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科技

1.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
2. 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
3.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 CACJ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5. 科创中国“科技期刊双语传播工程”入选期刊
6. “中国精品期刊展”入选期刊
7. 荷兰Elsevier-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
8. 瑞典DOAJ(开放存取期刊目录)收录期刊
9. 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收录期刊
10.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11. 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收录期刊
12. 英国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数据库收录期刊
13.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收录期刊
14. 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

2016年第24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新常态下我国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研究
    张庆娥
    2016, 24(2):1-5.
    [摘要](860) [HTML](287) [PDF 1.22 M](845)
    摘要:
    结合当前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阶段,深入分析了粮食质量安全工作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及新要求,客观判断了我国粮食质量安全形势和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坚持问题导向,科学运用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研究解决粮食质量安全问题,从全面的、发展的、全局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思路建议,以期我国粮食质量安全工作能够在提高监管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监管模式上开辟新途径,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上迈上新台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2  五种谷物原料物性的对比研究
    孟岳成 陆冉 李延华 李杏 陈杰 吴勤
    2016, 24(2):6-11.
    [摘要](836) [HTML](281) [PDF 3.53 M](867)
    摘要:
    选取小麦粉、大米粉、玉米粉、荞麦粉和豌豆粉作为样品,对其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以及流变特性进行研究。RVA结果显示小麦粉和大米粉糊化温度最高,玉米粉抗老化能力最弱,荞麦热稳定性良好,豌豆粉抗老化能力强,热稳定性较好,黏度较大;热力学特性分析表明玉米粉糊化回生值显著高于小麦粉、大米粉、荞麦粉和豌豆粉(P<0.05),说明玉米粉易于回生凝沉;流变学参数结果表明五种样品糊均表现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现象和触变性;动态粘弹性结果表明五种样品表现为弱凝胶粘弹体特征;蠕变恢复和应力松弛结果显示荞麦粉凝胶初始弹性最大,大米粉凝胶初始黏度低,弹性弱,豌豆粉凝胶的初始黏度最大,并表现出较强的抗变形能力。
    3  不同粉碎方式的碗豆粉对豌豆挂面品质的影响
    田晓红 沈群 张敏 李芳 谭斌
    2016, 24(2):12-16.
    [摘要](816) [HTML](277) [PDF 2.11 M](863)
    摘要:
    辊磨制备的豌豆粉粒度分布均匀,粒度最小,其次是针磨,锤磨和石磨制得的豌豆粉粒度较大,且分布不均匀;豌豆粉粒径的D[4,3]、D[3,2]、d(0.5)、d(0.9) 与损伤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929、-0.708、-0.757、-0.978);辊磨的豌豆挂面表面光滑、均匀,外观好,感观得分最高,其次是针磨的豌豆挂面,锤磨和石磨的豌豆挂面表面有肉眼可见的小白色颗粒,外观稍差;辊磨的豌豆挂面和针磨玩豆挂面的总分最高,分别为91.4分,和91.8分,适合制作豆类挂面。
    4  低压等离子体改性淀粉用于精油微胶囊的制备研究
    卢延霞 张岩 姜文利 王世清
    2016, 24(2):17-20.
    [摘要](804) [HTML](279) [PDF 2.01 M](893)
    摘要:
    针对大蒜油易挥发、易氧化、气味刺鼻等缺点,以改性淀粉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蒜油微胶囊。通过低压等离子体技术对普通蜡质玉米淀粉进行了改性;对大蒜油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比较了淀粉改性前后所得微胶囊产品对啤酒酵母抑菌性和储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压等离子体处理后蜡质玉米淀粉的成膜性能有了明显改变;淀粉改性后大蒜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浓度为15%,芯材浓度为20%,进风口温度为180 ℃,进料温度为45 ℃,包埋率可达92.3%;改性淀粉微胶囊的抑菌效果和储藏稳定性优于普通蜡质玉米淀粉微胶囊。
    5  加工精度对稻谷籽粒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丁哲慧 鞠兴荣 袁建 何荣
    2016, 24(2):21-23.
