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科技

1.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
2. 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3.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 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5.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6. 科创中国“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入选期刊
7. “中国精品期刊展”入选期刊
8. 荷兰Elsevier-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
9. 瑞典DOAJ(开放存取期刊目录)收录期刊
10. 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收录期刊
11.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12. 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收录期刊
13. 英国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数据库收录期刊
14.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收录期刊
15. 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
16. OA开放获取典范期刊

  • 2021年第29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特约专栏
    • 结合GC-MS和GC-IMS分析不同处理方式下玉米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2021, 29(1):1-9.

      摘要 (398) HTML (0) PDF 5.49 M (5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玉米为研究材料,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 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炒、蒸、煮、速冻、预冷、冻干、漂染、清洗玉米等9种不同处理方式下玉米气味指纹图谱,考察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下的玉米都含有正己醛、1-辛烯-3醇、辛醇、2-戊基噻唑等化合物,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种类相同,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处理方式下的玉米主要风味物质各不相同。

    • 结合GC-MS和GC-IMS分析不同处理方式下青豆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2021, 29(1):10-19.

      摘要 (261) HTML (0) PDF 6.22 M (5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青豆为研究材料,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炒、蒸、煮、速冻、预冷、冻干、漂染、清洗青豆等9种不同处理方式下青豆气味指纹图谱,考察不同处理方式对青豆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下的青豆都含有正己醛、1-辛烯-3-醇、辛醇、2-戊基噻唑等化合物,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种类相同,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处理方式下的青豆主要风味物质各不相同。

    • 结合GC-MS和GC-IMS分析不同处理方式下青麦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2021, 29(1):20-30.

      摘要 (257) HTML (0) PDF 5.00 M (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青麦仁为研究材料,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 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炒、蒸、煮、速冻、预冷、冻干、漂染、清洗青麦仁等9种不同处理方式下青麦仁气味指纹图谱,考察不同处理方式对青麦仁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下的青麦仁都含有正己醛、壬醛、苯甲醛、2-戊基噻唑等化合物,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种类相同,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处理方式下的青麦仁主要风味物质各不相同。

    • 淀粉基壁材对风味物质包埋与释放的国际研究进展

      2021, 29(1):31-40.

      摘要 (328) HTML (0) PDF 705.96 K (6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风味物质的包埋与释放是当前食品风味研究领域的前沿性课题。综述以淀粉基壁材对风味物质的包埋与释放的研究进展。淀粉基壁材是指以淀粉或其衍生物利用其疏水性的空腔包覆脂溶性成分的一类天然高分子材料。主要从淀粉基壁材的水解、物理改性、化学改性等方法及分类、淀粉与风味物质之间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淀粉基风味物质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淀粉基风味物质微胶囊的释放过程、影响因素、风味释放机制(扩散、侵蚀、降解、溶胀、熔融等),以及淀粉基风味物质微胶囊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淀粉基壁材对风味物质包埋与释放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有综合了解,为淀粉基香精壁材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 大米及其衍生食品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2021, 29(1):41-49.

      摘要 (374) HTML (0) PDF 1.76 M (13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米作为我国主要成品粮,风味及品质备受关注。不同品种和产地的大米,具有其独特的风味。对比目前提取大米风味物质的方法(溶剂萃取法、同时蒸馏法、固相微萃取法、吹扫捕集法、超临界萃取法等);探讨大米风味物质的产生机制,不同稻谷品种、生长环境、储存条件、直链淀粉含量、蒸煮方法、浸泡时间等都会对大米风味产生影响,目前尚未明确挥发性物质与香气的关系,但普遍认为2-AP是区别香型和非香型大米的标志性物质;阐述一些大米衍生食品的风味物质、加工方式及其产生机制等。为大米风味物质的回收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及理论基础。

    • “粮食加工与风味形成”特约专栏介绍

      2021, 29(1):C11-C12.

      摘要 (218) HTML (0) PDF 3.74 M (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热点关注
    • 遏制餐饮浪费现象的专项立法建议

      2021, 29(1):50-54.

