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科技

1.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
2. 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3.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 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5. 科创中国“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入选期刊
6. “中国精品期刊展”入选期刊
7. 荷兰Elsevier-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
8. 瑞典DOAJ(开放存取期刊目录)收录期刊
9. 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收录期刊
10.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11. 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收录期刊
12. 英国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数据库收录期刊
13.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收录期刊
14. 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

2020年第28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绿茶提取物EGCG对老年痴呆鼠和肥胖鼠的改善作用研究
    刘 杨 张万圣 顾仁济 刘 云
    2020, 28(3):1-9.
    [摘要](437) [HTML](0) [PDF 2.51 M](860)
    摘要:
    以老年痴呆症和肥胖症模型小鼠为实验对象,每天用50 mg/kg的绿茶提取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喂食30 d,分别从实验鼠的外形、生化指标和组织切片等指标进行分析,探讨EGCG对老年痴呆症和肥胖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EGCG能改善老年痴呆症小鼠大脑认知水平,作用机制可能与脑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酶活、丙二醛(MDA)含量和β-淀粉样蛋白-42(Aβ42)沉积有关。EGCG具有抑制肥胖功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体内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有关,影响脂肪和能量代谢。同时,EGCG还具有一定的修复肥胖引起的肝损伤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为绿茶功能食品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黄磷脂酰胆碱的提取与分子结构分析
    朱 帅 黄梦玲 樊 俐 杨瑞鹏 张 敏 刘 云
    2020, 28(3):10-17.
    [摘要](454) [HTML](0) [PDF 7.35 M](809)
    摘要:
    磷脂酰胆碱(PC)是鸡蛋蛋黄中的主要活性因子,为人体提供营养和保护。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乙醇提取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黄PC工艺参数,经薄层色谱初步纯化后,气相-质谱(GC-MS)联用仪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PC脂肪酸组成和分子结构。结果表明,乙醇提取蛋黄PC最适工艺参数为:料液比(v∶v)为1∶16(g/mL),乙醇浓度93.77%,提取温度42.98 ℃。在此条件下,PC提取率24.38%,纯度61.19%。PC中主要脂肪酸为油酸(40.66%)、软脂酸(16.35%)、亚油酸(13.06%)、硬脂酸(7.27%)和棕榈油酸(5.19%),以及少量花生四稀酸(0.48%)和二十二碳六烯酸(0.37%),共鉴定出9种蛋黄PC分子结构,即16:0/18:0-PC, 16:0/18:1Δ9-PC, 18:0/18:1Δ9-PC, 16:0/18:2Δ9,12-PC, 18:0/18:2Δ9,12-PC, 18:1Δ9/18:2Δ9,12-PC, 16:0/20:4Δ5,8,11,14-PC, 18:0/20:4Δ5,8,11,14- PC和 16:0/22:6Δ3,6,9,12,15,18-PC。
    3  蛋黄卵磷脂的结构、提取、功能与脂质体研究进展
    朱 帅 黄梦玲 吴倩倩 杨瑞鹏 张 敏 刘 云
    2020, 28(3):18-25.
    [摘要](607) [HTML](0) [PDF 2.02 M](3258)
    摘要:
    综述蛋黄卵磷脂的分子结构、提取方法、功能活性,以及在脂质体方面的最新研究现状。蛋黄卵磷脂结构主要是以甘油为骨架,通过酰基键与磷酸和脂肪酸连接而成的一种磷脂类两亲分子,根据碱基基团的不同,蛋黄卵磷脂包括了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酸和磷脂酰甘油等6种。目前,提取蛋黄卵磷脂的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和超临界萃取法;蛋黄卵磷脂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神经保护和心脑血管保护等功能的生理活性;此外,还简单介绍了蛋黄卵磷脂脂质体的种类和应用现状。为蛋黄卵磷脂产品的开发提供良好的参考。
    4  薯类粉条中与淀粉相关的结构性质研究
    邹金浩 李 燕 苏小军 李清明 李文佳
    2020, 28(3):26-30.
