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科技

1.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
2. 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3.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 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5. 科创中国“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入选期刊
6. “中国精品期刊展”入选期刊
7. 荷兰Elsevier-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
8. 瑞典DOAJ(开放存取期刊目录)收录期刊
9. 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收录期刊
10.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11. 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收录期刊
12. 英国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数据库收录期刊
13.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收录期刊
14. 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

2021年第29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功能性小麦品种的概念、类别和发展前景(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田纪春,胥 倩
    2021, 29(2):1-8.
    [摘要](292) [HTML](387) [PDF 467.26 K](500)
    摘要:
    结合全球倡导的营养导向型农业和功能性食品的内容,首次提出“功能性小麦品种”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活性成分,可调节人体有益代谢,能给人体健康带来某种益处或满足特定人群的特殊需求,同时可以作为日常食物的口感正常、无毒副作用的小麦品种类型”;结合疫情警示和我国进入后工业时代后,人们需求必将由“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健康”转变,因而提出继高产品种、优质品种之后培育“功能性小麦品种”的育种目标。根据多年关于小麦淀粉、蛋白、酯类和其他成分的功能研究结果,介绍新育成的“麦黄酮”、“高色素”、“高抗性淀粉”、“富锌”、“低醇溶蛋白”和“低植酸”等功能性小麦新品种(系)的营养特性和农艺产量状况;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等国家战略,进行“功能性品种培育是解决我国功能性食品‘卡脖子’的关键基础,一种功能性品种可以形成一类功能性食品,多种功能性品种可以形成我国功能性面制品产业,推动我国整个食品工业的发展”的前景展望;根据功能性品种及其食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产品和市场的“生命线”,从对消费者负责的高度,提出关于“功能性农作物品种审定导向和组建功能性成分检测机构;编制有关功能性品种和食品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设立功能性食品和功能性农作物品种的商业标志,保证我国功能性农作物品种及其食品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具体建议。
    2  不同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Ⅰ亚基组合对小麦淀粉含量及面条品质的影响分析(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邓志英,李文淑,郭迎新,赵云哲,陈广凤,王德华,王冠颖,田纪春
    2021, 29(2):9-14.
    [摘要](197) [HTML](330) [PDF 576.91 K](496)
    摘要:
    控制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Ⅰ(Wx蛋白)形成的基因是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的表达影响直链淀粉含量,进而影响最终加工品质。以含有不同Wx蛋白亚基组合类型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研究不同组合类型对直支链淀粉含量及面条品质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中共含有8种组合类型,不同Wx蛋白亚基位点缺失对小麦直、支链淀粉含量影响的程度不同。双缺失类型之间直支链淀粉含量都没有显著差异;突变型和其他组合相比达显著差异。Wx蛋白亚基的缺失主要影响干面条断裂强度。在双缺失类型下,组合中存在Wx-B1缺失位点时对面条干面条断裂强度影响较大,不易断裂。单缺失类型下,影响煮熟面条拉伸参数严重程度为Wx-A1≥Wx-B1>Wx-D1;双缺失类型下,Wx-B1和Wx-D1同时缺失时为最优;全缺失时,主要影响煮熟面条的拉伸距离,其次是曲线面积和拉伸力。研究结果为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3  富含有益矿质元素小麦种质资源的筛选及育种利用(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王 维,郭 红,于 慧,吴崇宁,李小康,陈广凤,田纪春,邓志英
    2021, 29(2):15-24.
    [摘要](166) [HTML](344) [PDF 1.63 M](474)
    摘要:
    有益矿质元素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伴随饮食结构的调整,人们对小麦矿质元素营养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筛选低重金属含量高有益矿质元素的小麦种质资源对培育高营养矿质元素、低重金属含量的特色小麦新品种和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以205份小麦种质为材料,对3年2个地点共四个环境下的小麦籽粒进行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及高有益矿质元素和低重金属种质资源的筛选。结果表明,矿质元素含量在不同环境下和不同的小麦品种中都有差异。总体来看,各元素的含量均呈连续分布,是典型的数量性状。小麦籽粒中钙、锰、铜、锌、硒五种矿质元素含量在德州点均显著高于泰安点,而重金属含量总体上泰安点低于德州点。共筛选出单种有益矿质元素含量较高的材料38个,如钙含量最高的材料为B111、铁元素含量最高的材料为B189等;多种有益矿质元素含量都比较高的材料有24个,如B45、B38和B21三个品种的籽粒中同时含有4种高含量的有益矿质元素;高有益矿质元素低有害矿质元素含量的材料共33个,如B125,Ca、Fe、Cu的含量较高而Pb含量低。
    4  小麦籽粒植酸含量聚类及相关基因位点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陈广凤,李冬梅,邓志英,冯建英,郑世英,郑 芳,吴秀芬,田纪春
    2021, 29(2):25-33.
