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科技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
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科创中国“2022、2023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入选期刊
“2022、2024中国精品期刊展”入选期刊
荷兰Elsevier-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
瑞典DOAJ(开放存取期刊目录)收录期刊
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收录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 收录期刊
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收录期刊
英国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数据库收录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收录期刊
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

2020年第28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日本寒冷地带北海道优良食味粳稻育种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丹野 久
    2020, 28(6):1-9.
    [摘要](225) [HTML](0) [PDF 1018.16 K](447)
    摘要:
    长久以来,北海道产大米的食味口碑一直不高,也未出现像“越光”一样全日本知名的优良食味品种,因此,自1980年开始历时28年,北海道立(现称道总研)农业试验场致力于粳稻优良食味品种快速研究项目的实施。为实现快速研发的目标,通过世代促进栽培法和花药培养法成功缩短了育种年限;采用扩大育种规模的方式,并利用优良食味、耐寒性等内外部有效基因培育兼具优良食味及早熟耐寒性的品种;初期世代开始主要通过分析大米的蛋白质含量、尤其是直链淀粉含量,中间世代则通过少量蒸饭的方式进行食味品鉴,选育出优良食味种系。在食味遗传基因的改良方面,先是集聚北海道优良食味的遗传基因培育出品种“雪光”,再经由北海道品种引进“越光”的优良食味遗传基因,之后以日本东北优良食味遗传基因品种“秋田小町”作为直接杂交母本,分别成功培育出品种“闪光397”和“星之梦”,其直链淀粉含量与以往多肥多产品种的22%相比降低了2%。在此基础之上,引进美国品种“国宝玫瑰”优良食味遗传基因的品种“七星”成功问世,其直链淀粉含量又降低了1%;以变异低直链淀粉种系“北海287号”为母本,成功培育出“梦美”,其直链淀粉含量15%~16%,粘度和软度俱佳,食味亦可与“越光”媲美。
    2  日本の寒地,北海道におけるうるち米良食味育種(日文)(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丹野 久
    2020, 28(6):10-19.
    [摘要](199) [HTML](0) [PDF 1.04 M](464)
    摘要:
    北海道には、従来「コシヒカリ」のような全国銘柄の良食味品種はなく、産米の食味評価が低かった。そこで、北海道立(現、道総研)農業試験場の水稲育種では、1980年から28年間の良食味品種早期開発プロジェクトを行った。そこでは、早期開発のために世代促進栽培や葯培養により育種年限を短縮した。また、良食味や耐冷性の内外有用遺伝子を活用し、良食味と早熟性や耐冷性を同時に有する品種開発のため、育種規模を拡大した。効率よい良食味系統選抜のため、初期世代から精米蛋白質含有率および特にアミロース含有率により、中期世代で少量炊飯により選抜を実施した。食味の遺伝的改良では、最初に北海道品種の良食味遺伝子を集積し「ゆきひかり」を、次に北海道品種を通して「コシヒカリ」の良食味遺伝子を、さらに直接交配母本とし東北品種「あきたこまち」の良食味遺伝子を導入し、各々「きらら397」と「ほしのゆめ」を育成した。アミロース含有率はそれまでの多肥多収品種の22%から2%低下した。さらに、米国品種「国宝ローズ」の良食味遺伝子を導入した「ななつぼし」を育成し、アミロ-ス含有率が1%低下した。その後、培養変異低アミロース系統「北海287号」を母本とし、アミロース含有率が15%~16%で「粘り」と「柔らかさ」に優れ、「コシヒカリ」に並ぶ食味を有する「ゆめぴりか」を育成した。
    3  日本寒冷地带北海道注重粳稻米粒外观品质的育种研究历程(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丹野 久,吉村彻,木下雅文
    2020, 28(6):20-28.
    [摘要](201) [HTML](0) [PDF 944.59 K](463)
    摘要:
    长期以来,北海道为了使米粒的外观品质不逊色于日本东北以南地区的水平,主要通过米粒外观品质的目测选拔,来减少乳白粒、腹白粒等未熟粒比率,进而提高整粒比率和糙米、大米等的白度。其结果是,在1903年以后培育出的新老品种中,随着培育年度的更新,大体上整粒越来越多,未熟粒、受害粒和着色粒逐渐减少。特别是1961年培育的“尤卡尔”,整粒比率比同时代和以前的品种显著提高,从系谱来看其优良特性被后来培育的很多优质优良食味大米品种所继承。1984年以后培育的主要品种与东北以南的品牌米品种相比,整粒比率稍低,未熟粒比例略高。关于糙米和大米的白度,1971年之前培育的品种由于腹白粒等多,白度提高,和培育年份没有一定的关系。1971年以后越是新品种,越是大米蛋白质含量低,糙米和大米的白度就越高。目前北海道的主要品种与东北以南的品牌米品种相比,糙米白度稍差,但大米白度、糙米透明度和大米透明度没有明显差异。并且,只是整粒时的糙米白度也没有差异。综上所述,现在北海道主要品种的米粒外观品质,除了与东北以南的品牌米品种相比未熟粒稍多、整粒略少之外,已没有明显的区别。
    4  日本の寒地,北海道におけるうるち米粒外観品質の育種(日文)(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丹野 久,吉村徹,木下雅文
    2020, 28(6):29-37.
