规和文献,归纳总结食品相关产品标识和使用说明的技术要求。我国标准并未像欧盟一样规定只有通过了食品相关产品国家标准质量要求的产品才能标注“食品接触用”标识,导致“食品接触用”标识品牌效应不佳。另外,我国标准对产品的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并无系统、全面的规定,建议健全相关管理规范及标准,使“食品接触用”标识与产品质量挂钩,形成品牌效应;细化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的法规及标准规定,由此促进食品相关产品标识和使用说明更加规范。
    3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食品加工机械设备》教学改革探讨
    夏秋瑜,陈建平,宋文奎,刘书成
    2022, 30(4):218-222.
    [摘要](33) [HTML](227) [PDF 364.01 K](292)
    摘要:
    在高等教育机构积极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融合专业认证的理念、标准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优化设计了《食品加工机械设备》的课程目标;并以1个学年6个班的课程考核成绩为例,分析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及存在问题,然后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成效等方面并提出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议,从而提高课程目标达成度,保障教学效果。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