      摘要 (218) HTML (0) PDF 387.07 K (5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由此引发的餐饮浪费问题日趋严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虽然我国现行法律中规定了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内容,但仍存在着法律规定较为分散,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弱等问题,导致餐饮浪费问题无法可依。为填补法律的空白和漏洞,建议借鉴域外立法经验,对餐饮浪费进行专门立法。通过制定反对餐饮浪费综合性法律法规,对餐饮浪费行为进行有效打击,促进餐饮服务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 >粮食加工
    • 马铃薯全粉在面条中的应用研究

      2021, 29(1):55-61.

      摘要 (250) HTML (0) PDF 12.11 M (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马铃薯全粉添加到小麦粉中,并辅助添加谷朊粉,制成马铃薯全粉面条。从质构特性、微观结构和面条的理化性质三个层面对三个不同马铃薯全粉添加比例的面条组别进行研究,发现马铃薯全粉对面团的力学性质,面筋网络的形成和构造以及面条的蒸煮参数和外观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粉添加量为20%(g/g),谷朊粉添加为0.03%(g/g)时,总体指标最好;马铃薯全粉对面团的作用具有双向性,马铃薯淀粉对面团的影响偏负向,但是其中的多糖和蛋白质可能对面团和面筋网络有正向影响,同时谷朊粉的添加对面团的稳定性和面条的质量有改善作用。

    • 二级挤压工艺对方便米粉品质的影响

      2021, 29(1):62-70.

      摘要 (203) HTML (0) PDF 2.31 M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二级挤压工艺对方便米粉品质的影响,以二级挤压工艺的关键参数:一级/二级挤压机筒温度、一级/二级挤压螺杆转速、喂料速度、模板孔径为单因素研究对象,并利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实验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挤压参数的优化能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方便米粉的品质,最终优化所得二级挤压工艺参数为一级挤压机筒温度为173 ℃、二级挤压机筒温度39 ℃、一级挤压螺杆转速30 Hz、二级挤压螺杆转速20 Hz、喂料速度11.8 Hz,模板孔径0.7 mm,在此条件下制作的方便米粉产品米香浓郁,综合品质良好,达到市售产品品质。可为方便米粉工业化连续生产提供参考。

    • 黑小麦麸皮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及其抗氧化能力评价

      2021, 29(1):71-76.

      摘要 (217) HTML (0) PDF 592.84 K (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黑小麦麸皮是黑小麦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其富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包括花青素、酚酸类物质、膳食纤维等。以黑小麦麸皮为原料,利用不同溶剂对其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75%乙醇提取物干物质得率最高,为10.72%;50%乙醇提取总酚含量最高,为2.9 mg/100 mL;50%乙醇提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力最强,75%乙醇提取物对DPPH抗氧化物提取能力最强;75%丙酮提取物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清除力最强,75%甲醇提取物对ABTS抗氧化物提取能力最强。综合比较得出,50%乙醇更适于黑小麦麸皮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

    • 磨粉机研磨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21, 29(1):77-83.

      摘要 (178) HTML (0) PDF 508.27 K (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磨系统是磨粉机主要的工作部件,其运行稳定性决定磨粉机研磨质量的高低,结合国内外对研磨系统稳定性的研究,从磨粉机零部件精度、加工工艺参数、装配质量等方面对影响研磨系统稳定性的原因进行梳理分析,明确各因素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磨粉机研磨稳定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 >油脂加工
    • 响应面法优化糜子油提取率

      2021, 29(1):84-90.

      摘要 (207) HTML (0) PDF 3.40 M (5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建立快速可行的实验室糜子籽粒油提取方法,以石油醚为溶剂,基于索氏提取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糜子油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各单因素对糜子油的提取率均有显著影响,且影响为温度>液料比>时间;当石油醚和糜子籽粒粉的液料比V/M为20 mL/g,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 30 min,糜子油得率为3.01%。

    • 小桐子毛油酶法脱胶工艺研究及机理分析

      2021, 29(1):91-95.

      摘要 (210) HTML (0) PDF 466.89 K (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小桐子毛油为原料,应用复合磷脂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开展酶法脱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酶加量50 μg/g、pH5.5、反应温度50 ℃、转速350 r/min、反应时间2 h的条件下,脱胶后油中的磷、金属、氮等微量杂质含量明显减少,脱胶效果明显。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并对毛油酶法脱胶机理进行分析。

    • >食品加工
    • 粒径和面筋蛋白含量对面条中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

      2021, 29(1):96-102.

