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科技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
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科创中国“2022、2023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入选期刊
“2022中国精品期刊展”入选期刊
荷兰Elsevier-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
瑞典DOAJ(开放存取期刊目录)收录期刊
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收录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 收录期刊
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收录期刊
英国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数据库收录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收录期刊
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

2021年第29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国餐饮产业生态化发展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于干千,杨 遥
    2021, 29(3):1-8.
    [摘要](127) [HTML](202) [PDF 456.56 K](403)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餐饮业是国民经济中关系民生的基础产业,是幸福产业之首。生态化发展是“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餐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通过对中国餐饮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分析,遵循产业共生理念,梳理产业结构生态化、经营生态化、文化生态化、技术生态化和竞争力生态化的餐饮产业生态化发展探索路径,建议从加强餐饮产业领域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情况的动态监测,强化餐饮企业生态化发展主体地位,健全生态化发展市场机制,提升餐饮产业生态化技术含量和资源环境效益,深化餐饮产业供给侧改革五个层面加快推进中国餐饮产业生态化发展。
    2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中国粮食有机化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王治河,胡跃高,蔚 蓝
    2021, 29(3):9-18.
    [摘要](106) [HTML](184) [PDF 521.77 K](250)
    摘要:
    作为一场全方位的伟大变革,生态文明必然要求超越工业化农业,走粮食有机化之路。粮食有机化既是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生态文明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粮食有机化包括粮食生产有机化和食品消费有机化。所谓粮食有机化,就是秉承生态文明的有机生态原则从事粮食生产和食品消费,以形成土地健康、食物健康和国民健康的良性生态循环。如果说“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小约翰·柯布语),那粮食有机化的希望也在中国。不仅写入党章和宪法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制度为粮食有机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粮食有机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而且方兴未艾的中国乡村振兴运动则为粮食有机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
    3  日本大米发展的现状、挑战与战略(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思沁夫
    2021, 29(3):19-24.
    [摘要](174) [HTML](175) [PDF 414.50 K](431)
    摘要:
    综述日本国内大米生产、流通与消费动向、大米和大米加工品的出口状况、日本的政策和战略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包括稳定大米供求、稳定大米种植户经营管理的主要政策;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的技术革新和地方资源的活用;日本大米种植状况的定期监测、大米产区与餐饮行业之间的供需配对;根据消费者对大米的意识变化进行信息传播;扩大大米和大米类食品出口的战略;日本大米的品种改良和品牌化等。并对日本大米发展的现状、挑战与战略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趋势预测。
    4  云南哈尼梯田红米地方品种品质性状分析(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卢丙越,刘 帆,张 薇,孟衡玲,王田涛,雷 恩
    2021, 29(3):25-31.
    [摘要](99) [HTML](209) [PDF 614.94 K](263)
    摘要:
    以云南哈尼梯田收集的36份红米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外观品质、碾米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结果表明,哈尼梯田红米品质性状差异较大,有9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0%以上,其中垩白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90.47%,粒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为5.08%。通过与NY/T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农业行业标准比较,哈尼梯田红米碾米品质较好,而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达到优质籼稻的品种数量较少。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77.004%,第1主成分可以解释24.384%的总变异,其中垩白度、垩白面积和直链淀粉含量的荷载值较高。聚类分析将所有红米品种分为3大类,第Ⅰ类包含3个品种,表现为碾米品质差,第Ⅱ类为主要类群,包含31个品种,第Ⅲ类由2个糯稻品种组成。研究结果可为哈尼梯田红米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5  共享经济视角下减少食物浪费的国外研究启示(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程小敏,于干千
    2021, 29(3):32-38.
