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科技

1.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
2. 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3.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 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5. 科创中国“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入选期刊
6. “中国精品期刊展”入选期刊
7. 荷兰Elsevier-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
8. 瑞典DOAJ(开放存取期刊目录)收录期刊
9. 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收录期刊
10.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11. 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收录期刊
12. 英国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数据库收录期刊
13.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收录期刊
14. 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

2019年第27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日本优良食味稻米灌浆期水管理、鲜谷干燥温度及糙米水分与食味关系研究(译文)
    松江勇次
    2019, 27(6):1-4.
    [摘要](570) [HTML](273) [PDF 1.17 M](740)
    摘要:
    为了生产优良食味稻米,克服栽培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主要论述了灌浆期最适宜的用水管理、新鲜稻谷的干燥温度以及糙米水分含量与其食味之间的关系。水稻灌浆期最适宜的用水管理是湿润管理法,通过对灌浆期水稻的湿润管理,可有效抑制水田土壤温度上升,保持根系活力,提高稻米结实率,最终实现稻米增收与食味提升。新鲜稻谷水分含量不同,干燥所需的送风温度也不同,22%、25%、30%的水分含量分别对应的适宜温度为55、48、35 ℃。糙米中14%~15%的水分含量能够保证稻米的最佳食味。
    2  良食味米生産の栽培理論—登熟期間中における最適な水管理,収穫籾の乾燥温度および玄米水分—(日语原文)
    松江勇次
    2019, 27(6):5-9.
    [摘要](285) [HTML](251) [PDF 1.28 M](546)
    摘要:
    培環境条件に左右されない良食味米生産のための、登熟期間中の水管理、収穫籾の乾燥温度および玄米水分と食味との関係について述べる。登熟期間中の水管理は、飽水管理が最適である。飽水管理を実施することによって,地温の上昇が制御されるとともに,根の活力低下が軽減される.その結果,収量は根の健全化に起因する登熟歩合の向上によって増収するとともに,食味も優れる。生籾水分が22,25,30%の場合は,それぞれの乾燥させるための送風温度は55,48,35℃が適温である。食味からみた玄米の適水分は14%~15%である。
    3  日本寒冷地带北海道的优良食味稻米栽培技术研究(译文)
    丹野 久
    2019, 27(6):10-17.
    [摘要](415) [HTML](273) [PDF 880.14 K](658)
    摘要:
    北海道是日本最北部的水稻栽培地区,在当地气候寒冷、环境多变的条件下,为能生产优良食味的稻米,研发出一系列降低直链淀粉和精米蛋白质含量的技术。影响直链淀粉含量的主要因素在于水稻品种,但水稻成熟期的气温越高,其含量也会随之降低,因此可通过提前插秧、选取叶龄较大稻秧等方式来加速水稻的抽穗。关于蛋白质含量,参考氮肥施用标准,分析20个不同栽培区域的气候条件以及5种土壤类型,在以往水稻产量基础上计算出标准产量,将蛋白质含量的目标值定为7.0%以下。可采取各类技术手段,比如:调整施肥量,分析上年秋季与当年雪融后的降水量与气温得出土壤干燥程度,并根据土壤干燥度及有机肥使用量相应减少氮肥量;避免追肥、泥炭土的客土、增加硅酸肥料也是有效措施;可通过培育壮秧,在适宜时机提前移栽、密植、浅插、侧条施肥,以及为保证移栽后水温的夜间或早晨灌水、增加强风地区的防风设备等技术,达到加快水稻早期生长的目的;为避免出现空秕谷,可在幼穗形成期到孕穗期阶段增加稻田水深;在灌浆期需要注意放水时机,始终保证水田土壤保持适宜水分状态;水稻收割后,将秸秆堆肥化处理,最有利于提高产量和降低蛋白,如要直接翻耕入田,也应选在秋季而非春季。
    4  日本の寒冷地における良食味米栽培(日语原文)
    丹野 久
    2019, 27(6):18-26.