    [摘要](380) [HTML](0) [PDF 1.21 M](1073)
    摘要:
    为了解薯类淀粉粉条结构特点,选取3种木薯淀粉(SC9、SC205、LMC),3种淮山淀粉(GY2、SFY、MPY)和1种红薯淀粉(XSSP)制成的粉条为研究对象,对其色泽、微观样貌、结晶结构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各粉条的色泽、微观样貌、结晶结构差异显著。星树红薯粉条色泽最好,而双峰淮山粉条色泽较暗。淮山粉条和红薯粉条存在部分还未完全糊化的淀粉颗粒,呈现出清晰的团粒结构,木薯粉条的糊化程度最高,淀粉的团粒结构已基本消失,SC9木薯粉条可以看到均匀完整的网络结构。粉条的结晶结构均遭到破坏,不同品种薯类粉条的有序结构与无序结构比例有明显差异。
    5  三种原料前处理方式对淮山罐头品质的影响
    张锦钰 石 柱 苏小军 李清明 郭红英 唐兰芳 王 锋
    2020, 28(3):31-36.
    [摘要](344) [HTML](0) [PDF 792.98 K](604)
    摘要:
    为解决热烫预处理易造成淮山罐头汤汁浑浊的问题,提高淮山罐头品质,分析比较热烫处理和以果葡糖浆为渗透液的真空渗透处理、常压渗透处理三种原料预处理方式对淮山罐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烫处理虽然能够钝化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从而起到较好的护色作用,但是会对淮山的表面组织结构造成严重破坏,导致电导率增加,硬度下降达34.80%。常压渗透和真空渗透处理组的淮山,由于糖液的渗入,结构更加致密,在罐头加工前处理时间内,并不会使样品发生明显褐变,对细胞膜的破坏程度均远低于热烫处理。常压渗透5 h和真空渗透3 h、4 h、5 h的淮山硬度均较新鲜淮山有所上升,但抗坏血酸含量明显下降;真空渗透处理组的淮山组织结构更完整,所制成淮山罐头的感官评分高于相同渗透时间的常压渗透处理组和热烫处理组。真空渗透脱水预处理能有效减少淮山罐头浑汤问题,提高罐头品质。
    6  “几种重要食品资源提质利用”特约专栏(一)介绍
    刘 云
    2020, 28(3):c-6-c-6.
    [摘要](191) [HTML](0) [PDF 387.10 K](419)
    摘要:
    7  基于免疫磁珠黄曲霉毒素全自动净化方法适用性评价
    李 丽 叶 金 轩志宏 刘洪美 陈梦泽 周明慧 吴 宇 王松雪
    2020, 28(3):37-41.
    [摘要](301) [HTML](0) [PDF 444.31 K](688)
    摘要:
    对基于免疫磁珠黄曲霉毒素全自动净化的方法适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磁珠试剂盒平均回收率均在95%以上,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3%。质控样品的测定结果均在给参考值范围内。通过t检验可知,sig.(双侧)=0.533,两台净化仪的检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62名检测人员对黄曲霉毒素免疫磁珠自动化处理方法与传统的免疫亲和柱净化法的评测,通过t-检验可知,99%的置信区间内,P值≥0.01,说明两种方法的测定值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免疫磁珠自动化处理法测定结果的离散程度小于免疫亲和柱法,且全部的检测结果的|Z|均≤2。
    8  柠檬酸提取法快速测定粮食中镉的研究
    伍燕湘 周明慧 张洁琼 田 巍 陈 曦 王松雪
    2020, 28(3):42-48.
    [摘要](389) [HTML](0) [PDF 641.74 K](798)
    摘要:
    研究开发一种绿色便捷的测定粮食中镉的前处理方法:柠檬酸提取法。对影响柠檬酸提取的基本参数进行考察及优化,获得最佳的前处理条件,采用质控样品和标准物质对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考察;研究出柠檬酸等量固定于10 mL离心管中的前处理方法,为实际应用提供便利方法。优化研究方法仅需样品称量后加入纯净水即可完成粮食中镉测定的全部前处理,标准物质及质控样品的检测结果均在赋值范围内,7次独立重复测试的RSD小于5%,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密度及准确性;该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39 ng/mL和0.129 ng/mL,满足粮食中镉检测的要求,整个前处理过程可在15 min内完成,十分安全、绿色、简便、易于操作。
    9  基于蒙特卡洛法评定花生油脂肪酸组成的不确定度
    朱 琳 周明慧 张 冰 王松山 李 丽 王松雪 郭宝元 张 东
    2020, 28(3):49-53.