    [摘要](159) [HTML](324) [PDF 1.42 M](434)
    摘要:
    以205 份中国冬麦区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其籽粒植酸含量做聚类分析并解析其关联位点。结果表明,两个环境群体植酸含量平均值为4.99 g/kg和3.31 g/kg,变幅分别为17.90 g/kg和10.20 g/kg,变异范围较大。聚类分析将群体材料聚为6类,类间植酸含量差异均显著。推广品种或骨干亲本中,B54、B40、B86和B126植酸含量最低,可做为低植酸小麦育种中重要的亲本。高代品系B131、B141、B181和B149植酸含量最低,结合优异农艺性状,有望选出低值酸含量功能性小麦新品种。共检测到36个与小麦籽粒植酸含量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关联位点(P<0.001),分布在2B、3A、3B、3D、6A和6B染色体上,单个关联位点表型变异贡献率为5.73%~9.69%;鉴定出了低值酸含量基因的优异等位变异如Tdurum_contig35799_208-G、Excalibur_c96134_152-C和Tdurum_contig43538_1687-A等对低植酸含量效应较大。
    5  小麦高代育种品系的蛋白质含量和淀粉组分与面粉糊化特性相关性分析(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潘秋晓,彭 莉,陈建省,于海霞,邓志英,王延训,杨 明,孙学振
    2021, 29(2):34-40.
    [摘要](154) [HTML](397) [PDF 454.64 K](454)
    摘要:
    蛋白质和淀粉是小麦的主要成分,其组分、比例和相关关系是面粉品质和加工用途的决定要素。以100份小麦高代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蛋白质含量、湿面筋、粉质参数、淀粉组分与面粉糊化特性的表型、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以选育多品质指标协调、适宜某些特殊食品加工利用的新品种。结果表明:小麦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与面粉糊化特性参数的相关性不显著;面粉直链淀粉含量与峰值粘度和衰落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14和–0.322,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低谷粘度相关系数为0.324,达极显著正相关;总淀粉含量与低谷粘度和衰落值分别达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5和–0.258;小麦灰分含量与面粉糊化特性相关参数均呈显著负相关,是影响淀粉糊化特性的重要因素,在品种改良中应该给予关注。通过研究发现面筋数量和质量的改良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矛盾,需要协调进行改良;而淀粉和蛋白质的品质改良相关性相对较小,易于实现协同改良。同时,通过研究筛选到了WDP77、WDP2和山农102、山农116-8等强筋新品系和低峰值粘度的新品系,可作为特异新材料进行特殊用途研究和使用。研究结果为优质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和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6  特殊颜色谷物研究进展和小麦相关新品种创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胥 倩,苗永辉,刘 振,王群青,毕建杰,吴 澎,田纪春
    2021, 29(2):41-49.
    [摘要](169) [HTML](317) [PDF 1.18 M](702)
    摘要:
    特殊颜色谷物作为一种重要的特殊类型品种,因兼具功能性、营养性和观赏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高端农产品创制的热点方向。这些天然色素不仅可以增添食品色泽,还具有抗氧化、抗癌、提高视力等特殊功能。围绕特殊颜色谷物中花青素、麦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等三种重要色素,介绍其生物合成、主要功能和相关作物品种,进而聚焦重要粮食作物小麦,介绍最新培育审定的两种色素类功能性小麦“山农蓝麦1号”和“山农101”(山农黄酮麦1号)。为特殊颜色农作物研究和品种创制提供参考借鉴。
    7  “功能性小麦新品种及其研发利用”特约专栏介绍
    田纪春,邓志英
    2021, 29(2):C5-C8.
    [摘要](134) [HTML](211) [PDF 12.58 M](372)
    摘要:
    8  食用植物油中常见真菌毒素及其脱除方法
    纪俊敏,吕雅芳,张 岩,刘玉兰,汪学德
    2021, 29(2):50-58.