    [摘要](346) [HTML](253) [PDF 915.96 K](645)
    摘要:
    日本最北の稲作地帯である北海道では、冷涼な気候の変動の影響を避けて良食味米を生産するため、アミロース含有率(アミロース)と精米蛋白質含有率(蛋白)の低下技術が開発された。アミロースは栽培品種の影響が大きいが、唯一登熟気温が高いほど低下するため、早植えや葉令が大きい苗で出穂を促進する。蛋白では、窒素施肥標準量を、稲作地帯の気象条件による20区分と各5土壌型別に、過去の収量実績による設定基準収量から蛋白7.0%以下を目標に決める。さらに可給態窒素量による施肥増減、前年秋と当年融雪後での降水量と気温による乾土効果および有機物施与に対応した減肥も行う。さらに、追肥の回避、泥炭土での客土やケイ酸資材の施与を行う。初期生育の促進技術として健苗の育成、移植適期内の早植え、密植、浅植え、側条施肥、および移植後での水温上昇のため夜または早朝の入水や強風地帯での防風施設設置がある。また不稔多発の回避ための幼穂形成期から穂ばらみ期の深水がある。登熟期間には、落水時期に注意し,適正な土壌水分を保持する。収穫後の稲わらは、多収と低蛋白のため堆肥化が最善だが、土壌に直接鋤き込むとしても春を避けて秋に行う。
    5  水稻施肥监测遥感技术—无人机在提升大米食味品质方面的应用
    周 涛 张玉屏 杨颖清 张军辉
    2019, 27(6):27-30.
    [摘要](440) [HTML](263) [PDF 2.89 M](749)
    摘要:
    以籼稻中浙优1号及籼粳杂交稻甬优538为材料,通过稻叶测氮仪CCN6001的无损监测及无人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的获取,根据稻叶含氮量实现穗肥的精确施用及大米食味品质的提升,为稻米提质增效提供新技术, 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新方法。
    6  我国粳稻主要品种品质概况分析
    段晓亮 洪 宇 常 柳 商 博 邢晓婷 孙 辉
    2019, 27(6):31-34.
    [摘要](444) [HTML](335) [PDF 231.48 K](852)
    摘要:
    为掌握我国主要粳稻品种食味品质概况,明确符合《中国好粮油 稻谷》标准要求品种数量比例,收集了粳稻品种材料333份,对食味品质、蛋白质含量、垩白等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食味值符合中国好粮油标准要求的品种数量占比约42%,按推广面积估算比例约为37%;垩白指标符合中国好粮油标准要求的占比为90.5%;粗蛋白含量平均值为8.8%,小于8.0%的样品占比为22.1%。通过本项目研究,基本掌握了我国主要粳稻品种的品质概况,为进一步完善好粮油标准和有效推进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提供数据支撑。
    7  中外大米质量标准对比分析及发展建议
    徐广超 谢 天
    2019, 27(6):35-39.
    [摘要](507) [HTML](283) [PDF 187.50 K](1327)
    摘要:
    为了促进国内外大米标准化交流和互鉴,从大米质量标准入手,对大米标准分类、适用范围、质量指标等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标准间的相同和差异之处,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今后大米标准化工作的相关建议。
    8  不同加工精度稻米的营养物质含量、米粉特性及米饭品质研究进展
    吴娜娜 马占倩 谭 斌 姜 平 翟小童 乔聪聪 田晓红 刘艳香
    2019, 27(6):40-45.
    [摘要](747) [HTML](308) [PDF 211.21 K](820)
    摘要:
    稻米是我国最大宗的主食品种,与国民健康息息相关。长期以来,我国稻米加工与消费重在追求口感与外观品质,导致过度加工现象普遍,营养流失严重。由于稻米糠层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加工精度显著影响稻米的营养价值。碾米加工过程及加工精度也会对其淀粉结构及性质、米饭的蒸煮感官品质产生影响。综述了加工精度对稻米的营养物质含量、米粉特性及米饭蒸煮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稻米的适度加工提供参考。
    9  大米适度加工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石翠霞 高 岩 张 越 路雪蕊
    2019, 27(6):46-49.