      摘要 (184) HTML (0) PDF 7.11 M (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粒径和面筋蛋白含量对面条中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在不同粒径的小麦面粉中分别添加0%、5%和10%的面筋蛋白制作中式面条,烘干研磨后分离出大颗粒与小颗粒面条,研究面条样品的形貌特征、结构特性热力学特性和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面条中面筋蛋白含量增加,面条表面的平滑度增强,糊化温度升高而焓值降低,且蒸煮后面条中形成的面筋网络面积增加。体外消化动力学结果显示随着面粉粒径的减小或面筋蛋白含量的增大,淀粉消化程度降低。

    • 添加麦芽粉和抗坏血酸对面包烘焙品质的影响

      2021, 29(1):103-109.

      摘要 (267) HTML (0) PDF 619.28 K (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添加麦芽粉和抗坏血酸对面包烘焙品质的影响。以河南和山东2个小麦主要生产省的29个代表性品种样品为材料,用布勒实验磨制粉后,在面包基础配方上设置添加组和未添加组,研究添加麦芽粉和抗坏血酸后面包感官评分、质构及C-Cell图像分析变化。结果表明,添加麦芽粉和抗坏血酸后,可明显提高面包体积、体积评分、外观评分和最终综合评分,使面包冠变大,颈变明显;对面包芯色泽、质地和纹理的改善作用不明显。质构分析中面包的硬度和韧性均明显减小,衰减比例无明显变化。C-Cell指标中的面包切片面积、切片周长、气孔数量、平均气孔密度值均明显增大,切片亮度和气孔直径明显降低。仪器评价指标与面包感观评价中部分参数存在相关关系。

    • 核桃蛋白对调理食品品质的影响

      2021, 29(1):110-115.

      摘要 (356) HTML (0) PDF 457.25 K (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具有丰富的核桃粕资源,核桃粕内蛋白含量高,但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低脂调理食品符合人们的健康消费理念,但往往存在硬度大、水分含量低、口感差及风味不足等问题。以核桃粕为原料采用适度酶解技术制备核桃蛋白,并将核桃蛋白应用于调理食品加工,探究其对调理食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酶解技术制备的核桃蛋白能够显著改善调理食品品质,提高调理食品的熟制得率,为充分利用核桃粕资源,开发新的低脂调理食品提供技术支撑与理论依据。

    • 麦芽咀嚼片配方工艺及促消化功能研究

      2021, 29(1):116-121.

      摘要 (313) HTML (0) PDF 467.33 K (6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正交实验和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麦芽咀嚼片的制备工艺;以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大鼠胃蛋白酶排出以及对动物体重的影响为指标,研究促进消化动物功能实验。结果表明:麦芽咀嚼片最佳配方为:柠檬酸的添加量为2%,甜菊糖苷的添加量为0.1%,微晶纤维素添加量为40%,硬脂酸镁添加量为1%。2.67 g/kg BW(body weight)组能提高小鼠小肠运动实验墨汁推进率(P<0.001),并且该受试物对大鼠体重增长、摄食量、食物利用率无不良影响。

    • >营养品质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文献探讨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研究进展

      2021, 29(1):122-130.

      摘要 (181) HTML (0) PDF 3.61 M (4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索五种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的作用机制。借助TCMSP、String、venny数据库与WebGestalt在线分析软件获取靶点并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基因本体(GO)、基因相互作用(KEGG)功能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同时查阅文献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得到小檗碱型中的小檗碱、双苄基类生物碱的粉防己碱、苯菲啶喹啉类的血根碱、吗啡烷类中的青藤碱和吡咯菲里啶中的石蒜碱等几种常见的生物碱,根据结构作用机制阐述每一类代表性异喹啉类生物碱治疗肝癌的潜力及抗肝癌作用机制。五个活性成分共筛选得到52个作用靶标如p53(抑癌基因)、NCOA2(核受体共激活剂2)、IL-2(白介素2),主要涉及钙离子信号通路、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等通路。通过网络药理学和文献收集证实异喹啉类生物碱可能参与调控PI3K-Akt通路等,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对肝癌产生治疗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葡萄籽油抗癌和抗肿瘤功能成分及机制研究

      2021, 29(1):131-140.