    [摘要](190) [HTML](293) [PDF 1.20 M](912)
    摘要:
    真菌毒素是一些真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毒性很高并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严重污染食物并危害人体健康。食用植物油作为生活消费必需品,其本身和其来源(油料种子)易受真菌毒素的污染而引起广泛关注。梳理食用植物油中常见真菌毒素的种类、特点及对植物油的污染情况,并对目前常用的脱毒方法进行综述。
    9  玉米赤霉烯酮时间分辨荧光试纸条的制备及特性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顾建华,严艺琳,杨婷婷,祁苏娴,张海涛,王宝春
    2021, 29(2):59-65.
    [摘要](171) [HTML](336) [PDF 521.19 K](510)
    摘要:
    研究制备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的玉米赤霉烯酮(ZEN)快速定量检测试纸条。采用铕纳米微球作为荧光探针,标记抗ZEN的单克隆抗体,应用竞争抑制原理建立免疫层析定量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考核。结果表明:ZEN荧光试纸条的灵敏度为0.1 ng/mL,线性范围为0.1~5.0 ng/mL,玉米、小麦阴性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3.45%~112.20%之间,对于同一个样品5次重复测定的变异系数小于15%。ZEN快速定量检测试纸条具有灵敏度高、反应时间短、准确定量、稳定性好等技术特点,适用于谷物及制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快速定量检测。
    10  光催化技术降解粮油中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施晶晶,刘宽博,王永伟,何贝贝,王 丽,李爱科
    2021, 29(2):66-70.
    [摘要](168) [HTML](272) [PDF 432.66 K](689)
    摘要:
    粮油作物一直面临着真菌病害的问题,真菌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真菌毒素,这不仅造成食物浪费,还严重危害人和动物机体健康。物理、化学和生物脱毒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附或降解真菌毒素,但存在解吸附、溶剂残留和降解产物复杂等问题。近年来兴起的光催化技术在真菌毒素降解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简要综述光催化技术在粮油真菌毒素降解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深入了解光催化降解真菌毒素机制,促进光催化降解真菌毒素在粮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1  萌芽全谷物的研究现状、问题与机遇
    高 琨,谭 斌,汪丽萍,刘艳香,田晓红,刘 明
    2021, 29(2):71-80.
    [摘要](177) [HTML](358) [PDF 601.53 K](759)
    摘要:
    近年来,伴随人们对全谷物健康关注度逐年提高,全谷物食品呈快速发展趋势。萌芽全谷物作为全谷物食品的重要配料,其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萌芽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全谷物制品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有效利用率,改善烘培类产品感官品质,并对慢性代谢综合症预防和控制具有积极作用。从萌芽全谷物定义、全谷物萌发分子机制、功能性成分及生理功效、抗营养因子抑制和加工等方面综述了萌芽全谷物研究发展现状,分析萌芽全谷物产业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未来萌芽全谷物研究发展建议,以期为萌芽全谷物制备、加工、产品创制和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
    12  优质小米三级中红外光谱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赵晓燕,张 彬,李 倩,沙淑莉,李丹丹,周冠霖,肖 霄,于宏伟
    2021, 29(2):81-87.
    [摘要](186) [HTML](282) [PDF 3.57 M](591)
    摘要: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分别开展山东、山西和河北等地五种小米的光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小米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OH伸缩振动模式(νOH)、CH3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asCH3)、CH2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asCH2)、CH2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sCH2)、CH伸缩振动模式(νCH)、C==O伸缩振动模式(νC==O)、酰胺Ⅰ带吸收模式(νamide-Ⅰ)、酰胺Ⅱ带吸收模式(νamide-Ⅱ)、酰胺Ⅲ带吸收模式(νamide-Ⅲ)及C—O伸缩振动模式(νC—O);进一步以小米νasCH3-二维、νasCH2-二维、νsCH2-二维和νCH-二维为研究对象,小米相应的同步2D-MIR光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上述五种小米。研究拓展了三级MIR光谱技术在优质小米结构及快速鉴别的研究范围。
    13  基于白光干涉、扫描电镜及色差仪的不同留皮度粳米外观特征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任海斌,亓盛敏,王 璐,杨海晴,李 慧,张连慧,任晨刚
    2021, 29(2):88-93.