    [摘要](428) [HTML](283) [PDF 1.42 M](1130)
    摘要:
    为更好满足实际生产过程中大米加工精度的最终质量控制和实时监控需求,结合大米留皮度和白度2种检测方法,研究既客观准确又便于指导生产的适度加工检测技术。结果表明,留皮度和白度检测方法灵敏度均可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在实际生产中,可使用留皮度作为最终质量控制指标,建立留皮度与白度的关系模型,再使用白度指标进行碾米过程中的实时监控。
    10  挤压工艺对糙米速食粥复水效率的影响及工艺优化
    刘 明 朱运恒 孟 宁 岳崇慧 刘艳香 昝学梅 谭 斌
    2019, 27(6):50-56.
    [摘要](491) [HTML](291) [PDF 605.27 K](848)
    摘要:
    为满足人们对糙米食品的需求,改善糙米的粗糙口感并保持其良好的营养品质,以黑龙江圆粒粳糙米和江西早籼糙米的复合粉为原料,通过挤压膨化技术对糙米复合粉进行加工,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加工工艺参数对糙米挤压速食粥复水率、复水时间与米汤固形物含量之间的关系,经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挤压温度100 ℃、水分含量29.22%、螺杆转速185 r/min。该工艺制得的糙米挤压速食粥复水率为2.359%,复水时间为10.67 min,均与预期值无显著性差异,该工艺稳定可行。本研究为糙米挤压速食粥的制作提供技术指导,并为糙米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11  鲜湿米粉品质改良研究
    刘 建 康建平 张星灿 杨 健 白菊红 华苗苗 钟雪婷 吴 淼
    2019, 27(6):57-61.
    [摘要](658) [HTML](280) [PDF 325.59 K](1032)
    摘要:
    鲜湿米粉是我国南方的传统米制主食,属于高含水量产品,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品质较难保证。选择以马铃薯变性淀粉、焦磷酸钠、卵磷脂、海藻酸钠作为鲜湿米粉加工中的品质改良剂,以鲜湿米粉蒸煮损失率及感官评价为指标,比较上述4种品质改良剂不同添加量对鲜湿米粉的品质影响。以此为基础设计正交实验,发现在添加马铃薯变性淀粉5%(干物质质量分数,下同)、焦磷酸钠0.4%、卵磷脂0.4%、海藻酸钠0.3%时,鲜湿米粉蒸煮损失率为1.3%,感官评分为91.4分,在同等条件下达到最佳。然后,以断条率、蒸煮损失率、透色比、糊化度为指标,未添加品质改良剂的鲜湿米粉为对比样,以单因素实验中最适添加量添加品质改良剂制作鲜湿米粉、正交实验中最佳复合添加量添加品质改良剂制作鲜湿米粉,进行对比实验。以最佳添加量添加复合品质改良剂制作的鲜湿米粉断条率降低到1.7%,蒸煮损失率降低到1.3%,透射比提高到0.836,糊化度提升到92.1%,在对比实验中品质改良效果最佳。
    12  我国全麦食品加工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张 琳 张超凡
    2019, 27(6):62-66.
    [摘要](470) [HTML](289) [PDF 213.94 K](1166)
    摘要:
    目前,我国的全麦食品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市面上的全麦食品种类同质化现象严重,而且以烘焙类全麦食品为主,与我国消费者对于面制品的消费习惯并不一致。同时,由于全麦食品存在耐储藏性较差,生物活性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含量较高,造成加工难度较大,食用品质和食用安全性有待提高,以及相关标准不完善等问题,消费者并不能完全可买到优质的、可供选择的全麦食品,影响了我国全麦食品的发展。就我国全麦食品的加工现状和存在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我国全麦食品产业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13  酶法提取高油酸花生油脂体的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张丽霞 孙 强 魏松丽 姜 军 孙晓静 姜艳敏
    2019, 27(6):67-74.