    [摘要](99) [HTML](180) [PDF 413.20 K](389)
    摘要:
    共享经济具有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特点,与减少食物浪费的目标一致,而且共享性带来的协作消费也符合对食物剩余再分配和食物浪费管理的原则。但是在目前中国减少食物浪费的实践中,在其他领域发展成熟的共享经济模式较少涉足食物领域,而在国外食物共享模式却非常普遍,在减少食物浪费方面发挥着显而易见的积极效应。因此聚焦减少食物浪费的食物共享实践,从国外研究文献中梳理分析出食物共享与减少食物浪费的关系、食物共享实践减少食物浪费的模式以及数字经济背景下食物共享的创新思路,并强调将目前成熟的平台经济共享模式运用于中国食物浪费管理领域是值得研究的主题,有待加强食物共享参与主体、共享领域、平台技术、政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6  “我国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特约专栏介绍
    于干千
    2021, 29(3):C5-C8.
    [摘要](72) [HTML](0) [PDF 9.96 M](187)
    摘要:
    7  纤维素纳米晶体颗粒稳定剂在食品Pickering乳液中的应用(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N.A. Michael Eskin,倪 洋,段 慧,范柳萍
    2021, 29(3):39-46.
    [摘要](112) [HTML](196) [PDF 7.73 M](353)
    摘要:
    由固体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具有高纵横比、可再生、可降解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的纤维素纳米晶体(CNCs)是一种出色的Pickering乳液稳定剂。综述纤维素纳米晶体的制备流程,重点介绍影响纤维素纳米晶体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因素,简要介绍CNCs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在食品中的应用,以期为纤维素纳米晶体的制备及其在Pickering乳液中的应用提供研究思路。
    8  The Application of Cellulose Nanocrystals in Pickering Emulsion as the Particle Stabilizer(Online First, Recommended Article)
    N.A. Michael Eskin,NI Yang,DUAN Hui,FAN Liu-ping
    2021, 29(3):47-53.
    [摘要](81) [HTML](104) [PDF 7.66 M](191)
    摘要:
    Pickering emulsions stabilized by solid particle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by the food, pharmaceutical, and cosmetic industries. Cellulose nanocrystals (CNCs), with their high aspect ratio, renewability, degradability and biocompatibility, proved to be excellent Pickering stabilizers. This paper will initially review the purification and extraction methods used for targeted cellulose nanocrystals. This will be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tability of Pickering emulsions containing cellulose nanocrystals. The applications of Pickering emulsions stabilized with cellulose naocrystals will be briefly discussed as well as research ideas for their future uses.
    9  白果壳纤维素纳米丝(CNFs)的制备及其在Pickering中的应用(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范柳萍,倪 洋,段 慧,李进伟
    2021, 29(3):54-60.
    [摘要](86) [HTML](166) [PDF 4.05 M](254)
    摘要:
    以白果壳纤维素为原料,采用高压均质处理制备纤维素纳米丝(CNFs),并研究其在Pickering乳液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均质压力10~70 MPa可以制备出不同尺寸的CNFs,均质压力越高,CNFs尺寸越小。这些不同尺寸的纤维素展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大尺寸的CNFs-10具有相对高的结晶度和亲水性,而小尺寸的CNFs-70展现出低结晶度和高疏水性。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跟CNFs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尺寸和高亲水性的CNFs-10制备的乳液具有差的稳定性,而小尺寸和高疏水性的CNFs-70制备的乳液展现出色的稳定性。这些结果证明了CNFs也可以制备出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为果壳废料的利用提供一定的方法。
    10  香菇多糖的PMP-HPLC指纹图谱分析与免疫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赵秀婷,张燕洁,付 萌,李进伟,朱 松,范柳萍
    2021, 29(3):61-69.