    [摘要](774) [HTML](288) [PDF 1.34 M](864)
    摘要:
    研究了稻谷籽粒不同的组织结构中Cd、Pb、As的含量分布,以及不同加工精度对重金属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样品中Pb的浓度最高,米糠层重金属含量最高。随着加工精度的增加,重金属去除率也随之增加,当碾米120 s后,As总去除率最高,为42.57%,而Cd和Pb的去除率分别为24.38%和41.38%。因此通过砻谷和提高碾米精度,可以去除稻谷中部分重金属。
    6  响应面优化红豆薏米复合保健饮料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蒋边 李恒 孙鹏 张伍金
    2016, 24(2):24-28.
    [摘要](791) [HTML](298) [PDF 2.42 M](904)
    摘要:
    以红豆、薏米为主要原料,研究红豆汁、薏米汁和白砂糖添加量对红豆薏米复合饮料的感官评价得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红豆薏米复合饮料最优的配方;以悬浮稳定性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复合饮料的稳定剂配方。结果表明,红豆薏米复合饮料最优的配方为:薏米汁用量40%,红豆汁用量28.0%,白砂糖用量5.6%;添加黄原胶0.1%、瓜尔豆胶0.1%、羧甲基纤维素钠0.05%作为稳定剂,复合饮料具有最优的稳定效果和感官评分,所得产品色泽纯正、香醇清淡、营养丰富,并具有一定保健功能。
    7  响应面法优化小麦胚芽油磷酸辅助水化脱胶工艺
    胡新娟 张正茂 寇秀云
    2016, 24(2):29-34.
    [摘要](763) [HTML](276) [PDF 4.53 M](874)
    摘要:
    以小麦胚芽油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确定磷酸为脱胶剂,利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CCD)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小麦胚芽油磷酸辅助水化脱胶工艺,建立了磷酸添加量、加水量、脱胶温度、脱胶时间与脱胶油中磷脂含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小麦胚芽油磷酸辅助水化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即磷酸添加量0.51%、脱胶温度60 ℃、脱胶时间31 min、加水量为初始磷脂含量的3.53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小麦胚芽油脱胶,脱胶油中磷脂含量为9.31 mg/kg,与模型预测值9.10 mg/kg相近,说明该模型预测不同条件下小麦胚芽油脱胶是有效的。
    8  低PC含量大豆粉末磷脂脱糖工艺研究
    史苏佳 曹栋 王强
    2016, 24(2):35-38.
    [摘要](691) [HTML](302) [PDF 2.48 M](788)
    摘要:
    以低PC含量大豆粉末磷脂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对磷脂脱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30 ℃、时间为70 min、V(正己烷)∶〖KG-*2〗V(乙醇)为1∶〖KG-*2〗2、乙醇体积分数为50%、萃取次数为2次,此时脱糖率为89.7%,粗糖中糖的含量为89.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提取的糖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糖为水苏糖、蔗糖、棉籽糖,其含量分别为71.1%、17.3%、6.6%。
    9  不同抗氧化剂对萝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赵功玲 郭延成 王冉冉
    2016, 24(2):39-42.
    [摘要](631) [HTML](274) [PDF 2.11 M](820)
    摘要:
    以酸价、过氧化值、折光率、共轭二烯和共轭三烯的含量作为评价萝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指标,研究TBHQ(叔丁基对苯二酚)、BHA (丁基羟基茴香醚)、BHT(二丁基羟基甲苯)、PG (没食子酸丙酯)四种抗氧化剂对萝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1 ℃加速氧化的条件下,添加抗氧化剂可以有效抑制萝卜籽油的氧化酸败,其中TBHQ的抗氧化作用最好,其次是BHT、BHA,PG最差。0.015%TBHQ可以很好地抑制油脂的氧化酸败,使萝卜籽油在20 ℃的预贮藏期由14个月延长到42个月。
    10  粗粮挂面感官质构及营养成分的对比分析
    金静 李颖 王远路 梁文星
    2016, 24(2):43-46.