    [摘要](159) [HTML](325) [PDF 2.49 M](602)
    摘要:
    通过测定不同留皮度粳米的白光干涉图像、扫描电镜图片及白度、透过度、精白度、L值、a值及b值变化研究,分析不同留皮度粳米外观形貌特征变化。研究表明:米粒两侧粒面皮层首先被碾磨,米粒腹部和背部较难碾磨;样品表面根均方高度Sq值即表面粗糙度随着留皮度减小,先增加后减少;糙米种皮、糊粉层及胚乳细胞结构,随着留皮度减少,逐层被碾磨;样品白度、透过度、精白度、L值均逐渐增加,a值及b值逐渐减少。
    14  强筋小麦品种周麦33号品质性状稳定性及食品加工适用性分析
    洪 宇,吴海彬,段晓亮,常 柳,邢晓婷,孙 辉
    2021, 29(2):94-99.
    [摘要](300) [HTML](301) [PDF 420.02 K](444)
    摘要:
    小麦品质受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影响,不同品种小麦表现出不同的品质性状,环境和基因型对其影响也不相同。对2018、2019年豫、皖、苏、陕等省不同种植地区的周麦33号共31个样品的品质指标及食品加工品质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31个点次的周麦33号品质表现具有地域差异,其中面筋含量、粉质稳定时间、拉伸能量、延伸性、最大拉伸阻力、峰值粘度和面包评分等在不同种植地区表现的变异程度较大,而面条评分变异程度较小。两年31个点次制作的面包、面条感官品尝评分平均分分别为81.7、87.1分,均达到优质面包和优质面条小麦水平,制作的面条颜色亮黄,光泽好,弹性好,感官评分较高,并且面条评分对环境变化不敏感,品质较为稳定。
    15  河北省2010年至2019年小麦质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
    檀军锋,王 静,王 磊
    2021, 29(2):100-106.
    [摘要](142) [HTML](292) [PDF 539.20 K](543)
    摘要:
    为了给小麦收储企业和加工企业提供河北省小麦质量信息,对合理利用当地小麦资源提供技术依据,对2010年至2019年河北省小麦主产区的新收获小麦进行容重、千粒重、不完善粒含量、生芽粒含量、水分、硬度指数、降落数值、湿面筋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等品质质量指标的分析,从各检测指标的年度变化、各市检测指标平均值比较和检测指标优选比较三个方面分析河北省近十年小麦的质量情况。结果表明:除2013年、2018年外均为正常年景。2013年的小麦质量是十年之中最差的,小麦的容重、千粒重、降落数值均处于十年中的最低值,不完善粒含量及生芽粒含量、水分则处于十年中的最高值。在近十年的数据中,辛集市的小麦在高容重、高千粒重、低不完善粒含量、高硬度指数方面上都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另外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的小麦在高容重方面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
    16  杂粮同熟化技术的应用拓展研究
    宋善武
    2021, 29(2):107-113.
    [摘要](169) [HTML](323) [PDF 989.35 K](515)
    摘要:
    介绍一种用于改善大米中营养缺乏的杂粮米复配方案,复配杂粮饭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EAA/TAA,E/T)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AA/NEAA,E/N)更接近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蛋白质中EAA/TAA应达到40%、EAA/NEAA应大于60%的参考标准,食用口感与大米接近,与精米饭中相比,必需氨基酸营养更合理。
    17  印尼起酥油随附证书与ISO/IEC17025和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比较研究
    李 斌,赵 凯,冯英财,王丽丽,王洪武,杨文友
    2021, 29(2):114-121.
    [摘要](131) [HTML](275) [PDF 717.76 K](504)
    摘要:
    进口起酥油食用安全依然是口岸监管检验重点,为口岸科学监管、精确检验、安全快速通关、保证食用安全和促进贸易发展,对2019年5月—2020年6月从印尼进口的47批起酥油随附的4家实验室出具的分析证书、卫生证书和植物检疫证书94份,依照ISO/IEC17025、起酥油及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家实验室的起酥油分析证书检测项目12~20个不等,测试样品日期要素构成不全或不同,3家实验室未注明测试日期。2家实验室测试证书未注明依据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测和合格评定;1家实验室出具2种分析证书(5份引用或10份未引用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和合格评定标准);引用失效标准或标准引用较多、不准确。依据GB2716:2005进行溶剂残留合格评定,存在超标风险,抗氧化剂应用的合格评定方法未注明GB2760A要求,存在残留超GB2760限量风险,卫生证书核心内容表述多样化,不规范统一。植物检疫证书植物品种栏未注明植物品种科学名称和拉丁学名及起酥油生产(压榨)时间。
    18  黍稷籽粒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金 灿,李克虎,Harold Corke,李海权
    2021, 29(2):122-128.