    [摘要](176) [HTML](0) [PDF 989.52 K](386)
    摘要:
    北海道では旧来,米粒外観品質を東北以南に遜色ない程度まで向上させるため,乳白,腹白などの未熟粒が少なく整粒歩合や玄米と精米の白度が高くなるように,主に達観により選抜を行ってきた。その結果,1903年以降に育成された新旧品種では,整粒は育成年次が新しいほど概して多く,未熟粒,被害粒および着色粒は減少した。とくに,1961年育成の「ユーカラ」は,整粒歩合が同時代や以前の品種に比べ顕著に高く,系譜からみてその良質性はその後に育成された良質良食味米品種に受け継がれた。1984年以降に育成された主要品種は東北以南の銘柄米品種に比べ,整粒歩合がやや低く未熟粒歩合はやや高かった。玄米と精米の白度は,1971年より前の育成品種では腹白粒等の混入が多く,それが白度を上げるため育成年次と一定の関係が無かった。それ以降,両白度は新しい品種ほど高くなり,精米蛋白質含有率が低いほど高い傾向があった。現在の主要品種は東北以南の銘柄米品種に比べ,玄米白度はやや劣るが,精米白度,玄米透明度および精米透明度には明確な差異が無かった。さらに,整粒のみの玄米白度では,差異はなかった。以上から,現在の北海道主要品種の米粒外観品質は,東北以南銘柄米品種に比べ未熟粒がやや多く整粒がやや少ないことを除き,明確な違いはなくなった。
    5  日本寒冷地带北海道抑制粳稻生成白未熟粒的栽培法(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丹野 久
    2020, 28(6):38-46.
    [摘要](203) [HTML](0) [PDF 3.53 M](443)
    摘要:
    白未熟粒的多发会使整粒率下降,降低检查等级,因此急需抑制其发生。白未熟粒中,乳白粒和基部未熟粒的发生率存在品种间差异。切除止叶减少光合作用,增肥导致每平方米稻谷数量的增加,疏植和育苗时高温引起早期异常抽穗所致的齐穗不良,以及收割时期的延迟等会造成白未熟粒的增多。此外倒伏还会导致青未熟粒、白未熟粒增多。在初期生长良好的情况下,从分蘖期开始的深水灌溉抑制了过剩的分蘖产生,增加了粒重和糙米产量,使糙米品质得以提高。由于成熟期的土壤过于干燥,因腹白粒产生引起的品质降低和千粒重减少会导致减产。从抽穗期到齐穗期10天后的茎叶到稻谷的每粒稻谷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流转量,以及粗糙米产量减去同一流转量的每粒稻谷NSC增加量越多,这些白未熟粒的产生就越少。为避免白未熟粒的多发,必须使施肥量、种植密度、育苗温室的温度管理、移植时期、成熟期的土壤水分和收割时期合理化,促进初期生长,用深水抑制过剩的分蘖。通过改善以上的栽培方法,以及1990年代中期后在共同干燥调制储藏设施中使用色选机选别糙米,北海道的一等米比例超过了日本全国的平均水平。
    6  日本の寒地,北海道のうるち米における白未熟粒発生を抑制する栽培法(日文)(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丹野 久
    2020, 28(6):47-56.