    [摘要](95) [HTML](257) [PDF 1.78 M](289)
    摘要:
    研究建立一种柱前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液相色谱测定香菇多糖单糖组成的方法,色谱条件为ZORBAX Eclipse XDB-C18液相色谱柱;流动相为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乙睛(体积比80∶20);柱温30 ℃;检测器为紫外检测器(245 nm);流速为0.8 mL/min。方法学研究表明: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稳定性好,各单糖组分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2≥0.998 5),平均加样回收率在80.6%~91.4%(RSD≤5%),可应用于香菇多糖样品的单糖组成分析。通过对81批次香菇多糖样品的分析,构建了基于多糖单糖组成信息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确定了7个共有特征峰,分别为甘露糖、氨基葡萄糖、核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岩藻糖,相似度在0.94以上。此外,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关联香菇多糖单糖组成与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存活率。结果显示,氨基葡萄糖、核糖和葡萄糖与细胞存活率呈正相关,其中前两种单糖的贡献较大。
    11  基于微波水解-离子色谱的香菇多糖组成指纹图谱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赵秀婷,张 欣,付 萌,李进伟,朱 松,范柳萍
    2021, 29(3):70-77.
    [摘要](97) [HTML](189) [PDF 1.90 M](292)
    摘要:
    建立一种微波水解–离子色谱测定香菇多糖组成的方法,微波水解多糖条件:三氟乙酸浓度为3.0 mol/L;水解温度为130 ℃;水解时间为30 min;料液比为20 mg多糖样品/7 mL三氟乙酸溶液。离子色谱条件:CarboPac PA-20 离子交换柱;3.75 mmol/L NaOH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检测器为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柱温为30 ℃。与常规水解–PMP衍生–液相色谱法相比,样品的分析时间由365 min缩短到65 min。方法学研究表明,方法准确性高,重现性、稳定性好,可应用于香菇多糖样品的单糖组成分析。通过106批香菇多糖样品的分析构建了基于多糖的单糖组成信息的离子色谱指纹图谱,确定6个共有特征峰,分别是岩藻糖、氨基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木糖,相似度在0.95以上。该指纹图谱的建立为香菇多糖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12  食品加工技术影响多糖构效关系和溶液行为的研究进展(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赵秀婷,宋志萍,付 萌,李进伟,朱 松,范柳萍
    2021, 29(3):78-86.
    [摘要](96) [HTML](205) [PDF 1.05 M](319)
    摘要:
    多糖是由10个以上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形成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多糖的结构复杂多样,是其生物活性的基础,生物学功能十分丰富,包括调节免疫和肠道菌群、抗肿瘤、抗氧化和降血糖等,多糖在保健食品和医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食品加工会对多糖结构、生物活性和溶液行为产生影响。超声、微波和高压均质处理能引起聚合物的降解,从而影响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和流变性等溶液行为。综述将聚焦加工工艺对多糖构效关系和溶液行为的影响,为多糖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13  “多糖的性质分析与应用”特约专栏介绍
    范柳萍
    2021, 29(3):C9-C14.
    [摘要](73) [HTML](121) [PDF 191.01 M](255)
    摘要:
    14  我国粮食产后管理模式比较分析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钟 昱
    2021, 29(3):87-90.
    [摘要](84) [HTML](183) [PDF 361.76 K](243)
    摘要:
    加强粮食产后管理,对提升我国粮食消费品质、降低粮食数量损耗有重要的意义。按照运营目标、运营手段、运营主体、运营流程等标准,将我国粮食产后管理模式总结为收入风险最小化、土地产出最大化、品质优化提升和“三链协同”发展四种模式。通过对这四种模式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运行机制的对比分析,为各地粮食产后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助力当地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15  我国粮食初加工机械化水平监测调查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娄 正,朱广飞,谢奇珍,王小萌,邵 广,赵玉强,师建芳,赵慧凝
    2021, 29(3):91-97.
    [摘要](98) [HTML](217) [PDF 577.56 K](362)
    摘要:
    基于6省120个农业经营主体的监测调查数据实证分析2020年我国粮食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调查省份的粮食初加工机械化水平为56.95%,高于我国农产品的总体初加工机械化水平(2019年为37.58%);在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中,水稻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最高约为68.55%,小麦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次之约为57.40%、玉米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最低约为49.35%;在初加工的三大作业环节之中,粮食脱出处理环节机械化水平最高已达96.61%,脱出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粮食清选处理机械化水平略低为36.06%、粮食保质处理机械化水平最低为35.06%;各品种和各环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从品种角度来看短板在玉米,从环节角度来看短板在机械保质处理。研究为分析和判断我国粮食初加工机械化水平和趋势提供了依据。
    16  太瑞斯梭孢壳霉磷脂酶C在玉米胚芽油脱胶中的应用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胡婷婷,王 灵,林康森,江正强,杨绍青
    2021, 29(3):98-103.