      摘要 (216) HTML (0) PDF 1.27 M (6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文献检索和TCMSP 数据库获取葡萄籽油主要活性成分信息及相应的靶蛋白,通过Genecards、OMIM 数据库筛选出癌症和肿瘤相关靶点,借助Venn 在线平台获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 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 (PPI)网络,利用David 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葡萄籽油抗癌和抗肿瘤的功能成分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共筛选出葡萄籽油活性成分15种,获得靶点236个,从疾病数据库获得癌症和肿瘤相关靶点686个,通过Venn图获得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93个,PPI网络分析表明葡萄籽油抗癌和抗肿瘤的关键靶点依次为信号转导子、转录激活子3、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1、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3、细胞肿瘤抗原p53等。GO功能分析获得P < 0.05的生物学过程477条,主要参与调控酶结合、蛋白质结合、转录因子结合、蛋白质异二聚活性、转录调控区DNA结合等生物学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P < 0.05的通路113条,涉及NOD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经典信号通路。研究预测葡萄籽油抗癌和抗肿瘤的功能成分及作用靶点、生物学过程与富集通路,揭示其作用机制,为葡萄籽油抗癌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大枣多糖对小鼠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2021, 29(1):141-147.

      摘要 (194) HTML (0) PDF 500.73 K (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大枣多糖对小鼠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将小鼠淋巴细胞无菌分离,制备细胞悬液,设计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左旋咪唑)以及不同质量浓度的大枣多糖组(终浓度为20、40、80、160和320 μg/mL)。按照MTT法观察大枣多糖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情况;采用ELISA法观察大枣多糖对小鼠淋巴细胞上清液中IL-2、IL-6、IL-10、IL-12水平的影响;QRT-PCR检测大枣多糖对小鼠淋巴细胞IL-2、IL-6、IL-10、IL-12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的影响。在20~320 μg/mL浓度范围内,大枣多糖能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同时提高细胞因子的分泌量,进而促进细胞因子IL-2、IL-6、IL-10、IL-12 mRNA表达。在20~320 μg/mL浓度范围内,大枣多糖通过诱导淋巴细胞增殖、淋巴细胞因子IL-2、IL-6、IL-10、IL-12分泌以及mRNA表达,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竹笋泡粑品质改良研究

      2021, 29(1):148-154.

      摘要 (238) HTML (0) PDF 579.11 K (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改善竹笋泡粑质地不柔软、弹性差等问题,以竹笋泡粑为研究对象,感官评分为指标,结合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讨论不同添加量的碳酸氢钠、柠檬酸、单辛酸甘油酯、复合磷酸盐、山梨糖醇对竹笋泡粑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碳酸氢钠添加量为0.15%、柠檬酸添加量为0.02%、单辛酸甘油酯添加量为0.04%、复合磷酸盐添加量为0.4%、山梨糖醇添加量为0.3%时,竹笋泡粑质地柔软、软硬适中、富有弹性,感官评分达到96.21分;并在此基础上,与市售样品进行质构特性对比,测得竹笋泡粑质构特性为:硬度94.2、弹性0.92、咀嚼性711.51、粘性90.23、胶着性537.79,与市售产品质构特性相当。

    • >质量安全
    • 杂质吸附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粮食中15种真菌毒素

      2021, 29(1):155-167.

      摘要 (202) HTML (0) PDF 2.46 M (4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同步检测粮食中15种真菌毒素的杂质吸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样品经0.1%酸化84%乙腈水溶液提取,杂质吸附柱Prime-HLB净化后,加入稳定同位素内标补偿基质效应干扰,选择Phenomenon Kinetex Bipheny l100A作为分离柱,采用梯度洗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5种真菌毒素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检出限为0.2~15 μg/kg,定量限为0.8~30 μg/kg;三种基质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76.9%~116.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10%;对玉米基质标准物质进行检测验证,表明8种真菌毒素的检测值均在标示范围内;采用本方法检测了市售粮食135批次,共有97批样品检出真菌毒素,检出率为71%,多毒素同时污染现象较为普遍。方法可用于粮食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

    • 全自动石墨消解法在检验粮食中总砷的应用

      2021, 29(1):168-172.

      摘要 (192) HTML (0) PDF 455.96 K (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测试石墨消解仪的参数,分析比较石墨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两种前处理方法对测定大米中总砷的结果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石墨消解法消解大米标准样品测定总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25%~ 6.86%,检验结果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为5.66%~7.55%;微波消解法消解大米标准样品测定总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8.67%~12.20%,检验结果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为17.9%~21.7%。石墨消解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比微波消解法有明显的提高。

    •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食品中苯并芘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2021, 29(1):173-179.