    [摘要](176) [HTML](0) [PDF 3.61 M](393)
    摘要:
    白未熟粒の多発生は,整粒歩合を低下させ検査等級を下げるため,抑制する必要がある。白未熟粒,その中でも乳白粒と基部未熟粒の発生率に品種間差異があった。白未熟粒は,止葉切除による光合成の減少,増肥とそれによるm2当たり籾数の増加,疎植および育苗時の高温で生じる早期異常出穂による穂揃い不良,および刈り取り時期の遅延により増加した。倒伏により青未熟粒・白未熟粒は多くなった。初期生育が良好な場合,分げつ期からの深水灌漑は過剰分げつ発生を抑制し,粒重と玄米収量を増加させ,玄米品質も向上させた。登熟期の土壌の過乾燥により,腹白粒発生による品質低下や千粒重減少による減収を生じた。これら白未熟粒の発生は,出穂期から出穂揃い期10日後までの茎葉から籾への非構造性炭水化物(NSC)の1籾当たり転流量および粗玄米収量から同転流量を減じた1籾当たりNSC増加量が多いほど,少なかった。白未熟粒の多発生回避には,施肥量,栽植密度,育苗ハウスの温度管理,移植時期,登熟期の土壌水分および刈り取り時期を適正化し,初期生育を促進し,過剰分げつを深水で抑制する必要があった。以上の栽培法改善と,1990年代後半以降からの共同乾燥調製貯蔵施設での色彩選別機を使った1等米調製により,北海道の1等米比率は全国平均を上回るようになった。
    7  日本寒冷地带北海道大米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年度与地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丹野 久
    2020, 28(6):57-65.
    [摘要](226) [HTML](0) [PDF 994.27 K](428)
    摘要:
    日本北海道大米的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越低,其味就越好。1991—2006年(北海道15个种植地区)间的蛋白质含量范围是7.2%~8.6%(7.2%~8.2%),直链淀粉含量的范围为18.3%~22.2%(19.8%~21.2%),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年度间的差异分别是种植地区间差异的1.4和2.8倍。这是由于水稻的种植期间及其各生长阶段的平均气温和产量等,生育特性的年度间差异,是种植地区间差异的1.6~4.4倍。在这16年期间,抽穗期越早,障碍危险期(出穗前24天开始的30天期间)的温度高引起的。不结实率越低,千粒重越重,稻谷产量越高,蛋白质含量则越低。成熟气温(出穗后40天期间的日均累计气温)与蛋白质含量之间有二次回归方程的关系,成熟气温843 ℃时蛋白质含量最低。在分蘖期间风速大、水稻生育初期的土壤氮素可吸态化速度小引起的初期生育不良的湿地土壤和地区,蛋白质含量与成熟气温的二次回归关系不明显;相反千粒重越重,蛋白质含量越高。在种植地区之间,蛋白质含量与这些发育特性之间没有明显的不相关,稻田泥炭土比率越低,在分蘖期间风速越小,蛋白质含量则越低。另外,在不同年度和种植地区之间,抽穗越早、成熟气温越高,直链淀粉含量则越低。在种植地区之间,离海距离越近,纬度(北纬)越低,成熟气温越低,直链淀粉的含量则越低。
    8  日本の寒地,北海道のうるち米における精米蛋白質含有率とアミロース含有率の年次間地域間差異とその発生要因(日文)(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丹野 久
    2020, 28(6):66-74.
    [摘要](181) [HTML](0) [PDF 1.06 M](380)
    摘要:
    北海道米の精米蛋白質含有率とアミロース含有率(各々蛋白,アミロース)はともに低いほど良食味であるが,1991~2006年(15栽培地域)間で、蛋白は7.2%~8.6%(7.2%~8.2%)、アミロースで18.3%~22.2%(19.8%~21.2%)と差異が大きく、また年次間差異は地域間の各1.4、2.8倍と大きかった。これは、水稲の栽培期間や生育ステージ別の平均気温および収量などの生育特性で、年次間差異が地域間に比べ1.6~4.4倍と大きいためであった。蛋白は、年次間で出穂が早く、障害危険期(出穂前24日以降30日間)が高温で不稔歩合が低く、千粒重が重く玄米収量が多いほど低かった。また、登熟気温(出穂後40日間の日平均積算値)と843 ℃で最低となる二次回帰の関係があった。なお、分げつ期(6月)の風速が大きく水稲生育初期の土壌窒素可吸態化速度が小さい初期生育不良の湿田土壌・地域では、これらの関係は不明瞭で、逆に千粒重は重いほど高蛋白であった。一方、地域間では、これら生育特性との関係が明確ではなく、泥炭土比率が低く、分げつ期の風速が小さいほど蛋白が低かった。アミロースは年次間と地域間ともに、出穂が早く登熟気温が高いほど低かった。また、地域間で海からの距離が短く緯度(北緯)が低く、登熟期の日較差気温が低いほど低アミロースであった。
    9  日本寒冷地带北海道粳稻米粒外观品质的年度及地域间差异及其发生原因(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丹野 久
    2020, 28(6):75-85.