    [摘要](88) [HTML](180) [PDF 502.00 K](238)
    摘要:
    研究太瑞斯梭孢壳霉(Thielavia terrestris)磷脂酶C为核心的玉米胚芽油酶法脱胶工艺。以玉米油磷含量为评价指标,分别研究磷脂酶C添加量、氢氧化钠(NaOH)和柠檬酸体积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4个因素对玉米胚芽油酶法脱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胚芽油酶法脱胶最佳工艺条件为磷脂酶C加酶量5 000 U/kg,NaOH和柠檬酸的体积比为4,反应温度为35 ℃,酶解时间为1 h。在该最优条件下,玉米胚芽油磷含量由最初102.7 mg/kg降低至24.0 mg/kg,水解率为76.6%。
    17  功能性油脂在军队膳食中的应用
    王苑力,栾 霞,海雪茹,区博孟
    2021, 29(3):104-110.
    [摘要](87) [HTML](185) [PDF 529.86 K](211)
    摘要:
    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是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后勤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针对当前军队膳食结构中存在的油脂摄入问题,以专供军队食堂使用的战士营养油(Soldier special provision nutritional oil,SSPNO)为研究目标,探究各种功能性油脂的性质及应用至军队膳食中的可行性,为此类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思路,也为进一步强化军人身体素质和战斗力提供保障。
    18  热加工对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进展(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宋璐璐,马梦婷,徐义娟,陈小静,许泽坤,隋中泉
    2021, 29(3):111-117.
    [摘要](106) [HTML](190) [PDF 830.83 K](302)
    摘要:
    淀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植物多糖,同时也是重要的食品生产加工的工业原料。天然淀粉耐热、耐剪切、耐酸能力差,且易回生,需要对淀粉进行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酶改性。在淀粉改性尤其是化学改性中,化学试剂易残留于改性淀粉中,所以快速、安全的物理改性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而物理改性中,热加工改性应用较为广泛。通过概述六种常用的热加工改性技术对淀粉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旨在为热加工改性淀粉理化性质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以期能为特定需求淀粉的生产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9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壳聚糖–卡拉胶可食性复合膜制备工艺
    张抒爱,郭 芳,周铭懿,李丹丹,张 振,郭雪松
    2021, 29(3):118-124.
    [摘要](85) [HTML](189) [PDF 1.07 M](243)
    摘要:
    将壳聚糖与卡拉胶、茶多酚混合,采用流延法制备壳聚糖–卡拉胶复合膜,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以复合膜的透光性能、机械性能和阻水性能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再以水蒸气透过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响应面实验优化该复合膜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壳聚糖–卡拉胶可食性复合膜的最优工艺为:壳聚糖添加量1.5%、卡拉胶添加量0.4%、甘油添加量0.6%、茶多酚添加量0.6%,干燥温度50 ℃。此工艺条件下所得的复合膜厚度均匀,机械性能良好,水蒸气的透过率为1.37(10–11 g/m·s·Pa)。
    20  养生休闲食品对古代食治方剂的传承和创新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丁 莹
    2021, 29(3):125-133.