    [摘要](335) [HTML](0) [PDF 1.08 M](646)
    摘要:
    采用蒙特卡洛法(monte carlo method,简称MCM)评定气相色谱法测定花生油脂肪酸组成的测量不确定度。结果表明:花生油主要脂肪酸组分C16:0的不确定度为10.78%±0.23%,C18:0的不确定度为3.52%±0.08%,C18:1n9c的不确定度为45.75%±0.58%,C18:2n6c的不确定度为32.10%±0.52%,C22:0的不确定度为2.84%±0.07%,MCM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避免对测量模型求偏导数等复杂的测量推导及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和B类评定过程,利用MCM软件可简便快速地求出花生油二十一种脂肪酸组分测量的不确定度,该法为提高实验室不确定度评定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
    10  北京市郊玉米质量安全风险因子及影响因素分析
    崔 华 陆安祥 谢 刚 李 森 吴 宇 王松雪
    2020, 28(3):54-60.
    [摘要](334) [HTML](0) [PDF 3.96 M](662)
    摘要:
    以北京郊区10个农户的玉米种植地为研究对象,扦取种植期土壤样品、扬花期花穗样品、收获期及不同储藏时期的玉米样品,检测菌相、带菌量和真菌毒素等。结果表明,玉米产后整个自然晾晒储藏期间,储藏前期(产后一个月内)的发霉风险最高,其中镰刀菌属一直是优势菌群,其产生的毒素主要包括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和伏马菌素(FB1、FB2),检出率分别为100%、95%和93%,且DON和ZEN在储藏期的超标率均大于40%,而其他毒素,如AFBs、OTA、ST、T-2、HT-2等均未检出。另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和花穗样品中真菌多样性与农艺因素的关系,发现,种植方式(清种/兼做)、灌溉情况、上季秸秆处理方式等因素会影响玉米植株污染真菌的种类和数量,进而导致玉米籽粒真菌毒素的污染水平出现差异。
    11  “粮油质量安全与评价”特约专栏(二)介绍
    王松雪
    2020, 28(3):c-7-c-7.
    [摘要](246) [HTML](0) [PDF 366.02 K](396)
    摘要:
    12  2018—2019年我国小麦加工科研概况与建议
    林家永
    2020, 28(3):61-68.
    [摘要](347) [HTML](0) [PDF 478.01 K](1427)
    摘要:
    为全面了解我国小麦加工研究现状,从小麦及小麦粉品质、小麦粉制品加工及小麦深加工等方面综述了近2年小麦加工研究概况。总结了我国在小麦品质、加工工艺、质量控制、优质馒头和面条加工等研究所取得成效,并提出未来小麦加工研究进一步发展具体建议,以期为小麦生产、加工、科研以及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
    13  碾米工艺对米糠关键组分影响研究初探
    杨剀舟 魏 征 范运乾 栾 霞 李晓宁 段章群 薛雅琳
    2020, 28(3):69-77.
    [摘要](365) [HTML](0) [PDF 5.10 M](847)
    摘要:
    为了提高米糠利用水平,开展米糠中关键组分的精准化分离研究至关重要。通过砂轮型号、碾磨转速和碾磨时间等参数对米糠中关键组分如蜡、粗脂肪和粗蛋白等组分含量影响变化进行研究,并通过扫描电镜、多元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手段进行表征和建模。结果表明:糙米中各组分电镜表征呈现层级交替分布的特点,从外到里依次为蜡酯层、纤维层、脂肪-蛋白层和淀粉层;米糠关键组分最高含量及其碾米工艺组合分别为:蜡0.67%(860 rpm,1.0 min)、粗脂肪18.37%(1 060 rpm,1.0 min)、粗蛋白18.59%(960 rpm,2.0 min)、粗纤维16.85%(760 rpm,0.5 min)和淀粉41.12%(1 060 rpm,2.5 min);砂轮型号对于蜡含量和粗纤维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碾磨时间对米糠得率和淀粉含有极显著影响(P<0.01),碾磨转速除粗蛋白含量外均具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粗纤维与其余变量整体上具有更高的极显著相关性,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4(蜡)、0.83(粗脂肪)、0.73(粗蛋白)、–0.69(淀粉)和–0.42(米糠得率)。采用细碾和粗碾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实现米糠关键组分的精准分离。
    14  方便米饭品质改良研究进展
    罗霜霜 康建平 张星灿 杨 健 刘 建
    2020, 28(3):78-84.