    [摘要](147) [HTML](315) [PDF 822.43 K](458)
    摘要:
    研究分析18个黍稷(Panicum miliaceum L.)品种的籽粒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黍稷籽粒含油量为2.54%~4.00%,均值3.71%。黍稷籽粒中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18:2n6)、油酸(18:1n9)和棕榈酸(16:0),含量区间分别为0.075~5.19、0.150~3.02和0.897~1.81 g/100 g,并含有棕榈油酸、硬脂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烷酸和二十四烷酸。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总油脂的82.1%~ 94.6%。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10种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聚类分析表明,脂肪酸组成在黍稷品种间的差异显著。
    19  魔芋葡甘聚糖复合凝胶网络结构的研究进展
    刘 璐,庞 杰
    2021, 29(2):129-134.
    [摘要](167) [HTML](348) [PDF 1.69 M](541)
    摘要:
    凝胶是一种性质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特殊分散体系,魔芋葡甘聚糖(KGM)凝胶稳定性差、强度低,物理共混能方便、快捷地改善其凝胶性质。主要综述KGM复合凝胶的网络结构变化,并介绍不同复合凝胶在食品、医药、材料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分析表明,KGM复合凝胶网络能通过氢键、席夫碱反应、形成多重网络结构和填充的方式改善其凝胶特性。
    20  马铃薯非油炸挤出方便面热风干燥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张 鑫,任元元,孟资宽,邹 育,周泽林,张星灿,王拥军
    2021, 29(2):135-142.
    [摘要](133) [HTML](308) [PDF 585.96 K](542)
    摘要:
    为提高马铃薯非油炸挤出方便面的热风干燥性质及品质,研究了直径0.7、1、1.2 mm的马铃薯非油炸挤出方便面在40、50、60、70 ℃条件下的干燥特性,并构建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马铃薯非油炸挤出方便面干燥主要属于降速阶段,干燥温度和面条直径对其特性影响较大。Page模型能够较好的表达和预测方便面的干燥任意时刻(t)水分比(MR)随干燥温度(T)的变化情况,马铃薯非油炸挤出方便面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eff在0.463×10–9~1.845×10–9 m2/s之间;不同直径的马铃薯非油炸挤出方便面干燥活化能Ea在47.904~65.314 kJ/mol之间,适当的减小面条直径可以减少干燥过程中的能量损失。研究为马铃薯非油炸挤出方便面干燥过程的设备选型、节能减耗及工业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21  甘薯叶保鲜及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高 琦,孙铭阳,袁兴铃,沙炫利,彭 雪,薛友林
    2021, 29(2):143-151.
    [摘要](180) [HTML](315) [PDF 608.98 K](718)
    摘要:
    甘薯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其茎叶及叶柄(一般统称为甘薯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糖、抗肿瘤及抑菌等生理功能。因此,对甘薯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有助于其价值的发挥。主要综述及展望对甘薯叶目前常用的保鲜方法与加工利用现状,对我国甘薯叶保鲜和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旨在为甘薯叶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22  小麦粉中的主要成分对馒头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王鑫宇,韩艳芳,李 沿,郭子璇,郇美丽,任晨刚
    2021, 29(2):152-157.
    [摘要](189) [HTML](304) [PDF 427.99 K](609)
    摘要:
    馒头的品质除了与馒头配方、加工工艺等有关之外,面粉的品质是影响馒头品质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馒头专用粉的优势日渐凸显。综述面粉中的主要成分淀粉、蛋白质、脂类和灰分对馒头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生产优质馒头粉和制作优质馒头提供理论支持。
    23  龟苓强化米线的研发
    黄维安,蒙 毅,魏小明,陈 磊,黄坤英,滕 广
    2021, 29(2):158-165.