    [摘要](121) [HTML](180) [PDF 526.96 K](271)
    摘要:
    养生休闲食品是一种根据中医理论,利用药食同源物品进行食养或具有养生功能宣称的传统休闲食品制成品。养生休闲食品的主要售卖渠道是基于淘宝、天猫、京东等线上电商平台和微店、有赞商城以及微商渠道,养生休闲食品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线上休闲食品品类下不可忽视的子品类。综合考察线上养生休闲食品,其中相当一部分受到了古代食养思想、中医中药理论的影响,从用材配方到功效宣称,都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古代食治方剂和药食同源思想,养生休闲食品传承了中国古代食治方剂非遗遗产,一定程度上弘扬了我国的文化遗产,但其高度还原性也同时暴露了养生休闲食品发展的天生缺陷,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这可能也是制约当前古法养生休闲食品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电商经济的持续发展,部分养生休闲食品品牌在坚持古为今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了食品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改进升级,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突破,为未来休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21  鲜湿方便米饭制备工艺
    罗霜霜,张星灿,杨 健,周泽林,刘 建
    2021, 29(3):134-140.
    [摘要](138) [HTML](178) [PDF 1.94 M](369)
    摘要:
    以市场上常见的大米为原料制作鲜湿方便米饭,研究了浸泡时间、浸泡温度、蒸煮温度、蒸煮时间、蒸煮压力对鲜湿方便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添加量的低聚果糖对鲜湿方便米饭质构、感官评分的影响以及不同储存时间下不同添加量的低聚果糖对米饭硬度、粘性、感官评分和回生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鲜湿方便米饭的最适浸泡温度为45 ℃,浸泡时间为60 min;蒸煮工艺蒸煮压力为0.25 Mpa、蒸煮时间30 min、蒸煮米水比1∶0.9;在鲜湿方便米饭中添加1.5%低聚果糖时,有明显抗老化效果,鲜湿方便米饭的感官评分最高。
    22  麦芽根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应用前景
    李 静,佟恩杰,李 慧,强婉丽,杨海莺,宫 雪,张连慧,颜国政
    2021, 29(3):141-146.
    [摘要](102) [HTML](412) [PDF 434.31 K](474)
    摘要:
    对麦芽根的营养成分、活性成分、消化率等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并与麦麸的营养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麦芽根中蛋白质(34.3%)、膳食纤维(39.4%)含量高于麦麸,必需氨基酸含量(8.37 g/100 g)为麦麸(4.03 g/100 g)的2倍,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含量相对较高,粗蛋白消化率为80.04%,高于麦麸(74.08%)。麦芽根中维生素B2、B6、叶酸、B12、维生素C含量高于麦麸,分别为0.6 mg/100 g、0.46 mg/100 g、0.17 mg/100 g、0.11 μg/100 g、4.35 mg/100 g,并含有维生素E(3.14 mg/100 g)。钠、钾、钙、锌、铜、磷、铁、镁含量丰富,并具有较高含量的总多酚(1.09%)及少量多糖。同时,从饲料、食品、化妆品三个领域分析其法规现状、应用现状及前景,为麦芽根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依据。
    23  谷物食品血糖生成指数研究进展
    燕子豪,汪丽萍,谭 斌,刘艳香,乔聪聪,田晓红,郑先哲
    2021, 29(3):147-156.
    [摘要](118) [HTML](269) [PDF 500.03 K](461)
    摘要: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困扰全人类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糖尿病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显著相关。谷物是我国居民主要的膳食来源,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谷物食品的血糖生成指数受包括其基本组分、加工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近年来谷物GI值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机理与低GI谷物食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高血糖患者饮食需求、低GI食品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24  小麦中呕吐毒素含量与质量的关系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吴丽华,赵胜娟,赵晶晶
    2021, 29(3):157-162.
    [摘要](113) [HTML](173) [PDF 476.51 K](351)
    摘要:
    研究检测小麦样品中容重、赤霉病粒、不完善粒、色泽以及呕吐毒素等指标,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小麦呕吐毒素含量与赤霉病粒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并检测小麦籽粒不同部位呕吐毒素的含量。结果显示,皮层、糊粉层高于胚乳;对小麦进行筛理,去除杂质和赤霉病粒,发现经过筛理小麦中呕吐毒素含量会下降4.6%~22%;对比分析小麦粉和小麦粉馒头中呕吐毒素的含量,发现小麦粉通过蒸煮等加工过程,呕吐毒素含量并不会减少,仍然有较高残留。
    25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谷类食品中5种合成着色剂
    张春娥,廖若宇,孙 悦,刘新保,田建文
    2021, 29(3):163-169.