    [摘要](193) [HTML](0) [PDF 1.96 M](382)
    摘要:
    在北海道,作为米粒外观品质的整粒、未熟粒、受害粒、着色粒和死米的各比率以及糙米白度和大米白度都是年度间差异(1999—2006年的6~8年间)比地区间差异(15个地区)大,最大值最小值的差与标准偏差之比平均为1.5~6.4倍。这是由于障碍危险期(出穗前24日之后30天时间)的平均气温和成熟气温(出穗后40天时间的日平均累计气温),其年度间差异与地域差异相比大3.0~3.7倍,而不结实比率、千粒重和糙米产量的生长特性和大米蛋白质含量(蛋白)多1.4~3.3倍的原因。在年度之间,千粒重越重,整粒比率就越高,而整粒比率越高,由于丰产导致蛋白含量就越低。另外,障碍危险期的气温越高,不结实率越低,蛋白含量越低,且成熟气温越高,糙米白度、大米白度也就越高。受害粒和着色粒比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两种比率在成熟气温分别达到890、850 ℃之前,成熟气温越高,比率就越低。还有,未熟粒比率在成熟气温808 ℃时最低,出现二次曲线的相关关系,特别是成熟期间40天的后半部分影响比前半部分大。日照量不足也使未熟粒多发。在地区之间,虽然与年度间相比这些关系基本上还不太明确,但是死米比率在灰色低地土比率较低而泥炭土比率较高的地区,有升高的趋势。现在,这些使米粒外观品质提高的栽培技术在逐渐被开发,并在生产者中被普及和指导。
    10  日本の寒地,北海道におけるうるち米粒外観品質の年次間地域間差異とその発生要因(日文)(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丹野 久
    2020, 28(6):86-96.
    [摘要](176) [HTML](0) [PDF 1.87 M](419)
    摘要:
    北海道では,米粒外観品質である整粒,未熟粒,被害粒,着色粒および死米の各歩合および玄米白度と精米白度のいずれも,年次間差異(1999—2006年の6~8年間)は地域間差異(15地域)より大きく,最大値最小値の差異と標準偏差の両比の平均で1.5~6.4倍であった。これは障害危険期(出穂前24日以降30日間)の平均気温および登熟気温(出穂後40日間の日平均積算気温)で,年次間差異は地域間差異に比べ3.0~3.7倍,不稔歩合,千粒重および玄米収量の生育特性や精米蛋白質含有率(蛋白)で,1.4~3.3倍と大いためであった。年次間で,整粒歩合は千粒重が重いほど高く,また整粒歩合が高いほど多収で蛋白が低かった。また,障害危険期気温が高く不稔歩合が低く蛋白が低く,さらに登熟気温が高いほど,玄米白度が高く精米白度が高くなった。被害粒と着色粒歩合の間には正の相関関係があり,両歩合は登熟気温がそれぞれ890,850 ℃になるまで高いほど低くなった。また,未熟粒歩合は登熟気温が808 ℃で最低となる二次曲線の関係がみられ,とくに登熟期間40日の前半よりも後半の影響度が大きかった。日射量不足も未熟粒を多発させた。地域間では,年次間に比べこれらの関係は概して明確でなかったが,死米歩合は灰色低地土比率が低く泥炭土比率が高い地域ほど高くなる傾向があった。現在,これら米粒外観品質を向上させる栽培技術が開発され,生産者に普及、指導されている。
    11  “日本寒地北海道非糯米的食味和米粒外观品质提高”国际专栏介绍(中日版)
    丹野 久
    2020, 28(6):C4-C13.
    [摘要](186) [HTML](0) [PDF 21.85 M](283)
    摘要:
    12  储藏期内转Bt基因稻谷对印度谷螟生长发育的影响(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吴学友,陈二虎,王康旭,唐培安
    2020, 28(6):97-103.
    [摘要](231) [HTML](0) [PDF 1.60 M](489)
    摘要:
    对转Cry1Ab/Cry1Ac基因稻谷(华恢1号)及其非转基因亲本明恢63在储藏期内对害虫印度谷螟生长发育的影响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转Cry1Ab/Cry1Ac基因稻谷对印度谷螟低龄幼虫(1至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致死作用。温度显著影响印度谷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发育速度,以2%转基因稻谷糙米粉饲喂印度谷螟后发育历期显著延长。种群生长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非线性拟合结果显示,印度谷螟发育起点温度为7.40~15.94 ℃,以2%转基因稻谷糙米粉饲喂印度谷螟发育起点温度为4.90~17.36 ℃。以上研究结果在理论上加深对转Bt基因稻谷生态安全的认识,在实践上为科学开发利用转Bt基因水稻提供理论支持。
    13  转Cry1Ab/Cry1Ac基因大米粉饲喂印度谷螟后的比较转录组分析(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唐培安,陶冶心,王康旭,吴学友,陈二虎
    2020, 28(6):104-110.