    [摘要](428) [HTML](0) [PDF 417.70 K](1360)
    摘要:
    从方便米饭的大米种类、大米配比、生产工艺、食品添加剂、加热包、激活剂等对方便米饭食用品质和营养结构的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指出方便米饭存在食味品质差以及在研发和扩宽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展望了方便米饭的研发趋势和发展前景。
    15  乐昌香芋热风干燥动力学及模型拟合
    华军利 梁锦霞 朱定和 何宇豪 李欣如 陈佩芸
    2020, 28(3):85-90.
    [摘要](336) [HTML](0) [PDF 546.09 K](671)
    摘要:
    研究乐昌香芋在不同热风温度(50、60、70、80、90 ℃),不同热速率(1.5、2.0、2.5、3.0 m/s),不同切片厚度(2、3、4、5 mm)下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利用干燥经验模型Logarithmic、Twoterm、Modified page、Henderson and Pabis、WeibullⅠ对干燥过程水分比与干燥时间关系进行模型拟合,以决定系数、残差平方和与加权卡方检验系数判断拟合结果优劣。结果表明,水分比随时间逐渐减少,变化逐渐变缓。香芋干燥过程以降速干燥为主,热风温度70 ℃时干燥速率最快,干燥时间最短;热风速率2.0 m/s时干燥速率较快,有利于节能降耗;切片厚度3 mm时干燥速率较快,干燥时间较短。WeibullⅠ模型能很好地描述香芋热风干燥过程,拟合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997 9,残差平方和均小于0.002 88,加权卡方检验系数均小于1.69×10–4。
    16  超声波联合研磨破壁法提取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工艺研究
    孟 昂 王 萌 赵晓燕 朱运平 张晓伟 刘红开 朱海涛
    2020, 28(3):91-97.
    [摘要](309) [HTML](0) [PDF 6.35 M](782)
    摘要:
    在比较研究并确定破壁方法与溶解试剂的基础上,利用超声辅助提取方法探索不同条件下从雨生红球藻中提取虾青素的效果,并通过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液氮研磨破壁处理,以乙酸乙酯-乙醇(v/v:1∶2)作为提取溶剂在超声时间18 mins、超声温度39 ℃、液料比9∶50(mL/mg)、超声功率200 W条件下进行震荡超声处理,最后于40 ℃水浴振荡20 mins,虾青素提取率可达85.1%。
    17  全麦粉添加量对干挂面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研究
    汪丽萍 刘艳香 谭 斌 沈汪洋 田晓红 刘 明 高 琨
    2020, 28(3):98-104.
    [摘要](336) [HTML](0) [PDF 496.72 K](673)
    摘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3种不同全麦粉添加量(50%、75%和 100%)干挂面和1种精白挂面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到8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括17种醛,34种烃,16种醇,7种酮,1种呋喃,7种酯,2种胺和1种酸。四种挂面均含有烃类、醛类、醇类、酮类、酯类和胺类化合物。精白挂面和三种全麦挂面中分别检测到44、53、52和50种挥发性成分,全麦挂面相比于精白挂面挥发性成分显著增加。在挥发性成分中醛类物质是最主要物质,相对含量达25%以上。己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醛类物质。全麦粉添加量的增加对各种类挥发性成分构成影响不大,而对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有较大影响。
    18  葡萄籽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现状
    张丽明 马雅鸽 张 希 赵声兰 陈朝银 梁仲雄
    2020, 28(3):105-111.