      摘要 (168) HTML (0) PDF 460.95 K (4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食品中苯并芘含量的测定过程进行不确定度评定,评估方法的偏倚程度和精密度,并对不确定度各个分量进行分析,得到三种不同基质试样(大米试样、烟熏肉试样、食用植物油试样)的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大米试样、烟熏肉试样和食用植物油试样的扩展不确定度均为0.5 mg/kg,发现标准溶液配制过程对三种不同基质试样的影响均较大,其合成相对不确定度为0.023 26,同时发现电子天平称样过程对食用植物油的影响最大,其相对不确定度为0.010 21。

    • 植物精油在粮油食品抑菌中的应用

      2021, 29(1):180-186.

      摘要 (200) HTML (0) PDF 3.28 M (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受到真菌和真菌毒素的侵染,不仅会使食品的品质受到影响,也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植物精油因其具有对人畜安全,抑菌活性高以及对环境友好等特点被研发为不同制剂(如微胶囊、复合涂膜剂、脂质体、水凝胶、气雾剂等),并广泛应用于食品抑菌。围绕真菌和真菌毒素种类、精油抑菌成分、精油制剂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为植物精油在食品抑菌中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及应用提供依据。

    • >仓储物流
    • 小麦堆孔隙率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 29(1):187-193.

      摘要 (170) HTML (0) PDF 601.05 K (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TSZ-6A型应变控制式三轴仪对小麦进行不同压力下的堆密度测试,通过自制孔隙率测定仪进行初始压力孔隙率测试,根据堆密度与孔隙率的关系计算不同品种、不同含水率、不同压力下样品孔隙率值。结果表明,小麦孔隙率随压力增大而减小,满足幂函数关系;小麦孔隙率随含水率增加而增大,满足二次函数关系;在一定尺寸范围内,品种对孔隙率无明显影响。

    • 两种控温储粮技术对东北粳稻品质变化的影响研究

      2021, 29(1):194-199.

      摘要 (233) HTML (0) PDF 573.61 K (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空调控温和内环流控温两种储粮技术,开展东北粳稻品质变化研究实仓实验,分析粮情、储存品质、蒸煮品质、质构品质及能耗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控温储粮期间,两种技术能使仓温保持在20~25 ℃,表层粮温控制在23 ℃以内,但空调控温效果更明显,而内环流储粮具有较好的保水效果,其表层粳稻水分含量下降了0.2%,且运行费用较低;储藏期间,两试验仓粳稻的水分、品尝评分值、米汤pH值、米饭的粘性和弹性均呈下降趋势,而脂肪酸值、米饭吸水率、膨胀率、米饭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均呈上升趋势,且在储藏过程中,两种储粮技术均能有效延缓粳稻的品质劣变,确保东北粳稻的安全度夏和实现绿色保质储藏。

    • >产业经济
    • 从粮仓变化看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历程

      2021, 29(1):200-203.

      摘要 (211) HTML (0) PDF 387.29 K (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粮仓是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要素之一。粮仓反映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状况,并反作用于粮食产业经济发展。通过介绍仓型类别,梳理我国秦汉、隋唐、近代和现代粮仓发展历程,并提出加强储粮安全能力建设、强化科技引领和支撑、推进粮仓标准化制修订等当前粮仓发展建议,是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并具有重要意义。

    • 我国军用主食品发展现状、问题和建议

      2021, 29(1):204-210.

      摘要 (203) HTML (0) PDF 532.63 K (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军用食品是保障部队官兵战斗力的基础后勤物资,科学摄入主食产品是我军健康膳食的重要基础。首先对我国军粮主食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了我国军用主食产业存在成品粮加工精度高,官兵主食摄入量不足,健康谷物摄入比例不足和缺乏必要科普宣传等问题,并就我军军用主食品发展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加强健康谷物科学膳食理念宣传,改善官兵膳食结构,提倡军粮适度加工,提高主食品中全谷物占比,借此达到增强官兵体质和战斗力及降低慢性疾病发病率的目的;加大军民协同科技攻关创新力度,推动粮食产业军民融合发展,以期为解决部队后勤保障问题,促进驻地粮企良性发展和助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