    [摘要](262) [HTML](0) [PDF 3.85 M](484)
    摘要:
    转Cry1Ab/Cry1Ac基因作物可以有效防治害虫。以世界性的储粮害虫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 (Hübener)为研究对象,借助高通量测序法研究试虫中与Bt毒蛋白密切相关的基因,以期初步揭示转Bt稻谷的杀虫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对印度谷螟非胁迫种群和转Bt基因大米粉胁迫种群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经De novo组装后共得到37 246个Unigene,其中有23 310个Unigene获得注释。随后,通过比较分析上述两种品系试虫基因表达量,共筛选出34 466条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在胁迫品系中有15 741条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另有18 725条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一方面大大扩充了针对该物种的基因信息,另一方面为转基因稻谷抗印度谷螟的相关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14  转基因稻谷Bt蛋白降解及长期取食对印度谷螟体内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王康旭,吴学友,陶冶心,陈二虎,唐培安
    2020, 28(6):111-117.
    [摘要](298) [HTML](0) [PDF 1.58 M](509)
    摘要:
    转Cry1Ab/Cry1Ac基因稻谷(华恢1号)可以用于储粮害虫印度谷螟的防治,前期研究表明在其短期取食含有Bt毒蛋白的稻谷后,其体内三种主要的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活力会发生明显变化。聚焦储藏期间的特性开展研究,结果发现,转基因稻谷稻壳和糙米中Bt蛋白含量分别为5.534 μg/g和1.003 μg/g,在25 ℃下经过270 d,其降解率分别为67.3%和27.7%。利用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长期取食转Bt稻谷所制大米粉对印度谷螟幼虫体内上述三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不同比例的转Bt大米粉饲喂印度谷螟12 d及连续饲养5个月后,其体内的SOD活力均受到了显著抑制。但是对于POD而言,在长期取食不同含量的转Bt大米粉后,印度谷螟体内POD活性与对照相比产生了显著提高。同时,在印度谷螟幼虫长期取食转Bt大米粉后,其体内CAT活力随着含Bt大米粉比例的提高而显著增强。另外,使用转基因大米粉连续饲养5个月的印度谷螟种群体内的保护酶活力同喂食12d后的酶活变化趋势一致。结果说明在长期取食含有Bt毒素的大米粉后,印度谷螟幼虫体内三种保护酶的增降趋势存在差异,这表明印度谷螟体内三种保护酶可能存在不同的调节机制来应对Bt毒素的胁迫,这对于转Bt作物的毒理和相关抗性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5  “转基因稻谷储藏适宜性及机理”特约专栏介绍
    唐培安
    2020, 28(6):C14-C14.
    [摘要](184) [HTML](0) [PDF 1.72 M](395)
    摘要:
    16  区块链技术在粮食质量追溯体系中应用探讨(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李燕羽,常 青,苑江浩,赵会义,孙开源,TENG Shyh-wei
    2020, 28(6):118-123.
    [摘要](234) [HTML](0) [PDF 1.05 M](665)
    摘要:
    粮食安全是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针对粮食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中,传统手段无法满足粮食的全链条可追溯和技术整合难度大这两个瓶颈问题,通过分析区块链技术在粮食行业的应用与研究现状,以及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时间戳”、“不可更改”等特点和区块链追溯模式与传统追溯模式的差异,提出区块链技术在粮食追溯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场景,总结区块链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17  基于5G技术粮食园区应用探讨(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汪海鹏,魏 雷,杨 旭,李燕羽
    2020, 28(6):124-129.
    [摘要](245) [HTML](0) [PDF 1.56 M](411)
    摘要:
    粮食行业研究人员对5G技术及其“革命性”产业的潜力给予极大的关注。为了应对这种“阶梯式变革”,有必要了解粮食行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对5G的兼容性,以及5G技术如何改变行业的可能性。梳理5G技术的优势,论述分析5G作为一种技术,将大幅提升粮食园区的效率以及5G作为一种方式,让每一个参与者都受益,提供优质服务。将上述分析与粮食信息技术研究的文献和粮食行业接受5G技术的潜力联系起来,强调核心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关键点。这是第一次关于粮食园区应用5G技术的研究,通过对整个粮食园区系统的分析,从而为5G更好地落地提供参考依据。
    18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云平台的粮食扦样外业管理技术与模式(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何明涛,王利丹,邢 勇,秦 雯,张 颖
    2020, 28(6):130-133.