    [摘要](387) [HTML](0) [PDF 575.18 K](728)
    摘要:
    以葡萄籽为原料生产的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种类、剂型及其产品功能现状进行综述。普通食品有国标葡萄籽油、国标葡萄籽提取物食品添加剂以及葡萄籽粉、压片糖果等。保健食品有370多个,主要利用葡萄籽油、葡萄籽提取物等有效部位;主要剂型为胶囊剂、片剂以及口服液和粉剂;主要功能为抗氧化、祛黄褐斑、增强免疫力、辅助降三高等。葡萄籽粉、葡萄籽提取物、葡萄籽油均为准予备案的化妆品原料,已备案非特化妆品4 900多个,几乎囊括所有化妆品类别。已有相关药品研究,但尚无相关药品批文。线上葡萄籽和葡萄籽粉售价与大米和面粉相当、油为其原料的5~10倍、提取物则为其原料的30多倍,相关的胶囊和片剂价格又进一步成倍增加,且销量远高于未装胶囊或压片的产品。显然,葡萄籽深加工产品有较大的开拓空间、利润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19  识别元件在粮食真菌毒素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韩逸陶 李可敬 罗 菲 黎 睿 李春花 谢 刚
    2020, 28(3):112-117.
    [摘要](362) [HTML](0) [PDF 398.53 K](620)
    摘要:
    真菌毒素是造成粮食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全球粮食安全领域研究的焦点与热点,发展快速、精准、低廉、方便的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物传感分析的真菌毒素检测技术,识别元件的特异性和选择性至关重要,是良好分析性能的先决条件。系统梳理近年来主要识别元件类型,对基于识别元件的生物传感分析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综述,并展望其在真菌毒素分析领域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真菌毒素检测相关研究和安全监管提供参考和启发。
    20  大米加工精度检测新技术的研究
    高 岩 石翠霞 张 越 于素平 梶山剛志郎 内田和也
    2020, 28(3):118-121.
    [摘要](287) [HTML](0) [PDF 486.56 K](759)
    摘要:
    大米加工精度是评价大米品质的重要指标。研究一种新的大米加工精度检测技术,将大米样品通过伊红Y-亚甲基蓝染色法染色后,置于大米加工精度检测仪中进行留皮度测定,进而判定大米的加工精度等级。通过不同实验室间的验证结果统计分析,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再现性良好,稳定性符合国标要求,满足大米加工精度定量检测需求。根据实验室间验证数据计算得到重复性限r和再现性限R,并将该方法标准化,指导实际应用。
    21  蛋体水解液的益生菌发酵酶解工艺及产品制备研究
    孙 郡
    2020, 28(3):122-128.
    [摘要](338) [HTML](0) [PDF 9.73 M](624)
    摘要:
    在传统加工方法基础上,将米醋替换为乳酸,再进行水解工艺的优化,最优方案所得蛋液水解度最大可以达到24.184%,在此基础上再使用蛋白酶进行酶解与多种益生菌进行发酵,所得样品肽含量最高可达到1.526 mg/mL,相比传统醋蛋液与发酵蛋液优势明显。经测定经过多重水解的蛋液游离氨基酸种类齐全,钙、铁、锌等无机元素含量较高,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再将得到的蛋体水解发酵液喷雾制粉,调味复配,即可得到一种具有钙含量高、低胆固醇、富含小分子肽且风味良好的功能食品。
    22  荞麦降糖酸奶的研制
    黄 瑞 刘敦华
    2020, 28(3):129-134.
    [摘要](336) [HTML](0) [PDF 566.14 K](580)
    摘要:
    荞麦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众多营养物质,特别是生物类黄酮、手性肌醇、高活性蛋白等降糖因子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粮食作物。旨为糖尿病人群开发具有降糖作用的保健食品,使酸奶和荞麦得到更好的结合,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按l∶l混合作为生产茵种。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酸奶发酵工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苦荞牛乳混合发酵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苦荞浆添加量30%、木糖醇添加量8%。稳定剂添加复配比例CMC 0.15%、卡拉胶0.10%、黄原胶0.05%,菌种添加量3%,发酵时间4 h。同时在后熟过程中添加降糖因子,手性肌醇为6.55 μg/mL,黄酮类化合物0.526 mg/mL,荞麦蛋白0.12 g/mL。
    23  东北优质粳稻不同温度储藏条件品质变化研究
    田 琳 张海洋 祁智慧 王鹏杰 唐 芳
    2020, 28(3):135-139.