    [摘要](96) [HTML](208) [PDF 790.06 K](306)
    摘要:
    通过添加食用小苏打的甲醇水溶液提取谷类食品中的合成着色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加标回收率,考察食用小苏打在谷类食品中对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诱惑红和亮蓝五种合成着色剂的萃取效果。试验样品经70 mL的40%甲醇水加1.00 g食用小苏打涡混提取后,通过固相萃取柱Strata X-AW SPE净化,结果显示,在0.1~1.4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五种合成着色剂的检出限范围为0.07~0.50 μg/g。不同食品基质和不同加标水平条件(1、2、10 μg/g)下,5种合成着色剂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均在80%~110%间,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0.7%~5.1%(n=6),满足GB/T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对回收率的规定要求。
    26  关于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刘文妮,刘亮亮,郑震君,梁 毅,林 丹,江 月
    2021, 29(3):170-176.
    [摘要](152) [HTML](179) [PDF 528.11 K](249)
    摘要: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是粮食流通的基础性工作,贯穿粮食流通的各个环节,是“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好粮油”把关的科技团队,而人才建设则是开展检验工作的重要技术力量。随着粮食行业不断深化改革,在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全面推进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对质检技术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人员编制限制、行业教育资源不均衡、培训资金投入少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地制约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如何实现“人才兴检”,增强应对检验检测市场复杂的局面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保证粮食区域安全和粮食行业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好作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27  燕麦麸皮与红曲粉混合发酵条件的优化(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高宇琪,张秀金,李再贵
    2021, 29(3):177-182.
    [摘要](117) [HTML](196) [PDF 503.32 K](302)
    摘要:
    以燕麦麸皮为底物,加入红曲粉进行混合发酵,同时,以燕麦麸红曲混合物中的有效降脂成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发酵时间、发酵用水pH以及红曲粉添加量)。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为72 h、pH为6.7、红曲粉添加量为10 g时,发酵产物中莫纳可林K、红曲色素、β-葡聚糖的含量分别为3.76 mg/g、27.58和 3.31%,与优化前混合物相比,莫纳可林K和红曲色素分别增加了38.2%和23.0%,而β-葡聚糖仅降低41.2%。燕麦红曲发酵产物同时含有较高含量的三种降脂成分,是燕麦麸皮综合利用和降脂食品的新途径。
    28  高效降解玉米蛋白粉益生菌筛选及生长特性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任 菲,刘玉春,王 超,郭 超
    2021, 29(3):183-191.
    [摘要](102) [HTML](191) [PDF 1.99 M](331)
    摘要:
    从多种来源样品中分离筛选高产蛋白酶的菌株,为微生物发酵玉米蛋白粉产玉米肽,即玉米蛋白粉的增值及综合利用提供菌株资源。采用固体筛培法和福林酚法等方法筛选降解玉米蛋白粉的菌株,并在形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多样性的基础上,鉴定菌株,进行目标菌株蛋白酶活性和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获得分离菌株405株,其中具有蛋白分解能力的目标菌株58株,归属于4科,5属,17种,2个亚种,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游动微菌属(Planomicrobium)等,并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丰度最高。目标菌株均能分泌碱性、酸性和中性蛋白酶,菌株碱性蛋白酶活性普遍较高。对8株代表性目标菌株进行了生长特性研究,生长最适温度一般在30~40 ℃、最适pH一般在7~9。研究还发现蛋白酶活性及生长特性具有菌株特异性。
    29  西藏酵母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清除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郭倩倩,周海芳,郝佳容,叶昀恺,曹 阳,刘兴泉,胡 浩
    2021, 29(3):192-197.