    [摘要](212) [HTML](0) [PDF 676.88 K](399)
    摘要:
    粮油质量扦样是粮食交易、储藏、加工过程中,保留过程样本进行品质检测的重要工作,对保证公平交易以及控制粮食储藏、加工生产过程,保证粮食品质有重要意义。为解决粮食扦样外业工作存在的区域代表性不足、过程舞弊及基层系统建设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云平台(cloud platform)的扦样外业管理技术与模式,规范扦样操作过程,实现对扦样作业过程的实时记录和监管,保证了样品检测公平、公正,减少了舞弊行为;使扦、检成果轻松处理,可视直观;平台租用的管理模式,可解决基层单位建设资金及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
    19  《中国好粮油小麦》标准实施对山东省优质小麦发展影响分析(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王瑞杰,赵 莹,李振华,王雪艳,由志强,王洪尧,孙雪原
    2020, 28(6):134-139.
    [摘要](222) [HTML](0) [PDF 543.89 K](400)
    摘要:
    自从国家粮食行业标准LS/T 3109—2017《中国好粮油小麦》发布实施以来,优质小麦又多了一个新的评价标准,该标准主要特点是增加了“品种一致性”和“食品评分值”检测指标作为优质小麦的定等指标。按照《中国好粮油小麦》标准要求,分别对山东省2018年度81份和2019年度83份新收获小麦样品进行品质指标检验,通过对检验数据的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两年内新收获小麦品种一致性达标率增长了近6倍,优质品率增长了近8倍。随着标准实施时间的延长,其在优质小麦种植方面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
    20  糙米营养价值及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吕呈蔚,岳玉兰,王 政,李倬林,李铁柱,胡济美
    2020, 28(6):140-144.
    [摘要](389) [HTML](0) [PDF 472.81 K](755)
    摘要:
    糙米相较于精米更好的保留了稻谷的营养价值,但由于糙米米糠层中含有植酸盐、纤维素等物质,使其口感粗糙、蒸煮性差,制约了糙米食品的发展。已有研究表明,通过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手段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糙米口感粗糙、蒸煮性差等问题,还能够提高其制品的营养价值、促进人体消化吸收。综述了糙米的营养价值以及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糙米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21  不同含蛋量与沙琪玛香气之间的关系研究(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杨 平,尤梦晨,宋焕禄
    2020, 28(6):145-151.
    [摘要](190) [HTML](0) [PDF 562.32 K](506)
    摘要:
    分别制作蛋含量为0%、10%、20%、30%的沙琪玛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香气成分,结果如下:醇、醛、杂环类化合物为沙琪玛中的主要香气组分。醇类和醛类物质的含量随着蛋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相反,杂环类化合物,尤其是吡嗪类化合物,随蛋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加入鸡蛋后能够检测到的气味化合物有: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6–甲基–5–庚烯–2–酮、5–甲基–2–乙基吡嗪、2–乙烯基吡嗪、1,4–二甲基吡唑、糠醇、2–乙酰基吡咯、2,5–二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和3,5–二甲基–2–乙基吡嗪。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在当蛋含量为20%和30%的沙琪玛制品中被检测到。鸡蛋对沙琪玛整体香气的重要贡献作用。
    22  真空和面对高占比马铃薯全粉挂面品质的影响研究
    杜 洪,杨 健,张星灿,华苗苗,张 怡,康建平
    2020, 28(6):152-157.
    [摘要](238) [HTML](0) [PDF 586.56 K](406)
    摘要:
    马铃薯全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因其不能形成良好的面筋结构而在挂面加工中受到限制。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双因素实验相结合,优化马铃薯全粉挂面工艺中真空和面工序。研究显示,对马铃薯全粉挂面样品的综合品质,加水量影响最大,和面时间次之,真空度与转速影响较小。最优参数为加水量36%,和面时间12 min,真空度0.06 MPa,转速60 r/min。为进一步工业化生产高占比马铃薯挂面产品加工提供实践数据支撑。
    23  干米粉加工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黄维安,蒙 毅,陈 磊,魏小明,黄坤英,滕 广
    2020, 28(6):158-165.
    [摘要](670) [HTML](0) [PDF 488.25 K](827)
    摘要:
    针对干米粉在加工中常见问题,如色泽不均、夹生、大气泡、粘条、断条、水分含量高、发霉变质、成品率低等,从其原料及加工工艺进行原因综述分析,结合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提出解决问题对策,必须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生产技术装备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推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和应用,同时创新产品品种与消费方式,扩大消费、提高经济效益。
    24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核桃改善记忆的功能(网络首发、推荐阅读)
    吕泓霖,许成梅,陈 丹,马雅鸽,陈朝银,赵声兰
    2020, 28(6):166-173.