    [摘要](569) [HTML](302) [PDF 1.53 M](1224)
    摘要:
    研究分析五种粗粮挂面的质构特性、营养成分,并对其进行感官评价。TPA结果表明:五种粗粮面条质构特性差异明显,玉米面条的质构参数值偏高,硬度314.867 g、胶着性219.352、咀嚼性208.672、弹性0.994、拉断力19.8 g、拉伸距离58.840 mm,其感官评分较高,蛋白质含量高。根据营养成分分析,每天吃50 g粗粮,玉米面条所提供的蛋白质为4.5 g,脂肪2.2 g,磷188.5 mg,钙15.5 mg,接近标准值,适合人们食用。
    11  细度对挤压麦麸理化特性及其全麦粉加工品质特性的影响
    刘艳香 汪丽萍 张敏 蔡亭 刘明 田晓红 吴娜娜 翟小童 谭斌
    2016, 24(2):47-50.
    [摘要](592) [HTML](271) [PDF 1.49 M](816)
    摘要:
    以挤压麦麸(粗麸、细麸、胚芽、次粉混合料)为原料,研究筛分细度(粒径44.15~198.48 μm)对挤压麦麸的理化特性及其全麦粉加工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筛分目数的增加,挤压麦麸的粒径范围分布变窄;筛分细度对其戊聚糖、阿魏酸含量的影响较大;对其持水性、溶胀性的影响较小,对全麦粉的糊化特性、粉质特性的影响较小;挤压处理麦麸混合料可获得较均一的麦麸产品。
    12  花生蛋白粉灌肠配方的研究
    杜娟 左丁
    2016, 24(2):51-54.
    [摘要](614) [HTML](269) [PDF 1.32 M](954)
    摘要:
    花生蛋白粉含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将其添加到灌肠中不仅可以改善制品的品质,还可以增加花生蛋白粉的利用空间。以花生蛋白粉、瘦肥比、淀粉含量为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制作花生蛋白粉灌肠制品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花生蛋白粉的质量分数为5%、瘦肥比83∶17、淀粉的质量分数为8%,研制成的花生蛋白粉灌肠制品具有花生的特殊风味、肉色明显、富有弹性、切片紧密结实、无气孔。
    13  大麦营养品质及加工研究进展
    曹文 叶晓汀 谢静 史定国 张智超 刘加友 隋中泉
    2016, 24(2):55-59.
    [摘要](640) [HTML](252) [PDF 1.16 M](1011)
    摘要:
    大麦是欧洲东部、非洲北部、亚洲喜马拉雅地区和其他极端气候地区居民的主食和主要碳水化合物来源。大麦在食品中的添加应用有助于提升食品的营养价值,对人体有一定益处。从大麦淀粉、膳食纤维、蛋白质、β-葡聚糖等方面综述现阶段大麦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应用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大麦理化性质与加工工艺的关联性,为大麦食品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14  近红外光谱应用于高粱中总淀粉、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定量分析
    邵春甫 李长文 王珊 王凡 尤伟 孙国娟 邹江鹏 周欣乐
    2016, 24(2):60-64.
    [摘要](763) [HTML](258) [PDF 2.38 M](1092)
    摘要:
    酱香型白酒以高粱为主要原料发酵而成,高粱中的淀粉,尤其是支链淀粉的含量对于酱香型白酒的产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其总淀粉、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检测手段研究也应受到人们高度的重视。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因其准确性高、稳定性好以及快速无损检测等特点,在建立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同时定量分析模型方面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结果表明,总〖JP2〗淀粉、直链淀粉以及支链淀粉的定量分析模型相关系数分别达到〖JP〗0.954 9、0.923 6和0.940 1,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27 1、0.088 5和1.264 6。可见,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定量分析方法可适用于高粱中总淀粉、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同时定量分析。
    15  ICP-MS测定饼干中的铅、砷、铬、镉、铜、锌、铁和锰
    李浩洋 李蓉 林晓云 冯雪雅 李云松 邓建
    2016, 24(2):65-68.
