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
2. 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3.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 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5.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6. 科创中国“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入选期刊
7. “中国精品期刊展”入选期刊
8. 荷兰Elsevier-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
9. 瑞典DOAJ(开放存取期刊目录)收录期刊
10. 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收录期刊
11.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12. 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收录期刊
13. 英国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数据库收录期刊
14.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收录期刊
15. 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
16. OA开放获取典范期刊
吴娜娜 , 王娜 , 谭斌 , 翟小童 , 田晓红 , 刘明
2018, 26(4):1-5.
摘要:将未发芽和发芽12、24、36、48 h的糙米磨粉,分别与20%的谷朊粉混合制作面团和面包,研究了发芽糙米-谷朊粉面团流变性质及面包品质。结果表明,随着发芽时间的增加,糙米面团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均降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发芽12 h和24 h糙米面团形成均匀致密的网络结构,发芽24 h后,网络结构部分破裂。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糙米面包比容、弹性、回复性降低,硬度先降低后升高。发芽12 h和24 h,糙米面包硬度较低,比容、弹性和回复性较大。发芽12 h的糙米面包感官评分最高。因此,发芽12 h时的糙米面包品质最好。
2018, 26(4):6-12.
摘要:调质的目的是改变小麦中水分的含量,提高粮食的加工品质。以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国产小麦(软、中、硬)为实验材料,设置梯度温度,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不同条件下水分状态变化;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NMRI)研究不同条件下的水分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调质温度条件下,各样品T21、A21均呈显著上升趋势;T22、A22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T23与温度为正相关性,A23调质初期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NMRI表明水分在小麦籽粒内传导有两个主要路径和一个辅助路径,一是水分通过珠心层进入胚部向茸毛端扩散,二是透过糊粉层细胞壁由外向内渗透;辅助路径为水分从茸毛端逐步向胚乳中心扩散。
2018, 26(4):13-16.
摘要:榄钱酥性饼干以低筋小麦粉、榄钱粉为主要原料,加入黄油、糖霜等配料制作而成。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对产品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榄钱酥性饼干的最优生产配方为:低筋小麦粉100 g,黄油50 g,糖霜40 g,榄钱粉10 g,盐05 g,全脂奶粉1 g,鸡蛋液12 g,泡打粉2 g,水35 g,按上述配方制作的榄钱酥性饼干色泽均匀、口感酥脆、香味浓厚、甜度适中,感官评分最高,测定其硬度为(1 076.0±12.8)g,内聚性为0.23±0.01,弹性为(0.2±0.007)mm,咀嚼性为(0.8±0.012)mJ。
2018, 26(4):31-35.
摘要:以裸燕麦为原料,采用传统的碱提酸沉法,在料液比为1∶10 g/mL,pH=8.5(碱提)和pH=4.5(酸沉),T=20 ℃条件下提取燕麦分离蛋白,蛋白提取率为75%,再在不同的pH、离子强度和蛋白浓度条件下,进行燕麦分离蛋白的功能性测定,测定其乳化活性、起泡性、持水性、粘度。结果得出,燕麦分离蛋白在等电点附近时其乳化活性、起泡性、持水性数值最低,离子强度对各功能性指标的影响各不相同,燕麦分离蛋白粘度与其蛋白浓度成正比。
戴冠苹 , 高敬铭 , 张红云 , 高海军 , 彭星星 , 秦祎芳 , 刘莹
2018, 26(4):36-39.
摘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测定粮食中镉的含量,为粮食中镉元素的检测提供可靠依据。通过ICP-MS法与GFAAS法对粮食中镉的测定,并对两种方法线性范围、检出限、准确性、稳定性、加标回收率、检测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ICP-MS法检出限低于GFAAS法,并且不同粮食作物检出限不同;GFAAS法和ICP-MS法测定大米粉标准物质,结果分别为0.490 mg/kg和0.474 mg/kg,均在标准值范围内;对不同粮食作物镉的重复检测,GFAAS法的检测结果均高于ICP-MS法,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10%以内;加标回收率均在95%~105%之间。与GFAAS法相比,ICP-MS法具有更低的检出限,更宽的线性范围和更快的分析速度,其准确性和稳定性也可以满足粮食中镉的检测要求,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检测方法。
2018, 26(4):40-44.