    [摘要](273) [HTML](0) [PDF 1.70 M](511)
    摘要: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核桃改善记忆的作用机制,采用TCMSP数据库对核桃活性成分和相应的靶点进行筛选,并利用Geencard和OMIM数据库查找记忆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3.7.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关联网络, 并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将网络药理学分析的核桃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核桃主要通过鞣花酸、没食子酰葡萄糖、胡桃醌等8个活性成分改善记忆,通过调控PTGS2、PRKCA、PRKCB等靶点,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来改善记忆功能。分子对接表明核桃的活性成分鞣花酸、没食子酰葡萄糖与PRKCA、PRKCB等靶点有较强的结合。本实验为核桃改善记忆的功能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25  中国4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果糖与血脂异常的关系研究
    庞邵杰,綦文涛,宋鹏坤,杨 春,王 勇,宋 歌,张 坚
    2020, 28(6):174-181.
    [摘要](229) [HTML](0) [PDF 959.03 K](503)
    摘要:
    利用2010—2012年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对27 265名4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果糖摄入量与血脂指标及血脂异常的关系进行分析。男性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水平低于女性,而膳食果糖的摄入量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在男性人群中,随着膳食果糖摄入量四分位水平的增加,血清TG浓度升高而HDL-C浓度下降,趋势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趋势 < 0.001)。在女性人群中仅发现血清TG水平随膳食果糖摄入量四分位水平的增加而升高(P趋势 < 0.001)。调整混杂因素后,在男性人群中,与膳食果糖摄入量第一分位相比,第三分位(OR: 1.17; 95%CI: 1.03~1.33)、第四分位(OR: 1.25; 95%CI: 1.08~1.43)低HDL-C血症的发生风险增加;在女性人群中,膳食果糖的摄入量与高TC血症、高TG血症、低HDL-C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及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无关(P > 0.05)。膳食果糖对血脂指标及血脂异常的影响可能存在性别差异。
    26  国际标准化组织粮油标准体系浅析
    王利丹,何明涛,张 颖
    2020, 28(6):182-190.
    [摘要](215) [HTML](0) [PDF 561.14 K](446)
    摘要:
    通过收集整理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ISO)最新资料和粮油及其制品相关标准,介绍ISO标准体系概况,并对ISO粮油标准体系中含油种子、果实和油籽粕、谷物和豆类、动物和植物油脂标准的分类构成、现状、特点分布和最新发展趋势等进行介绍和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ISO粮油标准框架结构合理,标准体系完善,侧重于粮油质量安全方面的检测,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性标准、综合性标准和安全标准将是ISO制定粮油标准的未来重点。结合我国粮油标准体系的实际情况,提出从扩大标准覆盖范围、规范科学标准的制修订管理、引入科学新技术等方面提升中国粮油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2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法测定农作物样品中硫元素
    李耕伟,解 魁,赵志飞,宋娟娥
    2020, 28(6):191-194.
    [摘要](250) [HTML](0) [PDF 545.85 K](370)
    摘要: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法(ICP–MS/MS)测定农作物样品中硫元素,建立了农作物样品中硫元素高灵敏度分析的检测方法。分别对测量模式、干扰消除效果、方法线性范围、方法检出限和方法准确度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串接氧气模式可以有效消除硫元素的质谱干扰,方法灵敏度高,方法检出限达到1.8 µg/g,可对硫元素含量在2%以下样品直接分析,方法经过国家标准物质验证,测定值均在标称值范围之内,可作为农作物样品中硫元素分析新方法使用。
    28  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食用植物油过氧化值、酸值的不确定度评定
    王志强,叶建斌,李栩欣,彭焱辉,吴凌涛
    2020, 28(6):195-199.
    [摘要](224) [HTML](0) [PDF 571.04 K](483)
    摘要:
    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方法对食用植物油中过氧化值和酸值进行测定,通过建立不确定度数学模型,分析和计算试验过程中影响过氧化值和酸值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和扩展不确定度。测试结果表明:食用植物油的过氧化值平均值为1.22 mmol/L,酸值平均值为1.43 mg/g,其过氧化值项目扩展不确定度为0.016 mmol/L,酸值扩展不确定度为0.044 mg/g,置信因子k=2,测量重复性是影响过氧化值和酸值实验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
    29  影响小麦粉灰分测定的因素综合性评价
    李振华,赵 莹,王瑞杰,孙雪原,王洪尧,李燕羽
    2020, 28(6):200-203.
    [摘要](324) [HTML](0) [PDF 447.59 K](713)
    摘要:
    根据国标GB5009.4—2016,研究评估标准应用于小麦粉灰分检测各影响因素对灰分含量变化的相对贡献,包括称样量、碳化时间、灰化时间、灰化温度。所有数据采用格鲁布斯检验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小麦粉灰分含量测定称样量推荐3 g范围内;控制碳化时间和过程非常重要,灰化温度和灰化时间分别为550 ℃和4 h;干基和湿基对于灰分含量平均值影响不显著。提出一种基于国标的小麦粉灰分含量分析方法。
    30  茶叶中铅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祁凤娟
    2020, 28(6):204-208.