    [摘要](781) [HTML](271) [PDF 1.15 M](732)
    摘要:
    探讨了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饼干中铅、砷、铬、镉、铜、锌、铁和锰8种重金属元素的方法。运用微波消解系统对样品进行消解,以铋、锗、钪和铟作为内标物,用ICP-MS对消解液进行检测,并采用国标方法对其结果进行验证。利用加标回收率试验和国家标准物质小麦(GBW 10052)检测试验考察了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所测元素在标准溶液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在0.002~0.500 mg/kg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655%,本法与国标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对偏差在3.73%~8.40%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8.0%~106%之间,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标准参考值符合要求。
    16  小麦粒霉变病原菌的初步鉴定及防控措施研究
    高小明 胡斌 李皖光
    2016, 24(2):69-72.
    [摘要](706) [HTML](265) [PDF 2.20 M](779)
    摘要:
    近年来,安徽多地小麦籽粒基部霉变而产生黑色霉状物。为了探索该未知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的培养方法,用70% 酒精处理、01%硝酸银溶液表面消毒和无菌水冲洗后接种至孟加拉红培养基上,置于25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对培养出的微生物每隔5 d进行观察,分析了菌落形态、直径等菌落特征,以及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分生孢子形状等特征,初步鉴定一种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通过中药精油熏蒸的方法基本明确樟脑油和山苍子油对该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为仓储小麦免遭细极链格孢菌的侵袭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
    17  氯金酸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用油中微量没食子酸丙酯
    杨秀军 凌绍明 欧阳辉祥
    2016, 24(2):73-75.
    [摘要](797) [HTML](283) [PDF 1.34 M](851)
    摘要:
    基于没食子酸丙酯与氯金酸还原反应生成的金纳米微粒在530 nm附近有最大吸收峰,建立一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用油中没食子酸丙酯的新方法。探讨了氯金酸用量、加热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体系的影响,优化了试验条件,并对食用油中的共存物质进行了干扰试验。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没食子酸丙酯的质量浓度在0.34~13.65 μg/mL范围内与纳米金粒子体系吸光度同试剂空白吸光度差值△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A=0.160 3ρ+0.056 1,相关系数为0.994 6,检出限为0.093 μg/mL。该法用于食用油中没食子酸丙酯的测定,结果的RSD为0.9%~3.1%,平均回收率为90.3%~97.0%。
    18  纳豆菌发酵鹰嘴豆固载条件研究
    金爽 谭金燕 白秀云 吕晨 夏欣欣 付玉杰
    2016, 24(2):76-79.
    [摘要](821) [HTML](281) [PDF 2.34 M](799)
    摘要:
    通过单因素优化实验研究影响固载纳豆菌发酵鹰嘴豆溶栓活力的因素,优化固载纳豆菌发酵鹰嘴豆的条件,为发酵鹰嘴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以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固载基质种类、基质浓度、氯化钙浓度、菌液浓度和菌球直径对固载纳豆菌发酵鹰嘴豆的溶栓活力均有较大影响。纳豆菌固载的最优条件为:固载基质为海藻酸钠,海藻酸钠浓度7%(W/V)、氯化钙浓度2.5%(W/V)、菌液浓度7.4 log cfu/mL、菌球直径5 mm,此固载条件下制备的菌球具有极高的可复用性。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固载纳豆菌发酵鹰嘴豆工艺进行优化,得到的优化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发酵鹰嘴豆的溶栓活力,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19  发酵前及发酵后包被粪肠球菌微胶囊抗胁迫作用的研究
    张琳 贠婷婷 綦文涛 李杰 李爱科
    2016, 24(2):80-84.