    [摘要](355) [HTML](0) [PDF 444.31 K](561)
    摘要:
    以吉林榆树地区超级稻(水分14.6%)为研究对象,分别置于15、20、25、30和35 ℃条件下模拟储藏,定期取样检测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种用品质、储藏品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等各项指标受储藏温度影响较大,温度越高,稻谷各项品质下降越明显。短期储存时,将储藏温度控制在25 ℃或更低,能够保证稻谷的储藏、加工和外观品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水分含量为14.6%的优质粳稻脂肪酸值与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呈二元非线性关系,可通过模型FAV=EXP(2.218+0.025 T+ 0.003 t)对脂肪酸值的变化进行预测。综合各项品质指标变化情况,兼顾节约储粮成本因素,25 ℃准低温是较为经济实用的储藏温度,在该温度下14.6%优质粳稻可安全储藏6个月,且保持良好品质。
    24  甲基嘧啶磷联合空调控温害虫防治实现免熏蒸的研究
    李 斌 刘 焱 杨红彪 蔡志中 张水彪 李 涛 邓 军
    2020, 28(3):140-143.
    [摘要](349) [HTML](0) [PDF 471.43 K](743)
    摘要:
    采用55%甲基嘧啶磷乳油与超纯水按1∶2的比例混匀,再对高大平房仓的粮面及上部空间用超低容量喷雾器进行人工仓内喷雾,于2019年4月底和2019年7月底共实施两次人工喷雾施药,以期在粮堆表层形成持续的害虫防护层,在仓温和粮温相对较高时防止仓内粮食受到内外部虫害的感染,同时结合仓内空调控温,将仓内粮食的温度控制在25 ℃以内,增强甲基嘧啶磷防护层对害虫的持续防治效果。以甲基嘧啶磷作为储粮害虫防护剂能有效地降低磷化铝熏蒸频次,延长磷化铝熏蒸持效期,减少粮库保管员劳动强度,且因其对人毒性低、药剂残留量少,具有经济成本低和对仓房及周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因此以甲基嘧啶磷联合空调控温作为害虫防治新技术,将达到全年整仓免熏蒸的效果。
    25  偏高水分稻谷过夏储藏期间品质变化研究
    李 佳 曹 毅 赵 旭
    2020, 28(3):144-147.
    [摘要](378) [HTML](0) [PDF 447.96 K](692)
    摘要:
    针对偏高水分稻谷过夏储藏期间易发生品质劣变的情况,利用空调控温储粮技术,开展偏高水分稻谷品质变化研究实仓实验,跟踪测定过夏期间水分、脂肪酸值和米饭硬度等质构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高温期间,偏高水分稻谷品质变化情况为水分基本保持不变;脂肪酸值、米饭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上升;弹性和粘性下降;内聚性基本不变。由此可见,利用低温储粮技术偏高水分稻谷可以安全过夏,并能达到保持储粮品质,保证储粮安全的目的。
    26  稻谷储藏条件及储藏技术分析
    李 娜 周红丽 周 涛 任建豪 宗 平
    2020, 28(3):148-153.
    [摘要](391) [HTML](0) [PDF 409.60 K](1564)
    摘要:
    稻谷储藏过程中其品质的变化深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外界因素包括温度、水分、空气比例以及虫害和微生物等,尤其是在储粮温度较高且稻谷水分偏大的条件下,稻谷霉菌生长较快,导致稻谷品质下降。综述储粮条件对稻谷品质的影响以及稻谷储藏期间储粮害虫和有害微生物和对稻谷的危害,讨论现有的稻谷储藏技术以及新型储粮技术的研究,目前低温储粮、气调储粮、利用CO2法检测稻谷霉菌以及天然防霉剂的研发等新型技术的开发为我国稻谷的安全储藏提供了更有效的技术保障,只是一些新型技术对粮仓的要求较高,实现全国性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