    [摘要](501) [HTML](311) [PDF 3.04 M](627)
    摘要:
    以油脂体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高油酸花生油脂体的工艺条件并对提取的油脂体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酶法提取高油酸花生油脂体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5.5、液料比6∶1(mL/g)、酶用量440 U/g、酶解时间90 min、酶解温度60 ℃,该工艺条件下高油酸花生油脂体得率为49.30%,验证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一致。所提取油脂体中粗脂肪含量为(60.14±3.75)%、粗蛋白含量为(8.06±0.63)%。与花生原料相比,高油酸花生油脂体中脂肪酸组成与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高油酸花生油脂体中特征性内源油体蛋白为油体膜蛋白和油体固醇蛋白,总含量近80%。
    14  油茶籽油安全质量标准的修订研究
    薛雅琳 潘俊升 段章群 张 东
    2019, 27(6):75-80.
    [摘要](394) [HTML](285) [PDF 453.91 K](868)
    摘要:
    通过调研我国油茶资源,采集油茶主产地140多份油茶籽及油样品,研究分析油茶籽品质和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和质量指标,汇总分析数据研究修订了GB/T 11765—2018《油茶籽油》国家标准。详细介绍该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各项指标修订的初衷。
    15  小麦粉流变学特性品质指标间的关系研究
    巴瑞新 于素平 冯丽英 石翠霞 路雪蕊
    2019, 27(6):81-85.
    [摘要](394) [HTML](309) [PDF 332.09 K](1002)
    摘要:
    采用粉质仪、拉伸仪、吹泡仪和面筋仪分别对56种具有代表性的小麦粉样品进行检测,研究小麦粉的粉质特性、拉伸特性、吹泡特性和面筋特性等流变学品质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粉质特性、拉伸特性、吹泡特性和面筋特性有些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有些指标各自具有特异性。小麦和面粉进行品质检测时,应根据其检测目的和食品用途选择使用合适的指标进行评价,提高研究和检测效率。
    16  芝麻的营养与功能价值评价研究进展
    邵家威 祁国栋 张桂香 付建鑫 张炳文
    2019, 27(6):86-92.
    [摘要](444) [HTML](321) [PDF 334.16 K](891)
    摘要:
    芝麻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重要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研究表明,芝麻中的活性组分有诸多功能价值。综述了芝麻的营养组分以及现代生命科学对芝麻木酚素类物质,如芝麻素、芝麻酚等功能价值的研究,并展望其未来发展,为进一步研究开发芝麻提供支撑。
    17  酸浸高压法破壁对灵芝孢子中三种主要成分变化影响的研究
    吕思敏 何小冰 张丽婷 丁鸿燕 戚 怡 吴 铁
    2019, 27(6):93-97.
    [摘要](560) [HTML](272) [PDF 265.90 K](702)
    摘要:
    研究酸浸高压法对未破壁灵芝孢子中灵芝多糖、灵芝总三萜和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与未经酸浸高压的未破壁及已破壁的灵芝孢子进行含量比较。以无水葡萄糖为对照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灵芝孢子的灵芝多糖含量进行测定;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灵芝孢子的灵芝总三萜含量进行测定;以麦角固醇为对照品,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灵芝孢子的麦角固醇含量进行测定,根据结果对三种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酸浸高压的未破壁灵芝孢子,其灵芝多糖的含量明显高于未经酸浸高压的未破壁及已破壁灵芝孢子,其灵芝总三萜和麦角固醇的含量明显高于未经酸浸高压的未破壁灵芝孢子。酸浸高压法可作为一种新的灵芝孢子破壁方法,该法获得的灵芝多糖、灵芝总三萜和麦角固醇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18  无损检测技术在稻米品质检测中的应用及展望
    孟 宁 刘 明 刘艳香 昝学梅 孙 莹 张培茵 谭 斌
    2019, 27(6):98-101.
    [摘要](466) [HTML](279) [PDF 191.64 K](647)
    摘要:
    稻米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稻米的品质成为民众关心的重点。为了保证稻米品质,有必要寻找或开发更为快速和无损的检测方法。稻米无损检测技术是建立稻米质量和稻米安全有效监控体系的关键技术。综述了我国近年来稻米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从近红外光谱技术、电子鼻技术及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在稻米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品质、食味品质5个方面的应用阐述了稻米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并对稻米品质检测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19  食用油中苯并(α)芘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估
    李 雪 张 玉 王君虹 白丽萍 朱作艺 刘 军 朱申龙 沈国新 王 伟
    2019, 27(6):102-108.