    [摘要](169) [HTML](294) [PDF 604.50 K](384)
    摘要:
    为了优选龟苓强化米线的原料配方和加工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产品的烹煮品质、感官、复水率和加工效果等质量指标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研究了粉料含水量、食用玉米淀粉用量、食材提取浓缩物用量和香料粉末用量4个因素,对产品品质和加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情况为:粉料含水量>食用玉米淀粉用量>食材提取浓缩物用量>香料粉末用量,优选较佳的配方和生产工艺为:以大米粉为100 kg计,混合时粉料含水量为40%、食用玉米淀粉用量为10 kg、食材提取浓缩物用量为1.5 kg、香料粉末用量为0.4 kg,加工效果好、产品品质好。
    24  冻融对红豆浓浆稳定性及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姜 平,谭 斌,龚雪梅,吴娜娜,陈 颖
    2021, 29(2):166-172.
    [摘要](147) [HTML](296) [PDF 675.83 K](575)
    摘要:
    通过对红豆浓浆进行反复冻融试验,分析其冻融稳定性及流变学特性的变化,以期为其在储运及品质稳定性改善等方面提供数据参考。研究表明:红豆浓浆的结构体系在经历1次冻融循环(–18 ℃,储藏7天)后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其稳定系数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析水率、澄清指数及颗粒粒度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而经历多次反复冻融循环后,这些指标无显著变化,但损耗角正切值(tanδ)呈现逐渐增大趋势,这说明反复冻融循环会使红豆浓浆中高聚物的数量越来越少,聚合度越来越小。冻融循环对红豆浓浆弹性模量(G′)具有相关性,而对粘性模量(G″)的影响不大。
    25  黑芝麻油卵磷脂溶液对自然生长老龄小鼠骨代谢的影响(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吕思敏,黄志荣,于 琼,孙金影,崔 燎,吴 铁
    2021, 29(2):173-179.
    [摘要](152) [HTML](372) [PDF 4.98 M](459)
    摘要:
    观察黑芝麻油卵磷脂溶液对自然生长老龄小鼠骨代谢的影响,并与维生素E比较。8月龄SPF级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维生素E组(VE组),黑芝麻油组(Oil组),实验持续10周,结束时,处死小鼠,取右侧股骨进行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T)扫描,左侧尺骨进行骨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与NS组相比,Oil组骨钙和骨镁含量均显著增加,结构模型指数(SMI)显著降低,而骨体积分数(BV/TV)、骨密度(Density)和骨小梁连接密度(Conn-Dens)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VE组相比,Oil组骨钙和骨镁含量均显著增加;三维图可见其骨小梁分布排列均匀紧密有序,间隙较小,且连续性较好。自然生长的老龄小鼠给予黑芝麻油卵磷脂溶液10周后,小鼠股骨的骨量有增加,微观结构得到改善,提示有抗骨质疏松应用的潜力。
    26  绿豆发芽对其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邱彦超,李 琳,钱丽丽,李殿威,符丽雪
    2021, 29(2):180-185.
    [摘要](147) [HTML](352) [PDF 1.44 M](816)
    摘要:
    研究绿豆发芽对其抗氧化作用的影响。实验设计绿豆萌发6 d,以抗氧化成分总酚、黄酮、Vc含量,与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率、–OH清除率、总还原能力为衡量指标,结合相关性、显著性分析等方法分析各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总酚、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指标为先增后降趋势,Vc含量为增加趋势。总酚含量在发芽第4 d达到最高含量,1~4 d从0.561 2 mg/g增加到0.723 7 mg/g,增加28.95%;黄酮含量在发芽第3 d达到最高含量,1~3 d从0.660 5 mg/g增加到0.697 4 mg/g,增加5.59%;1~6 d,Vc含量从0.783 3 mg/100 g增加到7.450 0 mg/100 g范围变化。1~3 d,DPPH清除率、–OH清除率、总还原能力各指标达到最高,分别为99.28%、97.00%、79.26%,分别提高4.68%、1.04%、46.76%。
    27  姜藤茶对寒凝血瘀痛经大鼠的影响
    孟 君,秦画置,周 扬,李 丹,刘昊奇,邓郊梅,杨 知
    2021, 29(2):186-192.