    [摘要](105) [HTML](174) [PDF 878.41 K](280)
    摘要:
    为研究清除粮食真菌毒素的绿色方法并克服生物法稳定性差的难题,以西藏酵母菌种为试验对象,筛选对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具有较好清除效果的菌种,并研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西藏胶红酵母对ZEN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且随菌液浓度的升高其降解效果逐步提高;对酵母不同处理液的毒素清除效果评价,发现该酵母对ZEN的清除机理主要为吸附作用,同时伴有一定的胞内生物降解作用;采用液质联用对ZEN的降解产物进行测定,发现其降解产物可能为玉米赤霉烯醇和玉米赤霉酮,降解产物的安全性需进一步验证;经西藏胶红酵母的胁迫耐受试验,表明具有一定的低温和氧化胁迫耐受能力。
    30  不同通风温度下储粮仓横向降温保水通风数值模拟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王 柯,王远成,俞晓静,余 海
    2021, 29(3):198-207.
    [摘要](113) [HTML](206) [PDF 1.73 M](320)
    摘要:
    为保证长期储藏的稻谷品质,对相同湿度不同通风温度条件下储粮横向降温保水通风模拟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吸湿性多孔介质的传热传质理论,结合应用已有的粮堆热湿传递的数学模型,并以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相同湿度时不同进风温度对储粮仓温度与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粮堆初始温度为25 ℃、进风温度为17 ℃时,粮堆的降温速率最快,粮粒的吸湿与解吸湿过程也最先达到平衡,粮堆内部的保水效果最佳;其中距离进风口处0.4 m粮层与不同温度的进风空气进行热湿耦合传递时,粮层温度、水分下降趋势一致,该粮层进风温度越高,水分丢失现象越明显;进风温度越低,粮堆温度的下降幅度越大。随着与进风口距离的增加,粮层的降温效果变差,在通风温度为19 ℃时,距离风口处26.2 m粮层温度几乎保持粮仓初始温度不变,达不到降温效果。
    31  储藏物害虫智能化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进展
    鲁玉杰,王文敬,任天一,卢少华,王争艳
    2021, 29(3):208-214.
    [摘要](106) [HTML](168) [PDF 526.70 K](365)
    摘要:
    目前我国粮食储备库智能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但对于虫霉的智能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还缺少系统的研究。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升粮食智能化管理水平,对目前储粮行业常见的基于图像识别、红外光电、声学检测、电容传感器等技术的储粮害虫智能化监测与预警系统进行总结,比较各个技术的优点与局限。当前,提高智能化监测系统的数据集容量、计数准确率和识别精度是关键技术,结合多场耦合效应建立多种因素影响害虫的种群增长数学模型,并建立相应的专家决策系统,形成检测、预警、防治的产业链是未来智能化粮库发展的方向。综述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期对推进我国储粮行业的智能化粮库建设有所帮助。
    32  安徽省涉粮场所近期储粮虫螨调查
    崔 淼,伍 祎,曹 阳,孙为伟,姜俊伊,汪中明
    2021, 29(3):215-221.
    [摘要](85) [HTML](156) [PDF 1.02 M](242)
    摘要:
    为了解安徽省储粮虫螨发生种类及分布特征,并制订该地区害虫防治策略提供依据,分别于2016和2017年对安徽省内59个涉粮相关场所进行储粮虫螨现场调查。在安徽省共采集到储粮昆虫7目28科51种,其中鞘翅目种类最多,共40种。按发生频率高低,主要害虫发生种类有: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innaeus),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 (Stephens),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发生频率分别为100%、76.3%、66.1%、64.4%。储粮昆虫主要发生场所为加工厂,并且种类丰富,约占发现总种类的88%,在粮库、加工厂和农户三种类型的调查点中,储粮害虫主要发生的种类基本一致。省内不同地区主要发生种类一致,但发生频率差异较为明显。采集到螨类共8种,共鉴定出5种。此外,安徽省储粮害虫天敌种类丰富,主要有寄生蜂、拟蝎及捕食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