摘要:应用气相色谱仪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测定大豆原油中残留6号溶剂的组成及各组分的面积百分含量,揭示6号溶剂在各批次的大豆原油中各组成比例差异显著。以新鲜机榨大豆油作基质配制各组分的标准混合溶液,分析计算各组分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在0.34~0.81之间,用配对t检验法验证采用各组分标准溶液,以外标法分别定量后加和计算的方法可实现对不同批次样品中溶剂残留量的准确测定。
2018, 26(4):45-49.
摘要:对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法测定粮食中无机砷含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为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不确定度评定原理,建立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对各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进行分析、量化和合成,并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和表述。结果表明:影响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最小二乘法标准曲线拟合、样品回收率。无机砷含量测试结果表述为(0.185±0.017) mg/kg。
刘虎军 , 常晓娇 , 王楠希 , 赵一凡 , 杜稳 , 孙长坡
2018, 26(4):50-54.
摘要:通过培养基筛选、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获得芽孢率和芽孢量较高的培养基,优化发酵pH和温度,获得最优产芽孢培养条件,在20 L发酵罐中对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验证,并对发酵pH的控制和补料发酵进行初步探索。获得的最佳培养基为:麸皮5 g/L、玉米粉3 g/L、NaCl 5 g/L、KH2PO4 1 g/L、MnSO4·H2O 0.2 g/L、K2HPO4 1.5 g/L,在pH 6.0、37 ℃、200 r/min条件下震荡培养21 h,芽孢率达到91%,芽孢量达到5.2×10 10 CFU/mL。在20 L发酵罐放大实验中通过恒定pH和批次补料发酵,芽孢率达到95%,芽孢量达到1.38×10 11 CFU/mL。获得了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ASAGW-10菌剂的生产工艺,为后续开展降解菌性能和应用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018, 26(4):55-58.
摘要:以紫苏籽粕为原料,利用乳酸克鲁维酵母菌与凝结芽孢杆菌进行混菌发酵。通过控制菌种比、接种量、料水比,以发酵后的小肽含量为指标,优化发酵工艺。结果表明,乳酸克鲁维酵母与凝结芽孢杆菌比例为1∶1,接种量为12%,料水比为1∶2.5 g/mL,33 ℃发酵2 d,此时小肽的浓度达到4.07 mg/mL,较未发酵时提高26.40%。
2018, 26(4):63-67.
摘要:采用粮面投药,双侧环流熏蒸的方式测试,研究了浅圆仓不同粮层、粮面空间、出粮口、环流管道中磷化氢浓度的分布变化,分析了磷化氢在粮堆内分布扩散规律。结果表明,浅圆仓粮堆内部磷化氢浓度在第6天才能达到0.6的均匀度,虽然两侧环流管内的磷化氢浓度只需1~2天即达到200 mL/m3以上,但仓底出粮口的磷化氢浓度到第八天仍未达到200 mL/m3。因此,只检测环流管和粮面空间的磷化氢浓度不能表明粮堆内各处浓度都达到相同水平,不能保证熏蒸杀虫效果,同时也不能以此来决定环流停止的时间,因为粮堆浓度达到均匀的时间远远滞后于环流管内浓度达到熏蒸要求的时间。这一结果对指导浅圆仓环流熏蒸,保证熏蒸杀虫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大实用价值。
2018, 26(4):68-72.
摘要:针对平房仓粮食进出仓作业前准备、作业现场管理、仓房清理、仓房管理以及进出粮作业五个方面安全生产事故易发的现象,为提高粮食仓储人员对平房仓粮食进出仓作业危险的特点及严重性的认识,增强粮食仓储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LEC法深层次分析平房仓粮食进出仓作业各环节,梳理出平房仓粮食进出仓作业危险源。
2018, 26(4):73-76.
摘要:对适用于小型粮仓的手持式粮情检测系统进行研究。区别于传统的大型测温系统,该粮情检测系统可直接插入小型粮仓粮堆内部测量粮食的温、湿度,系统界面可进行灵活的温湿度阈值设置及自动报警,并且具有控制风机启停进行紧急通风处理功能,用户可根据测量的温、湿度估算仓内粮食水分,进行安全储粮辅助操作决策。该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体积小、成本低、操作方便等特点,系统在满足广大农户需求的同时,符合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需要,具有极好的应用推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