    [摘要](172) [HTML](317) [PDF 1.83 M](458)
    摘要:
    姜藤茶由红糖、姜、藤茶、低聚木糖和菊花等组成,观察姜藤茶对寒凝血瘀痛经的药效学试验,为临床试验提供参考资料。实验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制备痛经模型,同步灌胃给药姜藤茶10 d,最后一次给药后1 h,腹腔注射缩宫素10 U/只,观察30 min内大鼠疼痛反应,以扭体反应为子宫强烈收缩(痛经)的指标,测定β-内腓肽(β-EP)和6酮前列腺素F1α的浓度,并取子宫、卵巢,HE染色进行组织学检查。与模型组比较,姜藤茶低、中、高剂量组、痛经宝组和阿司匹林组大鼠扭体次数显著降低(P<0.01);姜藤茶高剂量组和痛经宝组大鼠β-EP显著升高(P<0.01)。结果表明姜藤茶能减轻痛经大鼠的扭体次数,提高了β-内腓肽和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含量,对大鼠痛经有较好改善作用。同时,用冰浴+盐酸肾上腺素制备寒凝血瘀模型,同步灌胃给药姜藤茶7 d,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红细胞压积。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红细胞压积均有减少,但都未见明显差异(P>0.05),姜藤茶中剂量组全血低切粘度和低切相对值有明显降低(P<0.05);姜藤茶高剂量组全血低、中、高切粘度,低切相对值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降低(P<0.01),卡松粘度明显降低(P<0.05)。结果表明姜藤茶能降低寒凝血瘀模型大鼠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提示姜藤茶对寒凝血瘀证有一定的改善。这些研究表明姜藤茶对痛经和寒凝血瘀,有一定疗效,具有舒缓痛经等功能。
    28  加工过程对生姜主要成分、功效和应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孙 璐,王 萌,赵晓燕,朱运平,张晓伟,刘红开,郭 婵
    2021, 29(2):193-199.
    [摘要](160) [HTML](686) [PDF 890.61 K](416)
    摘要:
    生姜既是日常烹饪的调味品,又是药用价值较高的植物性农作物,其药用效果以及各种加工制品在我国的医书典籍中均有记载。通过介绍生姜的主要组成成分以及不同的加工方法,根据其加工方法的不同,阐述加工过程对生姜主要成分和细胞结构造成的影响,讨论生姜主要成分改变的原因,比较不同生姜制品功效的差异,总结不同加工方法对功能特性和应用产生的影响。
    29  东北地区粮食产后质量问题及保质运输技术探讨(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师建芳,翟晓娜,王小萌,邵 广,赵慧凝,谢奇珍
    2021, 29(2):200-210.
    [摘要](203) [HTML](356) [PDF 882.67 K](460)
    摘要:
    东北地区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和最重要的流出区域。东北地区粮食外运中,受原粮产后储藏条件、设施装备、运输方式、品质监测、储粮生态区域变化等因素限制,存在原粮损失偏高、颗粒破损、虫害发展、表面结露、局部发热、储藏品质和食味品质下降甚至霉变等质量问题,建议推进粮食分类分级、品质检测、绿色储粮工艺、运粮通道物流设施完善、提高“四散化”运输率和集装箱运输率、粮食物流信息服务、粮食食用及加工需求产销对接、粮食品质监测追溯等技术应用,加强保质流通标准体系建设,为我国粮食保质运输提供技术参考。
    30  基于PyroSim的粮食储备库火灾仿真模拟分析(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崔鹏程,陈 鑫,张 涛
    2021, 29(2):211-217.
    [摘要](131) [HTML](396) [PDF 1.32 M](489)
    摘要:
    为研究粮食储备库发生火灾后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应用PyroSim软件对粮食储备库进行火灾模拟。选取应用较为广泛的平房仓为研究对象建立物理模型,针对磷化氢熏蒸口引起的火灾场景,分析火灾烟气发展和温度分布情况,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表明:烟气形成阶段和向上发展阶段为灭火和作业人员疏散的最佳时期,此时烟气尚未弥漫至整个仓房;烟气在顶部扩散时作业人员应马上撤离;烟气充满仓房时作业人员严禁进入仓内;10~100 s之间是火灾发生和发展阶段,1.5 m以下范围仓房温度未达到人员极限忍受范围;100 s到10 min由于燃烧物充分燃烧,温度不断升高,作业人员面临烧伤风险。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