    [摘要](212) [HTML](0) [PDF 561.33 K](380)
    摘要:
    运用现代统计学理论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茶叶中铅的分析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进行评定,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称量过程、定容过程、仪器测定中标准曲线的拟合、测量过程重复性等。采用A类评定和B类评定方法对影响茶叶中铅分析结果的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确定置信概率95%的扩展不确定度,确定分析结果的置信区间为:[2.66, 2.86]。
    31  生物农药多杀菌素及其结构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张逍遥,郭 超,刘艳丽,张 鑫,王 超
    2020, 28(6):209-217.
    [摘要](373) [HTML](0) [PDF 841.47 K](603)
    摘要:
    在日益重视环保的今天,生物农药因其易降解、低残留、低污染、高安全性以及病虫害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已成为世界各国农药学家研究的热点,将引领农药开发新趋势。多杀菌素及其结构类似物作为新型绿色生物农药,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决定了独特的作用机理,同时具有生物农药的安全性和化学农药的速效性。在防治农林害虫、储粮害虫、卫生害虫以及牲畜寄生虫上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比较多杀菌素及其结构类似物的理化特性,总结其理化诱变、分子改造、产品研发与应用以及抗性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分析生物农药推广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32  储粮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任剑豪,吴卫国,宗 平,李 娜,张 兵,周 涛
    2020, 28(6):218-222.
    [摘要](292) [HTML](0) [PDF 499.58 K](836)
    摘要:
    由于长期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治储粮害虫,使其产生严重的抗药性,且污染环境。介绍储藏中的常见虫害及其造成的损失,根据粮食储藏绿色、环保、安全的要求,探讨粮食储藏过程中针对储粮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综述在稻谷储藏中关于昆虫生长调节剂、信息素、微生物源物质、植物及植物提取物等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开拓储粮害虫防治思路,减少或避免储粮害虫造成的损失,为未来研究储粮害虫防治技术提供参考。
    33  不同横向通风方式降温保水效果对比研究
    许建双,王学正,安超楠,白国伟,彭超远,李喜洋,陈 峰,张 杰
    2020, 28(6):223-228.
    [摘要](292) [HTML](0) [PDF 707.64 K](403)
    摘要:
    为了解不同横向通风方式的降温效果和水分损失情况,在2个30 m跨度小麦仓分别实施覆膜式横向通风和揭膜式横向通风。通过检测2个仓通风前后粮温、水分变化和通风时间及能耗等参数,对降温效果、单位能耗、水分损失、温度和水分均匀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覆膜式通风降温与揭膜式通风降温相比,通风均匀性和降温效果较好,虽然通风时间、单位能耗分别增加140 h、600 Kw∙h,但降温幅度提高0.5 ℃,粮食水分损失较小,整仓平均水分仅减少0.1%,为合理选择横向通风方式提供了依据。
    34  湖南地区空调控温储粮应用研究
    周 涛,张 兵,刘 博,陈渠玲,甘平洋,李 娜
    2020, 28(6):229-233.
    [摘要](235) [HTML](0) [PDF 695.41 K](353)
    摘要:
    针对湖南地区夏季湿热,稻谷易发热霉变等问题,利用空调控温技术对高大平房仓开展储粮度夏实验,对稻谷粮温、水分、脂肪酸值等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及能耗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湖南省准低温科学储粮提供有效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空调控温技术在湖南地区的最佳使用时间段为7~8月高温阶段,该技术的运用可实现高大平房仓的准低温储藏,减少稻谷水分的流失,有效延缓稻谷脂肪酸值的上升速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粮堆虫害的发生,使稻谷安稳度夏,保证粮食品质和安全,经济效益明显。
    35  我国散粮集装箱运输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王小萌,刘 清,师建芳,谢奇珍,娄 正,赵玉强,邵 广
    2020, 28(6):234-239.
    [摘要](270) [HTML](0) [PDF 1.67 M](758)
    摘要:
    集装箱运输已成为目前我国新型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便捷、高效、灵活等特点。现以国内外散粮集装箱运输及标准分析为基础,对构建集装箱散粮运输标准体系进行探讨,提出标准体系建设目标、原则和思路,设计散粮集装箱运输标准体系框架,并对各要素进行分析,以期为解决粮食集装箱运输存在问题提供借鉴,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奠定基础。
    36  2020年《粮油食品科技》总目录页
    2020, 28(6).
    [摘要](210) [HTML](0) [PDF 401.17 K](259)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