    [摘要](688) [HTML](282) [PDF 2.00 M](991)
    摘要:
    以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为芯材,分别进行了乳化凝胶化基础上的发酵前包被和喷雾干燥基础上的发酵后包被。并以未包被的菌粉为对照,研究了两种微胶囊剂型对储藏、高温、胃液和肠液胁迫作用的抵抗能力。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储存五个月,发酵前包被粪肠球菌的活性比菌粉组与后包被组分别提高19.46%和6.90%。110 ℃和130 ℃高温条件下,发酵前包被粪肠球菌的存活率相对发酵后包被和未包被菌粉均显著提高(P<0.05)。与未包被菌粉相比,发酵前/后包被粪肠球菌在30、90、180 min的模拟胃液处理条件下存活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发酵前包被优势更加明显。模拟肠液结果与模拟胃液结果类似,在处理180 min时,相对于菌粉组,发酵后和发酵前包被粪肠球菌的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14.18%和19.17%(P<0.05)。因此,微囊化粪肠球菌的抗胁迫能力要显著高于未包被菌粉,且发酵前包被要优于目前普遍流行的发酵后包被,具有更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20  基于Fortran程序的储粮通风温度和水分变化的模拟研究
    张晓静 王远成 高帅 赵会义 魏雷
    2016, 24(2):85-89.
    [摘要](723) [HTML](268) [PDF 5.67 M](743)
    摘要:
    小麦储藏过程中,温度和水分是安全储粮的关键因素。迄今为止,相关研究人员设计了多种数学模型来预测通风过程中小麦堆的温度和水分,然而这些模型一般需要占用大量的内存且计算周期很长。基于局部热质平衡原理采用Fortran程序设计了一套新的数学模型,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并且首次提出R值,使水分传递更加接近实际情况,通过与实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与可行性,对以后指导安全储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低氧对PH3抗性米象和谷蠹的控制作用研究
    张涛 田琳 伍祎 汪中明 贺培欢 郑丹 曹阳
    2016, 24(2):90-92.
    [摘要](705) [HTML](263) [PDF 1.32 M](588)
    摘要:
    针对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é)和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等主要储粮害虫对PH3抗性越来越高,单一使用PH3防治难度加大等问题,对2%和5%氧浓度环境控制不同PH3抗性米象和谷蠹成虫及F1代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室验证。结果表明:氧气浓度为2%时,PH3抗性的米象和谷蠹成虫在6 d内全部死亡,无F1代出现;氧气浓度为5%时,28 d后PH3抗性米象和谷蠹成虫的死亡率小于50 %,抗性谷蠹和米象均无F1代出现。
    22  仓储害虫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高华 祝玉华 甄彤
    2016, 24(2):93-96.
    [摘要](726) [HTML](281) [PDF 1.20 M](1146)
    摘要:
    分析了国内外几种主要检测技术的研究结果,比较了近红外线光谱、X射线、微波雷达、电导等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力求探索储粮害虫检测技术的创新点,为仓储害虫检测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
    23  智能化粮库建设与应用现状
    陈赛赛 王力 胡育铭 尹道娟 王伟宇 焦义文
    2016, 24(2):97-101.
    [摘要](784) [HTML](585) [PDF 1.15 M](1735)
    摘要:
    粮库智能化建设可提高仓储管理水平,并可节约人工成本、科学经营决策、确保储粮安全,已经受到粮食收储企业等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智能化粮库的建设应用进行综述,介绍了其在粮情测控、智能通风、智能气调、智能出入库、视频监控、仓储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智能化粮库建设的发展前景。
    24  新型螺旋扒谷机的研制
    赵艳平 马利平 樊自芳
    2016, 24(2):102-104.
    [摘要](724) [HTML](266) [PDF 2.16 M](824)
    摘要:
    对市场上常见的几种扒谷机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发现普遍存在一些缺陷,结合实际情况研制出了一种新型螺旋扒谷机,该扒谷机采用新型左右螺旋和强力推进相结合的结构,使扒谷量得到很大提升,可达 120 t /h,克服了目前市面上已有扒谷机的缺点和不足,以独特的结构解决了麻绳缠绕和地上龙与设备碰撞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扒谷机的效率和寿命。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