    [摘要](602) [HTML](283) [PDF 966.96 K](1121)
    摘要:
    通过对分子印迹柱净化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油中苯并(α)芘含量的全过程逐层分析,进行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应用计量学不确定度传递模型,对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及合成,并计算其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影响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标准曲线拟合、添加回收率、样品称量及标准工作溶液配制。当大豆油中苯并(α)芘含量为8.735 μg/kg时,在95%的置信区间下,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794 μg/kg(k=2)。评定结果表明,应用分子印迹柱净化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食用油中苯并(α)芘的测定,可通过严格控制校准曲线拟合过程、添加回收过程、样品称量及标准工作液配制过程从而减小不确定度。
    20  米扁虫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影响的研究
    赵欣欣 王殿轩 肖惠惠 刘鑫宇 刘浩星 孙奂一 都立辉
    2019, 27(6):109-113.
    [摘要](495) [HTML](305) [PDF 223.07 K](792)
    摘要:
    了解在非霉变和不产毒的储存条件下,原粮中昆虫对真菌毒素含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测定了含黄曲霉毒素B1(AFB1)的玉米分别接入15、45和135头/kg米扁虫幼虫和成虫后不同存放时间AFB1含量。结果表明,米扁虫幼虫和成虫接入一定时间后均可导致玉米中AFB1含量和霉菌总数显著降低,米扁虫成虫对AFB1含量降低的作用大于幼虫,玉米破碎粒率越低时AFB1含量降低越显著,虫口密度越大、接入时间越长,AFB1含量降低越显著。
    21  农户口粮稻谷自然通风干燥仓储藏实验
    赵 旭 林 琳 高树成 赵学工
    2019, 27(6):114-117.
    [摘要](447) [HTML](282) [PDF 632.99 K](760)
    摘要:
    针对农户口粮稻谷储存损失的实际情况,结合东北地区生态储粮特点,研制了一种适合农户口粮稻谷储存的彩钢板组合式双层自然通风干燥仓,并进行了稻谷实仓储藏实验。结果表明,该粮仓机械性能稳定,防霉、防鼠、防潮及自然干燥降水效果显著,能很好地保证稻谷品质,有效降低农户储粮损失,为农户科学储粮提供了技术支撑。
    22  内蒙古自治区储粮昆虫调查
    崔 淼 伍 祎 曹 阳 董 震 陈 鑫 姜俊伊 李 娜 汪中明
    2019, 27(6):118-123.
    [摘要](414) [HTML](289) [PDF 306.48 K](618)
    摘要:
    为调查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储粮场所昆虫发生种类及分布特征,在区内选择6个市1个盟,设置调查点69个,包括20个加工厂、20个粮库、29个农户。调查结果显示,在该地区共调查出储粮昆虫6目25科49种,其中鞘翅目种类最多,共38种。主要害虫发生种类有: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innaeus),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 (Hübner),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 (Stephens)。储粮害虫天敌种类较少,共调查到有4种。此外,此次调查到检疫性害虫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Fabricius)。自治区内害虫主要发生在加工厂,粮库中种类较为丰富,在三种类型的调查点中,主要储粮害虫种类一致。
    23  2019 年中日稻米产业科技研讨会特约专栏
    孙辉 河野元信
    2019, 27(6):c-1-c-1.
    [摘要](197) [HTML](282) [PDF 281.99 K](455)
    摘要:
    为调查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储粮场所昆虫发生种类及分布特征,在区内选择6个市1个盟,设置调查点69个,包括20个加工厂、20个粮库、29个农户。调查结果显示,在该地区共调查出储粮昆虫6目25科49种,其中鞘翅目种类最多,共38种。主要害虫发生种类有: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innaeus),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 (Hübner),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 (Stephens)。储粮害虫天敌种类较少,共调查到有4种。此外,此次调查到检疫性害虫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Fabricius)。自治区内害虫主要发生在加工厂,粮库中种类较为丰富,在三种类型的调查点中,主要储粮害虫种类一致。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